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大学英语听力【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测试】

    时间:2019-02-11 03:32: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众所周知,听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有教学就有测试,测试是为教学服务的。如何使测试成为教学的有效评价方法,这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测试理论来指导听力测试。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出现为听力测试提供了可借鉴的指导原则。本文主要讨论了运用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中的真实性原则指导如何设计听力测试。
      关键词:交际语言测试理论 真实性 听力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外语的交际功能也更加突出和重要,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以指导各高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与使用了15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相比,《课程要求》所依托的教学理念更先进,且大大提高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它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课程要求》还重申了教学评估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强调终结性评估(期末课程考试和能力水平考试)也应该主要评价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为听力测试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测试必须能反映测试对象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了解目前最为先进的交际测试理论,积极关注、努力实践测试法改革,这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核心是交际能力的学说。不同时期的不同学者对交际能力进行了不同的阐述。
      20世纪60年代中期,著名语言学家Chomsky在彻底否定行为主义语言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转换生成语法,提出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两个不同概念。但他所提出的语言能力只是一个抽象的语言能力,由于人们交往时只有抽象的语言能力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到语境,并且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由此便产生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不同的语言学家对交际能力作了不同的阐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学家有Hymes、Canal和Swain以及Bachman。
      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之说,Hymes于1972年首次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Hymes认为语言能力应该表现在语言交际使用能力上。他的交际能力模式包括四个方面:(1) 可能性,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在形式上可能;(2) 可行性,即某些语言是否能够付诸实践以及可实施的程度;(3) 恰当性,即话语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得体,以及得体的程度;(4) 有效性,即话语是否已经付诸实践以及实践的程度。Hymes的这一语言能力概念涵盖了语法的、心理语言学的和社会语言学的内容,相对于Chomsky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概念更为具体和便于理解。
      20世纪80年代Canal和Swain提出了另一个交际能力模式,该模式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Canal和Swain交际语言能力模式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语言的重新认识。语言不再单纯是知识系统而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工具,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用该语言做事情,例如订旅馆房间、问路、就餐等等现实的生活活动。
      到了90年代,Bachman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式,该模式认为交际能力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它主要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部分组成(Bachman & Palmer,1996;Bachman,1999) 。语言能力包括组织能力(语法与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策略能力指在具体的语言交际时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主要包括评价策略、确定目标策略、制定计划策略和执行计划策略。这一模式对交际能力的认识更客观、全面、深刻,指出交际能力各构成因素之间不是一个简单的并列关系,是一个互动(interactive)关系,即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dynamic process),各种知识、技能和心理过程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其中,策略能力把语言能力与语言使用者的世界知识和真实的语境联系起来。语境成为交际语言使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些理论对语言教学和测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语言教学方面,日益普及的交际教学强调语言材料应是现实生活中所使用的真实材料,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应符合真实交际的特点。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变化必然引起语言测试发生相应变革。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交际语言测试要求测试内容、方法、手段等都尽可能地复现真实交际的特点。现在,语言测试中的真实性原则已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真实性
      
      Bachman(1991)提出应该从两方面来定义测试的真实性:(1)情景真实性,指测试方法特征与将来某一特定目的语使用的情景特征相关的程度;(2)交际真实性,指考生在完成某一测试任务时,其语言能力的哪些方面参与了完成该测试任务的活动,参与的程度如何。语言测试的真实性这一标准有助于我们设计考题时打开思路,评估试题具有新的角度,提高测试的真实性和可信度。Bachman还提出了用以提高语言测试交际真实性的四项措施:第一,提出要求。在设计考题时可以具体说明考生只有使用何种策略才能完成该任务。第二,提供机会。即给考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必要的信息和工具等。第三,考试任务要得当。任务太难,会影响考生策略的应用。第四,考试任务要由趣味性。通过提高考试任务的情景真实性可以提高考试任务的趣味性。
      真实性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 如果某项测试有较高的真实性,即测试任务特征与真实生活中使用的任务特征有较高的一致性,那么对测试任务中所表现出的语言能力的评价就可以推断出受试者在真实语言环境中的语用能力;2) 真实性能潜在地影响受试者对测试的接受程度。真实性高的测试会激发受试者对测试任务的积极反应,从而有助于他们发挥最佳水平。由此可见,运用真实性原则设计听力测试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交际运用语言能力。以下主要讨论如何运用真实性原则设计听力测试。
      
