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我国金融脆弱性(DOFF)程度的评价模型及应用]金融脆弱性对我国发展影响的研究

    时间:2019-05-11 03:22: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针对金融脆弱性程度问题,建立了DOFF评价模型。模型分析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银行系统和金融体系两大方面,并且通过数据的检验分析了1995-2004年我国金融体系以及各个子系统的脆弱性状况。
      关键词:DOFF 模型 银行系统 金融体系
      1.DOFF概念的引入
      DOFF即金融脆弱性程度,英文表示是“Degree Of Financial Fragility”。关于金融脆弱性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Fisher(1933)1和Keynes(1936)2。他们认为金融脆弱性大多与宏观经济周期紧密联系在一起,金融投资的不稳定性是造成金融脆弱性的主要原因。Minsky(1977)进一步指出金融脆弱性是当代金融市场中固有的特性(inherently fragile),是由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所决定的。3目前关于DOFF比较通用的定义主要包括狭义和广义两部分。狭义的金融脆弱性又称为“金融内在脆弱性”,指金融体系中的主要行业高负债经营,难以满足支付需要的状况(Goodhart,2006);4广义的金融脆弱性是指趋于金融机构负债过多、缺乏安全性,同时利润率比较低,承受不起市场波动的冲击,整个金融体系不断趋向高风险的一种状况(Oriol Aspachs,2006)。5正如Dimitrios P Tsomocos(2003)所指出的,金融脆弱性分析的难度就在于大多数金融风险都几乎表现为同一形式,6因此准确把握我国金融脆弱性的程度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从不同方面力求模型的全面和准确。
      2.DOFF评价模型的细化
      关于金融脆弱性评价模型的建立,主要集中于两个核心问题:金融市场的预警和监测。Dimitrios P Tsomocos(2003)在《银行业金融脆弱性蔓延的均衡分析》一文中指出,金融脆弱性往往总是发生在银行部门(banking sector)出现风险加大、利润率下降以及非银行部门(non-banking sector)出现流动性短缺的情况下。7根据Tsomocos理论的启示,本文DOFF评价模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以银行系统为主的脆弱性以及金融体系的整体脆弱性。
      2.1银行系统的脆弱性分析
      准确、全面地评价银行系统的脆弱性关键在于评价指标的选取。Karain Gobert(2002)在研究金融脆弱性问题时,主要考察的就是银行系统流动性比率的指标。Karain Gobert认为流动性约束(liquidity constraint)是引发金融机构危机,导致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因素。8不良贷款率也是衡量金融脆弱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良贷款率过高的银行难以调整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结构,难以合理规避风险(Roberto Chang,2000)。9资本充足率已经成为银行风险管理和规避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许多国家开放金融市场的同时,都不同程度面临着金融脆弱性的威胁。因此从安全经营的角度来看,资本是否充足已经成为银行业日益关注的核心问题(Rahul Dhumale,2001)。10银行在提高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同时,赢利性也是不能被忽视的,可以采用总资产利润率指标来表示。确立了银行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之后,笔者搜集了2004年我国18家银行的横截面数据,具体如表1。
      我国主要银行的总资产利润率主要集中在1%上下;流动性比率状况不佳,仅有8家银行流动性比率大于1;同时也有7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没有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不良贷款率出现两级分化情况,一些银行较低,而另一些银行不良贷款率则非常高。为了更加全面地观察银行系统的脆弱性,采取因子分析法计算各个银行的脆弱性因子总得分。需要指出的是,因子分析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由于主成分分析法要求样本数据具有同向性(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这里考察的脆弱性要求指标得分越小越好,因此对总资产利润率、流动性比率以及资本充足率采取指标转换,即将其转换为越小越好,具体方法如下:yi=max xi-xi,xi代表每个指标对应的样本值,max xi代表数据列最大值。因子旋转采用方差最大法(Varimax),提取的3个主成分贡献度达到95.97%,具有较好的说服力。具体得分如表2。
      可以看出,脆弱性得分最小的是中国银行,主要是由于其流动性比率和资本充足率指标上数值较高;紧随其后的是国家开发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而脆弱性得分较高的是广东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光大银行等。较低的资本充足率、较高的不良贷款率则是导致银行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我国主要银行的脆弱性可以通过下面的雷达图来清晰地表示出来(见图1)。雷达图中加粗的弧线表示的就是脆弱性指数,我国银行系统的脆弱性程度随着顺时针方向越来越大。
