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电视\身体\审美_身体活动并不参与审美过程

    时间:2020-03-27 07:37: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娱乐节目近来成为各大电视台的新宠,对于这些娱乐节目,既不应该高度赞扬,也不应处处贬抑,而是应该理性地分析它所产生的原因,即消费社会的背景。在这一前提下,要看到娱乐节目在塑造和建构身体文化、推进“日常生活审美化”上所做的努力,同时也要警惕由于娱乐节目的商业化性质和倾向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弊端,进而提出解决之道。
      关键词:电视;消费社会;审美;身体
      中图分类号:T9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1)11-0133-04
      
      一、引子
      近年来,纷繁多样的娱乐节目、选秀节目高姿态地登上了各大电视媒体,诸如“快乐男声”、“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以及近来颇受争议的“非诚勿扰”等等,这些节目诱惑着从乡村到城市的各色人群,其中,湖南卫视2005年的“超级女声”在这些节目中最为抢眼,在当年夏天掀起了一场全民范围内的狂欢。我们先来看一组和“超女”有关的一连串天文数字:全国上至八十九岁下至四岁的十五万人加入超女行列:湖南卫视的收视率突破百分之十,超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稳居全国同时段所有节目第一名,决赛时收视人数更是高达了四亿;报道媒体超过百家,Google相关网页达到1620000个,新浪论坛、百度“贴吧”相关帖子上千万;从经济收入看,社科院于2006年1月20日发布的“文化蓝皮书”中估算,“超女”节目中的各利益方直接总收益约7.66亿元,该栏目对社会经济的贡献至少达几十亿元。以上数据只是众多娱乐节目中的一个代表而已,那么,我们就有必要追问:为什么这么多人参加、观看、讨论诸如“超女”之类的娱乐节目?这些往往“偶像比观众还丑”的娱乐节目缘何有魔力占据着各大电视台?活跃于当代美学界的沃尔夫冈,韦尔施指出:“经验和娱乐近年来成了文化的指南,一个日益扩张的节庆文化和娱乐,侍奉着一个休闲和经验的社会。”这也许道出了这些节目风靡全国的部分原因,即我们的社会文化本身在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至于支撑“娱乐化”的社会背景,威尔施则认为是“休闲和经验的社会”,如果把这种休闲社会做出一个理论化的规定的话,那就是后现代理论家诸如鲍德里亚、费瑟斯通等所称谓的“消费社会”。顺着威尔施的这种观点,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娱乐能够成为文化的指南?消费社会的到来与文化的大众化有何关联?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涉及到了另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即由“现代化”而来的“现代性问题”。那么,我们由“超女”之类娱乐节目的流行能否得出些有益于我们解读“现代性”的启示呢?本文试图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从美学的纬度来审视发生在现代中国的这些“现代性”事件。
      二、身体作为消费品被电视媒介所接纳
      舍勒对现代性作过的一个精辟论述:“现代性,一言以蔽之曰,本能冲动造反逻格斯。”所谓“本能冲动造反逻各斯”,实际上指涉的就是身体的感觉以及由此而来的对感性自然生命的肯定,要求用感性的,体验的方式解决“现代性”进程中的问题。也难怪刘小枫说:“在现代日常生活的喧嚣和晕旋的处境中,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只有我的感觉所把握住的,才是真实的。”这实际在很大程度上触及到了美学的问题。众所周知,“美学”(Aesthetica)是由鲍姆嘉通于1750年提出来的,他对“美学”的定义是:“Aesthetica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类理性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从鲍姆嘉通的定义可以看出,在他那里,美学的原初意义指的就是“感性学”,关注的主要是与身体有关的感性(当然这种感性不仅仅囿于身体的感觉),所以,伊格尔顿甚至这样说到:“美学是作为有关身体的语言而诞生的。”正是由于“现代性”对于感觉、身体的重视,以至于有人说,审美主义论述已成为现代性问题中的一个坚核。
      审美与人的感性(伴随这种感性而来的是身体的经验)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那么,电视在审美与身体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勾连?电视作为20世纪(最近的现代)最伟大的发明,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已经是为人所公认了的,在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可以算是现代的一个标志,因为正如麦克卢汉(Mcluhan)所指出的,电视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全新的和革命的形式,对文化的塑造具有着重要意义,现代的文化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以电视为主体的媒介所构建出来的。
      电视节目所涵盖的内容诚然五花八门,但近来身体却引起它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身体越来越被当作消费品看待。在鲍德里亚看来,身体成为消费品或偶像,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不仅仅是历史的过程,还有一个商业运作的因素掺杂其间,这一过程并不是受个体的自我需求的影响,也不是欲望的简单膨胀,“而是一种娱乐及享乐主义效益的标准化原则、一种直接与一个生产及指导性消费的社会编码规则及标准相联系的工具约束。”