      运用真实性原则设计听力测试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Bachman认为真实性主要体现在情景真实和任务真实,因此当我们运用交际测试理论设计听力测试时就必须做到所使用的材料具有真实性以及听力理解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任务也具有真实性。
      1. 听力材料的真实性
      听力材料的真实性首先体现在其真实的语境上。因此,听力材料的选取应有一定的语境,而且是在真正的交际情形之中,与真实的语言有同样的特点。为了增加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在选择材料时应适当加入背景噪音或声音。它对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使学生适应真实的交际环境都起着很好的作用。以听飞机场的信息播报为例,学生在语音实验室中,利用耳机,去听事先录制好的教学磁带,他们能获取其中重要的信息。然而,到了人来人往的候机大厅时,他们在理解广播通知时就觉得有困难。因为学生们只是适应了在“真空”中播放的听力素材。如果在听力测试材料中能够适当加入背景噪音或声音,这一测试将对听力教学产生良好的反拨作用。为了使听力测试具有较高的效度,能真正测试应试者听的能力和技能,听力材料的真实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其次,听力材料的真实性也体现在其语言的特点上。听力与阅读虽同属输入性技能,但在材料上有着根本的不同。后者为严谨的书面文章,而前者多为口语化的材料。这种口语化的材料就决定了它具有真实语言的特点:整体语速较快,具体交流时又时快时缓,并不时伴有停顿或重复,且材料口音不一,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都和经过改写的材料有差异。这种非正式的真实听力材料通常结构松散,有许多冗余的话语,在言语交际中有停顿、支吾、起句失误等现象。因为真实听力材料是交际者在即兴说话时进行的语言交流,不像经过改写或整理并先录好了音的听力材料那样信息量大,无用信息少。此外,在语音中,真实听力材料还有同化现象、缩约形式、音长的变化和停顿位置的变化。它的语言体系、语法结构和正式的经过改写的书面语式阅读材料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设计听力测试时,材料最好源自现实生活,而不应是由一些专家和教授编写或整理、然后由操英语的人士录音而成的语言材料。
      再次,听力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多样化。听力测试材料要有情景真实性,必须是听的情景用的材料,而不是读的情景用的材料录在录音带上,而且这些材料还必须与测试目的相结合,必须属于真实情景。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测试学生的实际英语听力水平,比较理想的听力材料应该是人际交流的真实片断,如谈话、电视采访、新闻报道等。同时,听力材料还应兼顾多样性,它包括题材体裁类型和语言发出方式的类型,如:新闻报道、广播、电视谈话节目、教师讲课都属于题材及体裁类型材料,而会话(conversation)或讲话(talk/ monologue/ unscripted talk/ scriptedtalk) 、辩论、评论等则属于语言发出方式的类型题材。它们都适合作为听力测试材料。
      此外,听力材料的真实性还体现在语速上。这是听力测试材料所特有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听力材料语速要求自然,就是要求符合真实生活中一般人讲话的速度。当然,自然语速也有快有慢,快的自然速度和慢的自然速度可以有相当的距离。如果是设计高级的听力测试,可以取高一点的自然语速。相反,如果是设计低级的听力测试,则可取低一点的自然语速。不同的篇章类型,速度要求也不相同。重要的是要保持在自然的幅度之内。
      2. 测试任务的真实性
      语言测试一般通过任务引出样本,然后凭借样本评估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熟练程度。Bachm an和Palm er(1996:44)对“语言使用任务”进行了定义:在特定的情景中个人为达到特定的目的或目标而使用语言的活动。测试对象能完成测试任务就代表他具备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果测试采用了具有真实性的材料,但测试任务却不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测试结果也不可能真正反映测试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具有必要的听力理解能力。
      在Buck(2001)看来,听力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只需尽可能逼真地复制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听力任务,就就可以了解到听者应付听力测试任务所需的能力怎样。Bachm an和Palm er (1996:43)指出情景真实对于展现特定语言测试的表现与语言测试以外的具体情景的语言使用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因此,测试中包括的任务必须具有情景真实性,即具有真实生活的突出特征。这些突出特征主要有:环境特征、规程特征、内容特征、预期听力反应、内容与听力反应之间的关系等。(转引自何勇斌:200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听力测试时,我们应当力求材料与真实生活一致。只有这样我们所设计的听力测试才能反映被测试者的真实交际语言能力。此外,就测试与教学的关系而言,测试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是第一位的。但是,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不可否认在很多情况下,测试对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因此,如果在语言测试中注重真实场景下语言材料的使用,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就会更有意识地训练听懂真实的语言,培养听力技能,真正提高学生听语言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Bachman,Lyle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和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张艳荣.大学外语听力教学及测试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
      [6]何勇斌.听力测试的构想效度及其实现[J].外语教学,2005,(5).
      [7]潘之欣.交际性听力理解考试任务设计研究[J].外语界,2007,(1).
      [8]王海华.语言的真实性与听力技能测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9]洪丽燕.交际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与评估原则[J].科教文汇,2007,(9).
      [10]郭卫平.以学习者为中心选择真实听力材料[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2).

    推荐访问:测试 交际 英语听力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