      2.2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评价模型
      2.2.1评价模型的建立
      关于金融体系脆弱性问题的讨论一直受到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如何细分金融体系,从不同的子系统出发来监测金融风险是核心问题。对于金融体系的评价指标,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是将金融脆弱性分为五个子系统来考察,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子系统、银行内部稳定性子系统、泡沫型风险子系统、国债风险子系统以及外资冲击型风险子系统(钱文挥,2002)。11另一种观点是从金融市场子系统、银行子系统、金融监控子系统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四个子系统来考察(伍志文,2002)。12关于具体评价指标的选择,也存在很多不同观点。Asli.Demirguc.Kunt(1998)在《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一文中采用了GDP增长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M2增长率、现金储蓄率、信贷增长率、资产回报率以及外资规模等指标来量化金融脆弱性。13世界银行的Norman Loayza(2005)在《金融发展、金融脆弱性和增长》一文中搜集了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不同国家的金融发展和金融脆弱性进行了分析,在其建立的模型中主要采用了金融深度(信贷规模占GDP比重)、金融不稳定性(信贷规模与GDP比值增长率的偏离),贸易开放程度(贸易总量占GDP比重)、政府规模(政府支出占GDP比重)、价格易变性(通货膨胀率)等评价指标。14Graciela L. Kaminsky(2006)在《流通性危机-它们是一致的吗?》一文中根据金融风险的不同征兆建立了金融风险的评价模型。Kaminsky主要选取了财政赤字占GDP比重、M1实际过剩余额、M2与外汇储备的比重、外债与进口比等主要指标,并且在模型中细分了股票市场和银行信用两个子系统,使得模型更加全面。15根据以上学者的理论,本文结合我国金融体系的特点,着重从经济环境、金融市场预警、金融监控、金融外向型四个子系统建立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评价模型。需要指出的是:首先部分评价指标界限的确定和子系统的权重设置主要参考了国际通用标准、国外专家(Asli.Demirguc.Kunt,1998;Norman Loayza,2005;Graciela L Kaminsky;2006)以及一些国内学者(钱文挥,2002;伍志文,2002)的研究成果,部分指标是根据历史数据求出平均值,然后依据与平均值的偏离程度来确定指标界限区间;其次各个金融子系统的指标综合指数和金融脆弱性综合指数FFII(Financial Fragility Integrated Index)的计算主要采用如下计算方法:   Fi=?蒡Fij/j,FFII=?蒡fiFi,其中i=A,B,C,D;Fij代表第i个子系统第j个指标的数值,j代表子系统指标的个数,fi代表子系统指标综合指数的权重。正如上文提到的,金融市场的预警和监测是金融脆弱性评价模型的核心。鉴于金融预警和金融监控这两个子系统占据的重要地位,故将这两个子系统的权重确定为2,其余两个子系统的权重设定为1。(详见表3~表7)
      2.2.2数据检验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宏观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以及其他统计部门收集的原始数据,笔者计算和整理了我国1995-2004年各个子系统的指标数值和指标的综合指数区间,并且界定了子系统的脆弱性程度。(详见表3-1~表7-1)
      2.2.3结果分析
      从数据检验的结果来看,1995-2004年间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总体上呈现由波动逐渐过渡到平稳的趋势(见图2)。1996和1997年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程度比较高、波动也比较大,究其原因亚洲金融危机可能是比较大的影响因素。1998年金融脆弱性程度最低,FFII仅为15.66,主要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后政府采取严格的监控和预警机制。危机之后我国金融体系逐渐放松管制,因此脆弱性程度总体上比较平稳,基本接近安全线,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在宏观调控尺度上把握地比较好。
      图3反映的是1995-2004年间我国经济环境脆弱性的走势,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环境脆弱性总体比较低,基本处于安全线以下。具体来看,我国的GDP增长率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长率,年均达到8.66%,脆弱性程度处于安全级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年均达到15.47%,也处于比较安全的级别;M2年均增长率为18.48%,处于一般的级别;年均通货膨胀率为3.14%,小于4%的安全线。近十年的经济环境脆弱性指数显示目前的经济环境是比较健康、比较稳定的。