      作为媒介的电视在塑造着消费社会的文化,而身体又是以消费品的形象出现于消费社会,这样电视与身体之间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必然性。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电视通过广告、模特大赛等形式引导着人们消费、休闲、娱乐,比如说,通过影视明星对服饰、化妆用品的展示(而这种展示基本上都是通过身体来进行),模特对服饰的展示,人们看到了这些服饰、化妆用品在明星及模特们身体上所发挥的作用,因而就产生了购买的冲动。这样一来,电视就给了身体一个独特的舞台来展示其自身,成了身体活动的一个独特场所。当电视通过这样的途径把身体(首先是明星们的身体)纳入到自己的视阈,以普通的观众都能理解的样态,对身体进行重新塑造、诠释时,电视中的身体与观众的身体之间也就具有了某种可类比的因素,从而使电视中所展现的身体、电视媒介与观众的身体这三者间产生了新的联系,形成了一种五光十色的现代现象,这也就不难理解“超女”类的选秀节目之所以吸引那么多眼球的原因了。
      当然,我们不应仅仅停留于表层,再深入挖掘,也许会得到更多的收获:在审美领域,自西方美学发轫,视觉审美就占据着首要地位,而在视觉审美中,身体又是最为引人注目、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特定对象,比如古希腊的人体雕塑、中世纪以降的人体绘画,尤其是在关涉女性的身体时,所凸显的都是女性身体的美丽与娴静。在消费文化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审美进一步走向大众化,世俗化,也就是经常所说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费瑟斯通(MikeFeatherstone)认为这种“日常生活审美化”可以从三种意义上来理解:首先是艺术的亚文化,即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先锋派、波普艺术等消解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的尝试;其次是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谋划;第三则是充斥于当代生活中的迅捷的符号与影像之流。在这三种意义中,第二种与我们的论题密切相关,因为将生活转化为艺术品,也就意味着人们不仅在把他所使用的物质用品变成审美 对象,同时也在不断地把他(她)的身体、行为、感觉与激情都变成艺术品、变成审美对象。而要把身体变成艺术品、变成审美对象,他(她)就会不断地在电视等媒介中寻找能给身体带来变化的东西,比如化妆品广告、时尚类节目、指导塑形健身的瑜伽课程等。而反过来,这种对自我身体的关注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时尚潮流、审美观念、消费模式等各个方面,从而推动电视节目不断地朝着满足观众对身体审美需求的方向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解构主义、分析哲学等哲学流派的兴起,美学中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悬搁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多关注的则是个体生存的美的形式和价值。而在现代话语体系中,个体的审美往往都是经由身体来实现,不是如柏拉图或者奥古斯丁所认为的那样,审美是通过人的灵魂中的理性能力达成的,而是如尼采所说的:“要以肉体为准绳。……因为,身体乃是比陈旧的‘灵魂’更令人惊异的思想。无论在什么时代,相信身体都胜似相信我们无比实在的产业和最可靠的存在”。在这种哲学背景中,人们对自我身体的重视和关注不断增强,对身体的认识越来越趋于自觉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上述社会背景、哲学理念的支撑下,人们对身体的关注一方面在塑造着身体,使身体保持一种诱惑的姿态,同时也在塑造着文化,这也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身体已经与消费、时尚、社交、休闲等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意义无穷的能指符号,有意无意地负载了这个时代各种各样的色彩斑斓的文化形态。”所以我们看到,“超女”、“非诚勿扰”等节目,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种身体本位的观念在作支撑,“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身体在此世舞台上行走过。”
      由于身体的伴随行动是直观,直观作为一种纯粹的感觉行动与身体同构,身体与观看就构成了既是生存论又是认识论的直接关联。而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社会,尽管网络成为一支重要的媒介异军突起,但电视仍然是观看的主要载体(这主要是因为电视所使用的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简易的编码,“不同地位的所有观众都能理解它的信息,从而打破了社会群体之间的界限。通过将人口中不同阶层结合为一体,电视创造了一种单一的观众,一个文化场所。”),所以,观看、身体与电视媒介就打成一片了。至此,我们给出了电视媒介中身体逐渐凸显出来的原因:首先,消费社会的社会背景导致人们把身体也作为一种消费品来看待,人们也更注重当下的自我关怀,工作之余充分享受现实中的身体快感,以满足各种感性体验的需要:其次,哲学观念影响了现实生活,人们对于美的探究不是再仅仅局限于讨论何为“美的本质”,而是以体验的、审美的方式关注个体的美的生存形式。第三,由于电视所传达的信息能为每一个普通观众所了解,观众对电视中所展示出的身体予以模仿,同时,出于商业利益等多种因素的考虑,电视为了满足观众的这种审美方式与审美需求,也在不违背法规和道德伦理的原则下,给予身体一个充分展示的机会,从而凸显了身体在电视中的主要作用,这也就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三、电视以审美的方式关注身体
      虽然电视是观众获取公共信息的重要渠道,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公众的媒介,但是它为公众所接受却是在比较私密的空间,也即主要在普通大众的家庭中被接受,而不是像电影或者其它公共媒介那样在一个公共空间里使观众获取信息。由于这种私人性,电视也必定会从它的内容、题材等方面更多地关注私人、关注个体,从而造成私人空间的公众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量,越私密的空间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窥视的欲望,而身体无疑是人最为私密的部分,所以电视通过把身体展现出来吸引眼球就成为其商业运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它不是在赤裸裸地宣扬身体,而是以更为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来推动人们对身体的消费)。而另一方面,由于明星、模特的数量毕竟有限,并且还涉及到他(她)们的出场费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明星的身体与普通大众还存在着距离,所以为了吸引更为广泛的观众的目光,各电视栏目就改变策略,让更多的普通人登场,来展示他(她)们的身体,当一个个普通人的身体在电视中展示时,观众也因为看到的是与自己身份相近的人的展示,容易产生共鸣,从而也就更愿意观看这些节目,并产生用自己的身体与其对话的想法。于是,“超女”、“快男”、“星光大道”、“非诚勿扰”等等成为更受普通人关注、参与的节目也就很自然了。
