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论医学生的养成教育

    时间:2019-02-11 03:15: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医学院校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是养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从养成教育的内涵、意义入手,探寻加强医学生养成教育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医学生 养成教育 医德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建设。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抓实养成教育入手。我校学生工作特色品牌――“一二三四五六工程”中就包含养成教育,是我校常抓不懈的五项教育之一。如果说养成教育是“终生教育”的话,那么医科大学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就可谓“源头教育”。因此,认真审视和解读养成教育,有针对性地抓好医学生的养成教育,从而促进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相较于我校五项教育中其他四项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学风教育),养成教育乍看之下很难理解。要理解养成教育,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养成”。养成即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养成教育就是对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那么具体又包括哪些呢?从狭义上来说,单指人的基础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教育。[1]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对养成教育的印象,比如文明举止的养成、排队等车习惯的养成、尊老爱幼品质的养成,等等。而从广义上来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生活能力)的养成及教育。[1]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安全、诚信、感恩、学风四个教育都可以囊括在养成教育之内。
      其实“养成”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概念,早在我国古代教育理论中,“养成”便为一个重要观点。朱熹集注:“养谓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也。”而《礼记・学记》中也有“玉不琢,不成器”和“化民成俗”之说。“要成材,先成人”,在古代但凡是可以被称得上君子的,或者力求成为君子的,都把修身养性作为成人的第一要务,并且严以待之。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同于中小学的教育,大学生对自由、主见的要求远远比在中小学时更加强烈,所以带有强制性、约束性的教育方式不会产生可观的效果,这需要让学生自己明白“我需要之”的道理,所以说,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我教育。
      
      二、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成之合,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养成教育既然可以被看作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那它必然是一个长期培养、熏陶、积蓄和内化成俗的过程,[2]所以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便成了必然。人的一生必须终生学习,终生接受教育,终生社会化,这也是为适应当今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所必需的生活方式,养成教育同样也不是人的一时一事的教育,它需要伴随着人生命的始终。[1]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定位时期,青年不等于成年,成年也不等于成熟,而成熟并非可以成才,[2]所以大学生是“矛盾”的。大学时代被誉为人生的“黄金时代”,这足以说明大学时代的重要性。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缩影,他时时刻刻都受到社会上大气候和校园小气候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们还未定型的思想心理素质、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及人际交往能力等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就会在强烈的外来冲击下扭曲变形,甚至偏离正确的轨道。[1]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400名杰出青年调查的结果表明,个人成才所受影响最深的阶段不是初中以前,许多杰出青年的成才“冲刺”是从高中之后起跑,大学时期加速,并在改革当中成就事业的,[2]所以在高校开展养成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三、养成教育与医德的关系
      
      1.养成教育是培养医学生养成良好医德的前提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它是将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转化成行动,进行道德选择,最终形成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而医德教育就是培养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医德和济世救人的献身精神。
      学生一般有20余年的道德形成期,但是对于医德,只是从大学才开始接触,当然医德与其他道德是一脉相通的,如果他们已经具有好的质量,医德的养成必定不是问题,所以从时间上来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养成良好医德的前提。加强医学生的养成教育,将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社会实践,内化成为医学生特有的品格、气质和修养,使其在工作中面对道德选择时,会用正确的自我认识,会从关注人类健康的角度出发,会凭自己的道德觉悟和道德良心确定自己的行为。可见,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才能促进医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才能培养医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德。
      2.医德体现养成教育在特定工作领域的实践能力
      养成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因为养成包括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培养,从而形成道德意志,最终完成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它的本质就是行为的实践,只有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领域中真正做到践行、践言,我们才能说养成教育的目标达到了。而对于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在工作中的践行、践言就是将医德化为行动的最好体现。
      其实,对于医学生来讲,具有良好的医德也是实施养成教育的根本所在,医学生如果没有医德,即使学问本领再大,也终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医者。[4]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之所以显得尤为重要,就在于“人命”二字。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贵在它是世界之独一,人活一天都是在创造自己生命的吉尼斯纪录。面对着世界之独一,就不能抱有亵渎的态度。对于患者来说,医务工作者既能给人带来幸福,又能带来不幸;既能给人以生的希望,又能给人以可怕的失望,而这两种极端情绪的波动范围常常会涉及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地区。医学生不可逃避这种责任,只有现在养成良好的品质,才会在工作中通过医德的实践将潜在的品质转变为显性的品质。
      
