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时间:2019-02-09 03:23: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提高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效率是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命题,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去学等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促使学生好学、乐学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效率 有效手段
      
      数学作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而且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的数学课程将以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教师的教学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学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体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靠双方共同努力,但教师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以及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了解和研究了学生的情况才可以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然教师要把握好距离的尺度,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不容易很好地把握分寸,师生关系过密了就容易使学生不尊重老师,老师在学生眼中就没有了威严。当然教师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学生在取得成绩或有所进步时,总是希望老师给予表扬;当犯错时,都会害怕老师批评,更不希望当着同学的面,这反映了学生的自尊心理。教师要认识到这点,该表扬时就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与关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要分析错误原因,指出错误危害,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甚至人身攻击而因此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师生之间没有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二、设置合适的目标,激发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于课堂教学成效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入手,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个重要环节。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而定,因材施教:对优等生应加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运用能力;对中等生要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后进生要加强基础训练,使其不掉队。所制定的目标越具体并且又符合学生自身情况越能够激起浓厚的兴趣,只有合适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紧张感,这样才更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创设故事情境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创设一些故事情境,有效地将故事融于数学教学之中,则必然能使数学教学摆脱枯燥,显露出生机,提高课堂效率。当然,教师也要注意讲故事的最佳时机,在新课的导入时讲故事,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随着故事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感到疲惫时讲故事,可以调节学习心理,重新唤起思维的积极性;在课堂即将结束时讲故事,则可以使学生回味无穷。
      2.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使数学不再深奥难懂,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让学生们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其正确的数学观。
      3.设置悬念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目的地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促使学生积极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日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
      4.设置开放性问题情境
      数学中的开放性问题是指有多余条件、条件不足或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由于开放性问题存在多种可能性,这就给学生们提供了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在讨论和推断正确答案和最优解法的同时,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这种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学生会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数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得数学课堂活跃了不少,当然也随之带来了新的课堂纪律问题:多了热闹,多了自主,多了涣散,当然也就少了安静,少了秩序,少了专心。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正常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学的效率将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呢?这当然要看教师如何巧妙安排教学方式了。
      常见的教学方式有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那么如何巧妙地使用这些方法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15分钟左右,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15分钟向学生传授本堂课的重要内容。当学生的开始疲劳、注意力开始转移时,我们可以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适当地向学生提问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或者演示教具来引起他们的兴趣。当然,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只有当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形成真正和谐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57.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推荐访问: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