      这些娱乐节目一个惯常的表现形式就是这样几个步骤:首先,让参与者进行才艺表演,包括唱歌跳舞、扮演与日常生活中不一样的角色等,在这种才艺表演中充分展示了参与者的身体;其次,打出情感牌,让参与者诉说心中的想法、感言,赚取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最后,由评委点评,观众参与投票,把节目推向高潮。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主要是身体的出场,普通人在节目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身体,实现了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实现的愿望,得到了一种暂时的满足和慰藉,因此他们所展示出的身体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意义指涉,也就是对“个体”、“自我”的充分强调,这一点在我们审视“超女”、“快男”节目中尤为明显,翻看当年媒体的报道,出现最多的就是“自我”这两个字。之所以这般强调“自我”,其蕴含的实质仍然是对身体的关注,在这里,身体是快乐和表现自我的载体,身体的唯一性,不可重复性得到了最终的确认,这诚如尼采所言:“兄弟啊,在你的思想与感情后面,有个强力的主人,一个不认识的智者――这名叫自我。他寄寓在你的身体中,他便是你的身体。”对于“自我”的强调,实际上显示的还是个人身体的独特性,当然,这一点也不仅仅是娱乐节目所发明的。哲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在其自述中就不嫌烦琐地列举了自己的诸多习惯和爱好,对于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并且匪夷所思的习惯,他振振有词地说,这些源自于身体的习惯和爱好是自己的“个人性”的标记,也正是我和别人的差异性所在,我和别人不同,就是因为我的身体与别人的身体不同,我的身体不能习惯于普遍性。这也许能够解释诸如“不男不女”的周笔畅、“亦男亦女”的李宇春、“粉娘”刘著等等之所以能够拥有那么多“粉丝”的原因了。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电视作为一种公共媒介以其独特的形式关注人的身体的表现方式。在时下中国,不仅选秀、娱乐节目,即使是电视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在反映着寻常百姓的生活,展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身体,比如去年相当红火的电视剧《蜗居》,通过对当今高房价的社会背景下剧中人物及其命运的展示,与观众形成了很好的共鸣,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甚至在一些纪录片、讲述类栏目中,对普通人身体的关注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些栏目通常把镜头深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当他们的日常生活被纳入电视,他们的身体只是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状态展现在观众面前时,由于没有了表演的成分存在,使得观众更像是一个旁观者来观看这些平平常常的身体、普普通通的人,所以这时在电视镜头展示下的身体被赋予的就是重要的社会 文化内涵,世态冷暖、人事生活的酸甜苦辣咸,等等,都通过肢体语言得以展示出来。而且,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地加快,往往会产生身心俱疲的感觉,这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极度生产以及耗费资源,庞大的消费主义并刺激消费欲望,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大循环中的癌症,使一种丧失了简朴的精神生活状态成为当代物质过剩中的精神常态。”当这种“精神常态”的弊病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时,人总会寻找其它途径打破这种“上手状态”,更多地关心自己身心的和谐发展。而电视正是适应这种潮流,通过各种栏目,来引起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所做的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电视审美中身体的狂欢与碎片化
      在现代哲学中的演化中,“身体”观念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地位的提升是重要的哲学事件,刘小枫在其《现代性社会理论叙论》中论述了这一事件的发展轨迹:费尔巴哈在其“未来哲学”的构想中首先提出重新规定身体的本体论位置,随之,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在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建构了身体优先论,当代的福柯在文化理论领域推进了尼采的身体优先论,再次尖锐凸显了身体与理念的紧张。由于现实与哲学的紧密关系,这些哲学理念不可能不在现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有所反映,电视审美中对身体的关注也许就是一种表现形式。