      金融市场往往是一个国家金融安全状况的指示器,政府会依据金融市场传递的信号来判断金融脆弱性程度,进而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图4反映了1995-2004年我国金融市场预警系统脆弱性程度处于不断的波动状态。1996年FFII为120,处于非常危险的级别,也就是Alan Greenspan所说的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Roger Lagunoff,1998)。161998年FFII降为29.5,为十年间最低水平;2000年再次上升到48.1,2004年下降到34.6。具体来看,市盈率年均为28.26%,处于安全级别;股票市场总价值占GDP比重年均接近安全线,为30.34%;上证的年均波动幅度60.25%,处于略高的级别;而深证的年均波幅则更大,为80.15%,处于危险的状态;年均债务依存度为39.03%,也是处于比较危险的级别。这里需要说明,金融市场预警系统的总体脆弱性之所以比较高主要是由于1996和1997年左右比较大的波动造成的。随着政府调控力度的加大,金融市场预警系统的脆弱性程度也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目前已经处于安全级别。
      相对于金融监控系统的脆弱性程度来说,系统的脆弱性程度比较令人满意。1998-2000年,系统脆弱性程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0年FFII达到最低水平,为3.4;2000年以后略有上升,而2004年呈下降状态。具体来看,M2/M1年均比值为2.62,略微比较高;一年期年均实际存款利率为4.09%,接近安全线;金融机构贷款年均增长率为16.29%,处于一般级别;财政赤字与GDP比值年均达到1.85%,也是接近安全线。金融监控脆弱性的良好走势也说明了目前金融监管当局对于金融体系的监控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降低金融监控系统脆弱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监控系统脆弱性的变化,政府的金融监控也相应做出调整,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这与金融监控系统脆弱性的走势基本是一致的。
      就金融外向型脆弱性而言情况不容乐观,1995-2004年间FFII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见图6)。1995年FFII为15.1,到2004年上升为21.4,处于脆弱性程度比较高的级别。具体来看,负债率年均为14.38%,处于安全线左右;外贸依存度年均为约为50%,处于危险的级别;经常项目差额与GDP的比值年均为2.43%,处于安全线以内;年均偿债率为7.78%,也处于安全线以下;外汇储备保障年均为10.63,也是属于比较安全的级别。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外贸依存度过高严重影响了金融外向型脆弱性,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也导致了系统脆弱性程度的逐年上升。实际上这与我们国家逐渐开放国内市场,外向型经济战略的确定是分不开的。积极参与国际市场虽然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的外向型金融风险,但是日益增长的贸易规模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GDP的增长,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
      3.结论说明
      本文关于金融脆弱性的分析从银行系统和金融体系这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一方面主要针对2004年我国18家银行脆弱性指标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在银行系统内进行了DOFF的得分排列,力图使得每个指标具有可比性和说服力。分析结果显示,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是影响银行系统内部成员脆弱性得分的关键,脆弱性程度较低的银行在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指标上的得分比较好,而脆弱性程度较高的银行往往在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指标上的得分比较差。另一方面,关于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分析着重从经济环境、金融市场预警、金融监控、金融外向型四个子系统建立评价模型。通过整理1995-2004我国金融体系的各项指标数据,计算了子系统的脆弱性综合指数,并且根据综合指数区间确定了子系统相应的DOF,最后根据每个子系统的脆弱性得分计算了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总得分FFII,并且分析了总体的变化趋势。图2至图6的结果显示我国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金融体系总体处于比较平稳的趋势,良好的经济环境是金融体系运行平稳的主要保障,金融市场预警系统的不断改善降低了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当局调控力度的适度把握以及适当的财政货币改善了金融体系的安全状况,而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脆弱性的程度。因此,从经济环境、金融市场预警、金融监控以及金融外向型四个系统建立的DOFF模型,对于全面把握我国金融脆弱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Fisher,The debt-deflation theory of great depressions,Econometrical (1933), 337-357.
