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及应对方式|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时间:2019-04-16 03:30: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本文概括出在就业过程中,高职院校毕业生产生的心理障碍,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76-03
      案例一:A是某高职院校三年级的学生,在班级中担任班长一职,正面临就业的考验。A所在的班级是全校出了名的班风较差的班级。二年级时,A通过竞选当上了班长,他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在他的带领下班级情况有所好转,算得上是个称职的班长。可是,在即将毕业之际,他回想自己大学三年来的生活,好像并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也没掌握过硬的技能。与A相处多年的女朋友在英国读书,希望他毕业后也能到英国留学。A也希望和女朋友在一起,于是努力考英语四级,准备了几个月却没能考过。“连四级都考不过,还谈什么出国留学!”A的女朋友提出了分手。对逝去的大学时光的惋惜和情感遭受挫折使A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他清楚地知道,依靠家人的关系,他可以找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可他觉得“这又有什么意思呢”。家人把自己养大,花了那么多钱供自己读书,现在自己大学毕业了,还要依靠家人找工作。如果靠自己去找工作的话,只能找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工作,那样生活还有什么意义。近一个月来,他夜夜无法入睡,没有食欲,觉得全身无力。在他看来,生活变得毫无意义。
      案例二:B是某高职院校三年级的学生,即将走出校园,寻找适合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他也是班长,还担任了系学生会主席,他工作认真、踏实、吃苦耐劳,三年来,他组织了各式各样的学生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系里的教师评价他是个得力的助手,同学也都觉得他工作能力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可是,在他的心目中,他感觉自己做得远远不够。比如,他不只一次在班级里规定,不要将午餐带到教室里吃,因为这样教室的气味会很难闻,而且同学吃完饭的饭盒到处乱扔,教室的卫生很难打扫。可是,仍有同学带饭盒进教室。他觉得自己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怎么算得上能力强呢。即将毕业了,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呢?虽然老师和同学都觉得我能力很强,可是自己却不这么认为。自己能够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呢?”
      以上两个案例,是笔者从事高职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以来,遇到的较为典型的案例。案例一中的来访者经确诊,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后经药物治疗配合心理辅导,得到了恢复。案例二中的来访者存在明显的自我评价不良,自信心不足。他们二人出现的心理障碍或心理不适都与就业分不开。这两个案例只是高职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时表现出的众多心理问题的缩影。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表现出诸多心理不适的现象,笔者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并探索适宜的应对方式,从而为高职学生顺利渡过就业期提供参考。
      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焦虑情绪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就业难,难就业”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可谓各显神通,比拼的是实力,是能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一方面,走出课堂和校园,步入陌生的社会,适应全新的生活,是个不小的挑战。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如何面对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这些都是高职学生无法回避的问题。另一方面,当今的高职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他们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长起来,较少面临挑战,所以抗压能力较弱,面对社会的考验,不少学生感到焦虑不安,浮躁、紧张等不良情绪相伴而生。
      自我认知不良 对求职者而言,为自己做出合适的定位至关重要。只有清晰地定位自我,才能帮助自己在漫漫的求职路上认清方向,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导航。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较特殊的群体,从学历层次上讲,他们无法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但比中职学生又高出一个层次;从掌握知识的水平上讲,他们不像本科生、研究生那样,掌握了较深的理论知识,但他们的理论素质又好于中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他们希望能像本科生、研究生那样,从事“白领”的工作,但是竞争能力却不如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的竞争能力强于中职学生,所以他们不甘心与中职学生从事相同层次的工作。在这种两难境地下,高职毕业生更应准确地对自我进行定位,然而,面对就业压力,高职学生往往会出现认知偏差,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自卑心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共同的学业背景,那就是过去学业成绩不良,或者在高考中严重失利。这些失败的经历在学生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些学生从此认为自己是失败者,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此类学生自信心较为脆弱,比其他学生更容易贬低自己、怀疑自我。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面试中屡次失败,遭受打击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进而否定自己的一切,没有勇气面对新的考验。种种原因造成的自卑心理,严重地干扰了高职学生求职的动力,他们无信心投递简历,没有勇气参加面试,总觉得自己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2.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对应的就是自负心理。有个高职毕业生,入校以来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头脑灵活,沟通表达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在求职期间,他屡次参加面试,屡次被录取。但是,他到每家单位实习一段时间后,就因对一些条件不满意而选择离职。这个学生先后到7家单位进行过实习,其中,不乏很好的单位,但他最终都选择了离开。后来,他决定自主创业,认为给别人打工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自主创业才能得到更好的收益。这样的学生在就业中信心十足,往往认为每家用人单位都不能提供给自己良好的发展空间,这是典型的好高骛远的表现。在求职过程中,此类学生因自身能力较强,而对自我评价偏高,因此,出现“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状况。
      无论是自卑心理,还是自负心理,都是不客观的自我评价方式,都容易导致错误的自我定位,从而影响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做出客观的选择。
      自控力不足 高职毕业生的年龄段为20~22岁,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属于成年早期,他们思想幼稚与成熟并存,独立性与依赖性交替出现。他们想要独立管理自我,但又表现出自控能力不足的状况。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高职学生自控能力不足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类问题:一是不能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如上班迟到、提早吃午饭、工作时间打扑克等;二是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屡次与用人单位发生冲突;三是一遇到困难就选择辞职,不能持之以恒。自控力不足使高职学生无法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得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逃避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高职学生要经受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的多重压力。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千挑万选,设置重重关卡进行检验;家长花费大量的心血与财力将子女培养成才,希望子女走向社会后能有一份前途光明、收入丰厚的好工作以回报家庭;学校也希望毕业生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到理想的工作。在毕业之际,看到同学纷纷走向合适的工作岗位,毕业生自身也难免会着急。在这重重压力的作用下,一些学生无法承受,选择了放弃与逃避。有一个高职毕业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终日呆在宿舍或家里,不愿意投递简历,更不愿意参加面试。过一天,是一天,不愿意考虑未来会怎样。尽管家长与教师多次与他谈心,他还是不愿意面对现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逃避的背后其实是脆弱的表现。