      在这些娱乐节目中,身体的狂欢和欲望释放已经成为一种非常现实的游戏策略和叙事途径,在“超女”、“智勇大冲关”等节目中我们可以很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在这些节目中,参与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从而达到一种狂欢的效果。比如,在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栏目中,参与者都是普通的大众,它通过设置一道道关卡让观众穿越,如果参与者不能很好地平衡自己的身体,很可能就会掉入关卡旁的水中,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滑稽效果,引起观众的欢悦。我们知道,狂欢理论源自巴赫金,他认为狂欢是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在狂欢式的特定氛围中,颠覆了等级,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新的平等关系:高贵与神圣同卑下与粗俗相妥协。狂欢打破了原有的秩序,让人们在一种新的关系中释放自我,宣泄重负,创造新的世界。狂欢使人解除了恐惧,使世界接近了人,人接近了人。尽管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是针对文学而言,然而在今天的电视娱乐节目中,他的理论却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从参与者的角度来说,身体在狂欢和欲望释放中找到了最能发挥其魅力的形式,大家的身体都是平等的,消解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笔者曾有幸参与了一次电视娱乐节目的录制,对此有很深的感觉;另一方面,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观众通过观看电视中那些“他者”的身体表演,也能产生一种狂欢的效果,满足的是观众“窥视”的欲望,这正如拉康所说:“人的欲望从对他者的欲望中发现他的意义,这与其说是因为他者把握着被欲望的客体,不如说欲望的第一个对象即是由他者来认可的,纯然是对他者的欲望,人的欲望才具有了形式。”当他人的身体成了被正当“窥视”的对象时,观众与表演者的身体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下之分,因为表演者往往也会出错,产生娱乐的效果,观众从这种娱乐中获得了对等。同时,在这种狂欢中,身体所展现出的是一种时间中的存在,但是在时间性上又表现出这样一个感觉特征:相对性。刘小枫认为:“现代性的时间感之品质是无时间性的现在。”并且他引用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的说法:以时尚与美和幸福的关系来确定现代感觉:相对的、暂时的才是真实的。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狂欢的感觉是“现在”的,不具有永恒性,但是正是在这种“现在中”,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众,在身体展示的瞬间,都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满足感与幸福感,也可以说是在瞬时中把握了永恒。这也就是刘小枫所说的:“过去,人们总是对此身(生)的暂时性感到难过,想与永恒理念联姻,以此克服暂时性,永恒的才是幸福的。而今,此身无需与自身的暂时性过不去,他属于此身所有。”“我炫故我在”,瞬时性就是永恒性,在我身体展示的一刹那我获得了永恒,这正是电视中所呈现出的身体审美的特征。
      五、小结
      费舍斯通将消费社会的基本文化特征归纳如下几个方面:“审美的自我意识与反思;对喜好声像同步与蒙太奇的叙述结构的拒斥;对实在的自相矛盾、模糊不清和开放的不确定性特征的探索:对喜欢强调解构、消解人性化主体的人格观念的拒斥。”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电视媒体,拒斥形而上的深度,代之以介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普通人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多层面地展示对身体的关注,如此等等,正是对这种社会文化背景的折射。
      鉴于此,对于电视娱乐节目,我们就既不能高调赞扬,也不能一味猛烈批判,甚至以行政命令取缔这些节目,而是要秉持一种批判地分析的态度:一方面,通过这些娱乐节目,我们可以感受到电视在塑造和建构身体文化、推进“日常生活审美化”上所做的努力,即,这些电视节目试图从感性的层面、大众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社会,对现实进行一种审美化的建构,从而使我们感受并理解当下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由于娱乐节目的商业化性质和倾向,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取悦观众,赚取利益的成分存在,对利益的过分追逐,就容易导致过分迎合观众的“窥视”、“猎奇”的口味,把“俗”文化做成了“低俗”、“下流”的文化,从而不仅钝化观众的感受力,而且带来很多社会伦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扬,张岩冰合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叙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
      [3]章启群,新编西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特里,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M],王杰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迈克,费舍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7]尼采,权利意志[M],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8]金丹元,电视审美与身体文化[J],电影艺术,2005,(1),
      [9]黛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赵国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0]尼采,苏鲁支语录[M],徐梵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1]罗兰,巴特,罗兰,巴特自述[M],怀宇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12]王岳川,消费社会中的精神生态困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13]陆扬,精神分析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肖利

    推荐访问:审美 身体 电视 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电视艺术片审美特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