•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从修辞学角度分析 [对“非常6+1”的修辞学分析]

    时间:2020-07-10 07:27: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对“非常6+1”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非常6+1” 修辞学 幻象主题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从2003年开播到现在的6年时间里,“非常6+1”(以下简称“6+1”)一只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更成为CCTV经济频道的收视冠军。紧随其后,“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我型我SHOW”等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将出来,并都取得了或大或小的成功。
      那么,“6+1”何以成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深入地认识“6+1”,也有助于深入地了解其他选秀节目和当下的受众。为此,本文试从修辞学的角度对“6+1”进行解读,并试图通过这一解读审视其他类似的选秀节目。
      本文着重运用修辞学中的戏剧主义批评模式(主要是幻象主题分析法和戏剧五要素分析法)展开分析。之所以对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模式特别感兴趣,主要是因为“6+1”具有非常明显的戏剧性,同时还因为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观点契合了我们传统上“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这一观点。
      
      一、修辞批评和幻象主题分析
      
      Rhetoric一词可以翻译成“修辞、修辞学”。当它作“修辞”讲时,在古典意义上,它是指运用演讲来说服和影响听众;在当代意义上,他是指包括言语在内的一切象征和文化活动与人的关系。当Rhetoric作“修辞学”讲时,它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运用古典意义上的演讲和当代意义上的话语、象征来影响人的观点和行为的一门学问。因此,电视节目自然可以纳入修辞学的考察范围。
      “修辞批评是一个系统地探讨和阐释修辞行为的过程”。它包括新亚里斯多德修辞批评、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社会学修辞批评和后现代主义修辞批评主义等流派,本文所选用的是戏剧主义修辞批评中的幻象主题分析法和戏剧五要素分析法。
      幻象主题分析法由欧内斯特・鲍曼在《想象与修辞幻象:社会现实的修辞批评》中提出。鲍曼发现,人们用一种特定的语言来建构现实,而这种被建构的现实中有许多属于共同幻想的成分,正是这些共同幻想将群体整合在一起。鲍曼将这种共同幻想命名为“修辞幻象”,即一种“能够将一大群人带入一个象征性现实的综合戏剧”。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中,而且也存在于大众传播之中。
      据此,鲍曼提出了“象征趋同理论”和“幻象批评方法”。其中,象征趋同理论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语言和象征建构了个人的现实;二是语言和象征不仅为个人建构现实,而且在交流和传播中个人对象征的认知会趋同,从而达成一个参与者共同享有的现实。在这一过程中,共识被强化和中心化,分歧被淡化和边缘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修辞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说服和单向的影响,而是通过建构修辞幻想达成共识,形成认同。
      幻象主题分析法就是运用“象征趋同理论”对具体的修辞现象进行分析。修辞幻象的产生可以大致描述为这样一个过程:想象主题一想象链一修辞幻象一修辞运动。它说明修辞幻象最初可能是在小范围的人群中形成的,然后成为一个群体的修辞幻象,最后当修辞幻想扩展到更广大的公众中便形成修辞运动,也就是说,在“象征趋同”的作用下,成功的修辞可以使修辞幻想像冬天的雪球越来越大。反之,则可能像春天的雪球越来越小。
      戏剧五要素分析法由肯尼斯・博克(Kenneth Burke)提出。他认为人们常常通过对行动、场景、任务、工具和目的等五个要素的处理来表达不同的动机和态度,进而导致不同的行动。
      