      [2]J.Keynes,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and Money,"Harcourt Brace& Co.,New York,1936.
      [3]H.Minsky,“Financial Crises: Institutions and Markets in a Fragile Environment” Wiley, New York, 1977.
      [4]Goodhart,A Model to Analyze Financial Fragility, Economic Theory2006, Vol. 27, pages 107-142.
      [5]Oriol Aspachs, Towards a Measure of Financial Fragility, from Financial Markets Group,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March 9,2006
      [6]Dimitrios P Tsomocos,Equilibrium analysis,banking,contag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Bank of England (2003) Working Paper NO. 175:p5
      [7]Karain Gobert, Bank value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Brookings Papers in Economic Activity 2002 (6):22
      [8]Roberto Chang, Banks, debt maturity and financial cris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1 (2000): p169
      [9]Rahul Dhumale, Capital Adequacy Standards: Are They Sufficient?, Business Research(2000):p170
      [10]钱文挥,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设计及监测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1期, p79-80
      [11]伍志文,中国金融脆弱性(1991-2000): 综合判断及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科学, 2002年9月第五期, p30
      [12]Asli.Demirguc-Kunt,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from Annu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April 20–21,1998
      [13]Norman Loayza,Financi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Fragility,and Growth, 2005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P/05/170, p22-23
      [14]Graciela L.Kaminsky, Currency crises: Are they all the sam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xx (2006) 1-25:p6-7
      [16]Roger Lagunoff, Financial Fragility with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Exuberance, from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1998(10): MO 64198
      注 释:
      1.I.Fisher,The debt-deflation theory of great depressions, Econometrical (1933), 337-357.
      2.J.Keynes,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 Harcourt Brace& Co., New York, 1936.
      3.H.Minsky,Financial Crises: Institutions and Markets in a Fragile Environment Wiley, New York, 1977.
      4.Goodhart, A Model to Analyze Financial Fragility, Economic Theory2006, Vol. 27, pages 107-142.
      5.Oriol Aspachs, Towards a Measure of Financial Fragility, from Financial Markets Group,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March 9, 2006
      6.Dimitrios P Tsomocos, Equilibrium analysis, banking, contag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Bank of England (2003) Working Paper NO. 175:p5
      7.Dimitrios P Tsomocos, Equilibrium analysis, banking, contag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Bank of England (2003) Working Paper NO. 175:p5   8.Karain Gobert, Bank value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Brookings Papers in Economic Activity 2002 (6):22
      9.Roberto Chang, Banks, debt maturity and financial cris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1 (2000): p169
      10.Rahul Dhumale, Capital Adequacy Standards: Are They Sufficient?, Business Research(2000):p170
      11.钱文挥, 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设计及监测分析[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2年第1期, p79-80
      12.伍志文, 中国金融脆弱性(1991-2000): 综合判断及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科学, 2002年9月第五期, p30
      13.Asli Demirguc-Kunt,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from Annu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April 20–21, 1998
      14.Norman Loayza, Financi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Fragility, and Growth, 2005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P/05/170, p22-23
      15.Graciela L. Kaminsky, Currency crises: Are they all the sam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xx (2006) 1-25:p6-7
      16.Roger Lagunoff, Financial Fragility with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Exuberance, from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1998(10): MO 64198
      作者简介:
      韩柯(1992.9-),女,汉族,江苏省靖江市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
      唐德才(1966-),男,江苏射阳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非洲国际合作办学办公室主任、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东南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产业经济、气候变化与公共气象。

    推荐访问:模型 程度 评价 我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