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思考快与慢在线阅读【朗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时间:2019-04-06 03:15: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着力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强化朗读指导与训练,感悟语言文字的内蕴,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朗读;情感;优化策略
      朗读,是对同学们进行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和说普通话训练的语文活动。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课堂上的朗读,是培养语感、形成阅读能力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
      一堂语文课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铺垫,只有老师的讲解,那一定是沉闷而乏味的,而与精彩无缘。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朗读教学呢?
      一、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首先要明确的是,朗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不是展示教师的朗读水平。有些语文课上,学生还未开读,教师就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而且一读到底,过后,示意孩子学着老师朗读的样子读一读,课后练一练,就开始讲解课文,完全替代了学生的朗读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本末倒置的朗读教学能教会学生朗读,最终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吗?恐怕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美好期许吧。清人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对于一些思想感情浓厚的文章,老师滔滔不绝的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朗读,因为情感绝不是灌输讲解得来的,只有通过学生用心去读,用情去读,他们才能真真正正地理解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以学生为主体,才能防止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喧宾夺主”,错误替代学生的朗读过程。只注重课文内容及主题的分析讲解,轻视朗读感悟的指导训练,无疑是错误的。
      二、强化朗读指导与训练
      朗读的方法对朗读的效果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应引导学生感知文字内容,扫除知识障碍(如读准字音,不丢字添字、不重复、不断句,理解文中关键词句),接着浮现形象,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画面”,再通过画面品味语言,然后把握好语调、语气、语速,边想象边领悟边吟诵。这样反复启发引导,反复吟读,学生最终领悟文章,找到美的感觉。朗读训练一般可分为听、学、试三个过程。听,就是听专家朗读,也就是组织学生听录音带;学,就是组织学生朗读,老师此时就要纠正学生在朗读中语调、节奏、停顿、轻重、情感等朗读方面的问题;试,就是放手让学生就必学和喜爱的文章放声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可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范读、齐读、分读、配乐读等方式来实现。
      汉语语音有它所特有的显著韵律感——声音悦耳、音调柔和、节奏明朗、韵律协调。朗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它的音乐性,应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生动、形象、立体地再现文学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要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
      我们通常使用的朗读录音,也是朗读教学的好帮手。朗读录音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朗读录音教材是朗读大师经过认真揣摩,摊牌练习制作的优秀作品。它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调等方面的示范,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能够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朗读水平。
      三、着力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语言文字的内蕴
      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我们应着力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语言文字的内蕴,达到“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的目的。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这样一篇课文编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要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教学中,就需要通过朗读来实现感悟。
      学生只有在自读自悟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感悟到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才能真正喜欢朗读。
      总之,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语”与“文”的关系,驱除“重文字轻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干扰和影响,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丹.教育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9).
      [2]刘墨,欧阳芬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11).
      [3]万明华.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12).

    推荐访问:朗读 思考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