      二、对“6+1”的幻象主题分析
      
      几个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可能是男性或女性,可能是少年、青年、中年或老年,可能是学生、菜贩,宠物医生……,总而言之,他就是日常生活、日常状态中随处可见的任何一个普通人,是沉默的大多数――被主持人李咏看似偶然地找到,在六天的封闭训练之后像明星一样粉墨登场,并让现场观众根据其表演选出“非常明星”,这就是“6+1”的主要内容。“梦想在你心中,机会在你手中”,“节目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在这样一个自我实现的平台上,英雄不问出处,美女不问岁数,只要参与到节目中来,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这就是“6+1”着力建构的幻象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以主持人李咏为代表的栏目组,被包装得像明星一样的几个普通人,现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动用自己的想象链将自己的幻想投入到这出戏剧之中,李咏的煽动,表演者的表演,观众的掌声、笑声和喝彩声共同建构了一场普通人实现梦想、成为主角的戏剧,修辞幻象由此得以实现:普通人像明星一样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大众被空前地重视和强调。在这一修辞幻象中,修辞者、表演者和观众都各取所需得到了满足:修辞者可能获得他想要的好评和收视率及其背后的经济收入,表演者获得了表演的机会和关注,观众获得了被强调和重视的幻象。电视台的录播更将这种修辞幻象投向了更大的范围,使演播厅里的修辞幻象演变为大众的修辞幻象。
      下面把“6+1”分成几部分(就像一出戏一样)进行具体分析。
      1 寻找演员
      行动:寻找;场景:大街上,教室里,球场上,宠物医院等任一日常环境中;人物:寻找者和被寻找者――明星主持人李咏叫着一个人的名字突然冒出来,找到了一个退休职工、学生、糕点师或宠物护士;手段:李咏的平民化及其与一个陌生人的突兀相见,意外和惊奇加强了这一事件的戏剧性;目的:设置悬念,唤起人们的期待心理。在这五要素中,人物要素和手段要素被特别强调了。
      这种强调是有道理的。李咏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明星主持人,以普通人的面目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缩短了与普通人的心理距离,便于获得观众的认同,并契合了人们对意外惊喜的幻想:希望某一天能遇到一位贵人、伯乐、白马王子……。现在,既然李咏能出现在那个普通人的身边,好运同样可能出现在我这个普通人的身边。同时,这寻找演员的戏剧性开端已然唤起了观众的期待心理和好奇心――就那样一个普通人,他真的能在六天的封闭训练之后像明星一样登台表演吗?一系列想象链启动起来,并即将把寻找演员这一情节造成的修辞幻象链联人一个更大的修辞幻象之中。
      2 训练
      行动:训练;场景:封闭训练场;人物:作为被训练者的普通人;手段:放映封闭训练期间的短片,先封闭后公开造成一种专门为你揭秘的效果;目的:满足一种期待又唤起一种期待。在这五个要素中,手段被强调了。
      在六天的训练之后,在正式表演前,演员还要同主持人进行一次轻松有趣的对话,其间会放映一段演员在封闭训练期间的画面。这些画面截取的是那些有趣、搞笑、生动的情景。在挑选演员时,修辞者为观众设置了一个悬念――普通人在封闭期间到底经过了怎样的训练?放映封闭训练的短片正是为了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解开悬念,以满足受众的期待视野。而这个悬念的解开又强化了另一个 悬念――在经过如此这般的封闭训练之后,他的表演到底将会怎样?这就像戏剧中的一个过渡。它解开了一个悬念,又设置了一个新悬念,满足了一种期待,又唤起了另一种期待,一环扣一环地将修辞幻象越滚越大。
      3 表演
      行动:像明星一样表演;场景:演播厅中的舞台;人物:表演者;手段:平民的明星化和明星的平民化;目的:强调普通人,淡化明星。
      在这一过程中,表演者已成为场中的绝对主角,主持人已隐退到舞台的暗处,灯光调出合适的效果,乐队生产出恰当的氛围,伴舞者众星拱月般地围绕在他的身旁,掌声响起来,此时的表演者似乎真的成了一个明星!修辞幻想再次被强化和扩展――原来我们普通人完全可以像明星一样登台表演――只要经过短短的六天训练!作为台上的表演者――那个普通人,他被看重、肯定了,作为普通人的观众似乎也跟着被看重、肯定了;同时,那些曾高高在上各路明星被颠覆了――原来辉煌的舞台不一定天生就该属于明星,既然我们普通人在短短的六天训练之后都可以像明星一样登台表演,那么明星又有什么了不起?
      4 选出“非常明星”
      行动:表决;场景:演播厅;人物:观众;手段:让观众说了算;目的:强调普通观众的重要性。在这一幕戏剧中,被强调的是人物即观众。
      如果这一幕戏剧总是将注意力和重心放在表演者身上,那就可能在的观众和表演者之间造成一种新的差异和等级――表演者被塑造成了明星和中心,而观众却依然是一个普通的看客和陪衬。为了消除这一差异可能导致的不和谐、不认同,为了避免这种不和谐、不认同对修辞幻象的消解,修辞者设计了一个弥补环节,让现场观众表决谁是当晚的“非常明星”。这一环节的设置再次强化了修辞幻象――明星并不重要,刚被包装成明星的这几表演者也不重要,作为普通人的观众才是重要的。因此,他们的表演仍然要作为普通人的你们观众来评判,谁是当晚的非常明星还得你说了算。在这一修辞幻象面前,事实已被丢到一边,例如这样一些事实:中央台制作这一节目主要还是为了节目背后的经济收入;表演者走下舞台后依然只是一个普通学生、菜贩或宠物护士;观众离开演播厅后并没有谁来请你表决。
      但是,既便是有那些较真的观众真的要这样挑刺,说这不是真的(问题是什么是真的?),说这不过是一种人为建造的幻象,在演出结束之后,那些表演者将会回到日常生活状态之中,依然做他的退休职工、在校学生、卖菜小贩或宠物护士,明星依然高高在上,我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即便有人要这样较真,“6+1”还可以使出它的另外一块档箭牌以维护其修辞幻想,那就是娱乐。这只是一款娱乐节目,你又何必如此当真?因此,除了平民视角,除了戏剧性,娱乐性也对“6+1”修辞幻象的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为“6+1”提供了一条退路,也为人们在修辞幻象中各取所需提供了可能。
      同时,让观众选出当晚的“非常明星”还有另一层作用:在表演结束后,在普通人能否被打造成明星这一悬念被解开之后,选举又设置了一个新的悬念:谁将成为“非常明星”?这一悬念恰好填补了前一个悬念被解开后的空白。当“非常明星”被选出,当最后的悬念被解开,节目顺理成章地结束,这一结构正好满足了人们对常规叙事模式的需要,使修辞幻象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一种完整性。而“砸蛋”这一环节的设置则将现场之外更多的受众连接起来,以使幻想主题向更广阔的社会领域扩展。
      
      三、结论
      
      就这样,“6+1”围绕一个想象主题,动用恰当的修辞手段,调动参与者的幻想,一步一步地建构了修辞幻象。主持人、表演者、观众都被卷入其中并各取所需地共享了这一修辞幻象。而平民化、戏剧性、娱乐性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共鸣得以实现,共识得以达成。在某种意义上“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我型我SHOW”等选秀节目也是通过与“6+1”类似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行动、场景、任务、工具和目的等要素的恰当安排来有效地建构幻想主题,从而将一大群人带人一个象征性现实的综合戏剧之中。
      
      注释
      
      ①②常昌富:“导论”,《当代修辞学批评模式概述》,大卫,宁等:《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常昌富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③④大卫・宁等:《当代西万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常昌富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第8l一87页,第29-40页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