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时间:2020-03-25 07:2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金融支持;县域金融体系;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摘要: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城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弱化的迹象。对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是县域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滞后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县域经济是在县域范围内,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实现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产业高度聚合为途径的、既相对独立而又高度开放的一种经济形态,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既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农村有效需求不足、农民增收难、就业形势严峻等难题的关键,对“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农村小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不足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与壮大的“瓶颈”。
      
      一 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县域金融体系不健全
      (1)县域金融不能满足县域经济主体对县域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县域金融不能满足县域经济主体对县域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更谈不上通过自身的业务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吸引社会对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农村已经形成了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各种各样的经济主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农民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务工经商、兼业经营增多,劳务输出、跨地区流动增多,因而产生了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如存放、借贷、汇兑、结算、保管、转帐、咨询等等。但我国县域金融机构目前所开展的业务主要是存、放、汇三种,其他业务没有开展,导致县域中的交易大多数是先进交易,转帐结算很难进行,县域的现金流量大,现金浪费严重,交易效率低,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2)县域正规金融组织单一化、垄断化,金融服务不到位。1999年以前,农村合作基金会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合作组织,对农村信用社的地位构成了挑战。在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取缔后,农村信用社在县域信贷市场上占据了垄断或准垄断地位。垄断和准垄断均导致竞争不足,从而导致金融服务供给品种单一、规模小,给非正规金融的挤入提供了条件。同时,农村信用社虽然仍是县域机构的主体力量,但其机构设置却呈逐年收缩的态势。在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支持稳步发展的同时,其对县域发展的贡献仍然是有限的。
      (3)县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县域资金流失严重。县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当,县域资金流失严重,大量县域金融资源被转向城市或用于效率非常低下的农村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和农户很难得到发展经济所急需的信贷服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我国农村地区的产值在GNP中的比重一直占50%以上,但其获得的国家银行体系的金融资源却不到1/7。而且从1995年以来一直呈下降的趋势,1999年取缔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后,农村信用社在县域金融领域处于垄断地位,但其贷存比近年来也逐渐降低,存贷差逐渐扩大,大量资金流向城市,农民很难从农村信用社得到贷款。一直以来,中国农村信用社农户存贷款活动中的存差逐年大幅度增加,2002年的存差占当年底存款余额的75%,农户贷款仅相当于其存款的25%,资金净流出达7782亿元。一些人认为,这是农村信用社“惜贷”造成的。但事实上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活动中存差的大量存在,也正因为如此,农村信用社似乎成为县城资金的一大漏斗。
      (4)县域投融资渠道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的部分原因还在于农村居民能够参与交易的金融资产品种有限。因为存在金融抑制,县域金融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心城市金融市场,在县域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手段落后,现代化的有价证券交易系统根本不可能延伸到农村乡镇。金融投资渠道的单一使为数不少的农村居民不得不冒较高的风险将其储蓄资金通过民间渠道贷给个人。同时由于从正规金融机构很难得到贷款,县域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靠自我积累和民间借贷。
      (5)县域金融市场非规范化运动,金融秩序混乱。县域金融市场非规范化运行,金融秩序混乱,金融风险加大。县域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为县域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县域民间借贷和县域非正规金融近几年发展很快,非正规金融中高利贷占了很大的比重,导致民间债务纠纷增多,甚至酿成流血事件。加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等大举从民间金融市场上借债、集资、摊派、高息吸储等,进一步加剧了县域金融市场的混乱,县域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
      (6)县域金融机构管理水平不高。县域金融服务技术落后,业务单一,人才缺乏,机制僵化,官办色彩浓厚,相当一部分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主要开展的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业务单一,大多饱受不良贷款之苦,金融效率低下。县域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缺乏技术和金融技能,限制了他们评估和监督贷款以及进行金融创新的能力,造成贷款质量低,呆滞、呆帐比重居高不下,信用社亏损严重。
      
      2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不良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与壮大县域经济呈现不和谐的特征。
      (1)、信贷主体缺位,银行资金缺乏出口通道。一是优质信贷主体不足。一般来说,县域范围内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规模小;中小企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规模和效益都难以达到信贷支持的要求。二是优良项目不多,银行“难贷款”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2)信用环境不优,银行资产质量不高。一是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时有发生。少数集体企业钻《破产法》不完善的空子,借企业破产、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银行债务,或将企业资产和资源变现置换,或拍卖用于发放在职职工工资和退休人员的安置费。二是村级组织借税费改革之机逃废、悬空金融债务。三是政府行为越位,直接或间接与行政制度有关的不良资产共占银行不良资产总额的80%左右。地方党政职能部门和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和信用社贷款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金融资产的质量。
      (3)金融胜诉案执行难,依法维权难度大。法律是金融机构维护债权的最后“杀手锏”。然而,银行债权案件久拖不决、判决不公或者判决后难执行、执行周期长,金融机构“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有法难依。据调查,经法院判决应执行而难以执行的情况较为普遍,或因破产而终止执行,或因财产变现损失而难以执行到位,或因债务人下落不明而难以找到执行主体,或因“诚信”缺失而造成有法难依。二是有法不依。少数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欠缺,或出 于地方利益和集团利益,或以“稳定”为由,采取或明或暗的手段,干预银行胜诉案的执行。三是执法不公。有少数地方反映,少数法院和法官以种种“理由”和“借口”,采取不公正的办法损害金融机构的利益。
      