      四、开展医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
      
      将理论付诸实践才是问题的关键。作为医学院校的辅导员,如何对医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成长环境对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人或者环境的提示,学生不可能自觉形成“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意识,所以要致力于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烘托。通过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设置励志题名和建立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大学生心灵的景点,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学生公寓、体育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力图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具有教育意义,[5]为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硬件氛围,使校园内到处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以达到养成教育“潜移默化”的佳境。
      同时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医德教育,通过团委、学校和学院学生会、社团,开展征文、知识竞赛,办报比赛,进行礼仪规范培训等形式,以护士节为契机,学习南丁格尔精神,开展讲演,文艺演出等活动,使广大医学生在载体教育中,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启迪、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责任感,恪守医德,牢记救死扶伤的天职[6]。
      2.融合二种教育的工作方式
      所谓两种教育,就是指将正面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榜样力量来引导学生,变灌输式教育为引导式教育,让学生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学习知识。
      医学生的心理发展基本趋于成熟,处于心理发展的复杂阶段,往往不轻易接受教师单项灌输给他们的医德信条,而喜欢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审视和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所以养成教育内容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适应,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已有的规范的基础上参考学生自己的意见加以修改和完善,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养成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制约保障。
      3.结合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医学生的养成需结合社会现实,结合适应心理发展规律,结合临床展开教育。
      在道德的发展史上,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规范和价值观念,故教育的内容必须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加以调整。在教育中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利益和需要,也要考虑到教师、学校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利益和需要;医学院校既要考虑到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现实需要,也应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到对医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医德的教育,也要考虑到对医学生进行生命伦理规范与要求的教育。归根结底,只有建立适应社会现实的养成教育,才能建立有利于医学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医德教育。
      一个人的修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养成教育只是外部条件,必须通过心理的内化才能发挥作用。为了有效控制物欲、弄权、浮躁、侥幸等负面心理对学生的伤害,必须让养成教育遵循心理规律,以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为基础,不断调整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将教育与修养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学会将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实现道德伦理的内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也是检验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唯一标准。对医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目的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稳定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习惯,知与行的统一只有回到医疗实践中去,才能得以领悟和升华。因此,走进医院,深入临床,与患者真实接触,培养医患感情,这对医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4.加强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四位一体是指将原有单一的施教者学校变为学校、家长、学生、社会四方力量的统筹,四者紧密联系,互为互动,使养成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增加养成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品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和家长建立起长效互动机制,及时沟通,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成绩和思想状况,有利于家长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达到共同培养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辈教育和自我教育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群体之间对于各种校园文化、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的思考与讨论,在摩擦与碰撞中产生火花,总结和形成最终的方案,让学生明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积善行德的道理,达到最终养成自我实践、自我磨炼和自我熏陶的目的。
      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学会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提高自我认识,磨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和行为习惯,为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这也是养成教育的宗旨之一。[1]
      5.实现五项合一的工作目标
      五项合一即做到“知情意信行”的统筹,用意志调节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形成自我信念,从而产生正义的行为,达到进行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高尚医德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教育过程中要采取多渠道多种方式进行,注重促使医学生提高认知,培养情感,磨炼意志,坚定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和规范行事,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从而达到崇高的医德境界。[7]
      崇高的医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需要通过养成教育为它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说它是一个长久的工程,需要学医之人定下心来慢慢地磨合,将自己本身存在的戾性给磨掉,直到与一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的要求相符合。
      
      参考文献:
      [1]石学文,郑湘晋.谈谈大学生的养成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1995,3:28-29.
      [2]贾克水,刘中朝.大学生的养成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1997,1:38-39.
      [3]阎华荣.大学生养成教育初探[J].刑台学院学报,2003,18,(1):75-78.
      [4]李苗,王东红.从“道德人”的形成谈医学生医德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7):80-81.
      [5]柳帧,赵国华.浅谈大学生的养成教育[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2):97-99.
      [6]魏恒顺.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5):84-85.
      [7]王宇翎,张艳.试论医科大学生的医德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14,(4):85-97.

    推荐访问:养成 医学生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