      角色转化不良 高职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自身的社会角色会发生重大转变。在学校里,面对学生的过错,教师通常会采取宽容的态度,以教育为主;在家庭里,家长为子女考虑得细致入微,甚至处处为子女代劳。而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用人单位要通过制度约束每一名员工,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要为自己的工作承担责任。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职的行为还要接受处罚。面对残酷的现实,许多学生无法适应:他们觉得老板不尽人情,觉得自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这些想法使他们在工作中常常感觉受到了伤害。造成毕业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其实是毕业生本身没有完成角色转化,他们还将自己定位成“学生”、“孩子”,期待用人单位像教师一样宽容,像家长一样体贴。他们固着在“学生”与“孩子”的身份中,从而不能正确地面对工作中的利弊得失。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
      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原因有许多,既有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外部原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目标不清晰 心理学家曾对一批被试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发现,有着清晰的长远目标的人,若干年后成为社会的精英人士;有着清晰的短期目标的人,若干年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有着模糊的长远目标的人成为普通的工薪阶层;而毫无目标的人则成为社会的底层。笔者曾对某高职院校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进行了类似的调查,调查的主题为:“当前你最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你准备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你的目标?”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学生对自己的目标比较明确,并设想过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还有极少数的学生竟将自己的目标定为“吃饭、睡觉、打游戏”。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笔者十分吃惊。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二年级下学期应当开始为就业做准备了,而有如此多的学生还沉浸在玩乐当中,不知今昔是何年。这样毫无目标地混日子,到了毕业之际,要接受社会的考验时,就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学会扎实的本领,无法参与社会竞争。
      长期受到不客观评价,从而导致自我认知偏差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多为学业不良的学生。在我国,长期以来以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不良教育评价模式影响下,这些学生在步入大学以前,即被定为“差生”,他们或是受到学校的忽视,或是被家长放弃,或尝尽父母与教师的训斥。在这样不客观的评价模式下,一部分学生无法对自己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只看到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却不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他们永远相信别人比自己行。一部分学生为了抵制学校、父母的不公正待遇,一味地自我封闭,有意抬高自己,不听任何人的建议。所以,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在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中更为普遍。
      学校管理模式僵化,从而导致自理能力差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较为僵化。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介于高中与大学之间,学生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为了保证学生不出事,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学校有时不惜舍弃学生的自主权,许多事情交由学生辅导员代为处理,如课堂出勤、考证报名、参加学校活动等学生可自主解决的事情,学校都要求辅导员做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辅导员通常代学生处理。所以,许多人都说,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保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理能力不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有些退化,一些学生甚至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什么事情都指望辅导员帮助解决,这种心理会延续到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独立性较弱,工作要等待学校推荐,走向工作岗位后,一些问题还需要学校、辅导员出面与用人单位协商。
      就业指导不到位,缺少求职技巧 笔者连续两年对毕业后尚未就业的175名学生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中近一半的学生都经历过“屡试不中”的悲痛经历。具体而言,一部分学生一遇面试就紧张,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在简历中突显自己的优势,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面试官提出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与面试官进行沟通交流。这些问题都是求职技巧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除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外,少有课程涉及面试技巧,所以学生只能靠自己摸索,一些悟性较差的学生自然就不知所措了。
      对社会环境认识不充分,从而产生较幼稚的想法 高职院校毕业生从年龄上讲要小于本科院校毕业生,由于涉世较浅,他们往往对社会抱有美好的幻想,对社会的美好面估计有余,而对社会的丑恶面估计不足。当真正步入社会时,他们会接连遭受挫折,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较大的波动,如果调节不当,便会带来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应对方式
      加强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可以全方位提供给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就业趋势等信息。就业指导也能开启毕业生就业的动力。在就业指导中应加强具体求职技巧的指导,例如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等。另外,在就业指导中,也应尽量详细地向毕业生描述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处事能力 独立自主的处事能力不仅在就业中十分重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在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适度地放手,将学生的事交给学生自己做,不能由辅导员代劳。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处事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只有使学生具备独立处事的能力,他们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提升学生的挫折应对能力 针对大学生耐挫力差的现状,在学校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勇于应对挫折的能力。面对挫折时,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是必要的,但学校与辅导员教师不能代劳。要让学生明白,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挫折。任何困难,只要想办法,总会得到解决。
      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 在学生毕业就业的过程中,学校不能只关注就业率,应开辟专门的渠道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对出现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毕业生,应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学校也可以在就业工作开始前,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教给学生如何应对压力,如何释放不良情绪,如何较好地与人交往,通过专业的心理援助手段,帮助毕业生渡过就业心理困扰期。
      参考文献:
      [1]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兆明.职业生涯规划[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兆明.就业创业实务[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4]伏建平.高职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交通职业教育,2008(6).
      [5]张进.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6]邱阳.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指导[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7]陈钦华,钟云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生与就业,2006(5).
      作者简介:
      巴利娜(1982—),女,回族,河南郑州人,硕士,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推荐访问:心理障碍 高职 毕业生就业 应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