      二 对策与建议
      
      1重组县域金融体系
      从表面上看,我国目前县域金融机构的阵容不可谓不豪华,既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这样巨无霸式的金融机构,也有城市、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但由于近几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集约化经营的策略,不同程度削减了县以下分支机构,或上收了县以下分支机构的贷款权;城市、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虽然数量众多,但大多历史包袱沉重、经营状况不佳,已无力满足县域经济中广大民营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甚至无法与地下金融、民间金融相抗争。惟有重构县域金融体系,才能对地下融资构成挤出效应。根据目前实际,发展县域金融机构的主要思路有:第一,抓住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这一契机,在国有商业银行中推行金融控股公司制,改一级法人为多级法人,以增强基层金融机构的独立性,使其更好地为县域民营经济服务。同时,将国有商业银行的县域机构改造为独立的地方银行。在改制过程可大胆吸收民间资本入股,以发挥社会资本参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积极性。第二,以地市或经济发达县为单位,新设一批民营银行。由于民营银行主要由民营企业入股组成,在所有制形式上与民营企业具有同质性和兼容性,因而其市场定位和服务对象能够以民营企业为主;加之其产权明晰,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之上,能够按照效益性标准来进行信贷资金配置,因而有旺盛的生命力。如中国民生银行就是中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主要任务是服务于民营企业。目前民生银行贷款客户80%是民营企业,贷款额的60%是投向民营企业,并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管理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只不过由于势单力薄,至2002年底,民生银行各项存款和贷款的规模分别只有1000多亿元,占同期金融机构全部存款和贷款规模的比重仅为0.61%和0.56%,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但如果有多家具有规模效应的民营银行耸立在中华大地上,我们相信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会得到极大的缓解。第三,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商业银行、合作金融等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大金融机构相比,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在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具有许多独有的优势: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经营更具专业性和灵活性,更易于满足小型和分散客户的要求;立足于地方,对客户资信情况比较了解,能较好地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规模小,运营成本较低;与民营企业同时成长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在生存方式、生存能力、体制安排和发展路径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之处等。因此,可以更好地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对于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而言目前有三项紧迫的工作要做:一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来完善运行机制。二是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不要一味地效仿国有商业银行把资金集中投向大中型国有企业。三是要重新细分市场,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第四,尽快推广存款保险制度。逐渐形成金融机构风险的市场分担机制,以增强金融机构改善经营的动力和压力,减少其经营的道德风险。
      
      2构筑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1)着力培植地方财源,广辟融资渠道。要打破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应根据县域经济实际,大力培植新经济增长点,重点扶持一批创税大户,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比较稳定的财源主体,夯实财政基础,为县域经济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同时,要科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建设,把有限的财力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支柱工业发展等方面,营造可持续发展格局,为优化县域金融生态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2)积极推进诚信建设,改善信贷外部环境。一是加强宣传,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实施信用工程,把信用作为第一前提,警示和规范政府、银行、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在县域努力营造诚信观念和信用文化。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完善银行贷款登记咨询系统,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广泛开展创建信用企业、信用乡镇活动,加大对守信企业、村镇和个人的信贷倾斜,以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三是实施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企业逃债行为,规范企业改制和破产程序,地方政府既要支持企业改制,又要督促企业落实银行债权,从而营造县域经济金融协调的“双赢局面”。
      3发挥地方政府在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议地方政府部门要成立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长远计划,做到善始善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制定有效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注重实际效果,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纳入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考核内容,打造“诚信”政府,促使此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晓莉,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6,(05)
      [2] 曾宪久,胡国文,县域经济调查与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 黄玉嫒,加大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建议[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
      [4] 夏法云,县域金融发展思路探讨[J],济南金融,2002
      [5] 刘仁伍,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 谢庆健,县域金融生态现状分析――来自安徽、江西、河南、江苏、浙江、山东六省的调查报告[J],中国金融2006,(04)

    推荐访问:县域经济发展 支持 金融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