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19-02-06 03:26: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蕴含着情感之美,课标要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走近文本,为他们创设情境,重视审美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87-01
      
      翻开初中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现行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人觉得很美,不仅文字的锤炼达到至美,其中的蕴含的情感之美更是让读者为之倾倒。“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新课标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为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就是初中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丰富的内在情感,使他们去真切地感知课文美的内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美,感知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没有美育,人生就会失去一半的美好意义。那么如何把美育的原则贯彻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审美意识
      美育和教育一样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情感的交流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应创设性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出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调动学生的审美需求,诱发学生全身进入文本。在这种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语文课文不再是抽象的条文,而成为一种被学生热爱的对象。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积极活跃的教学状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教师可以用充满情感、富有诗情画意、能引发学生展开丰富想像联想的导入语来唤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可以是学生对文本,特别是关键词句的设疑和释疑,来引入文本的阅读;可以是对文本的激情朗读,以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是以故事、诗句、谜语、谚语、生活实例、社会热点等导入激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尽快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这些导入手段,有利于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教《春酒》时,我以《故乡的云》导入,让学生在美好的氛围中感受优美的民风民俗。此外,在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朗诵,解析品读精彩的字词句段,都能唤起学生审美的意识,引起学生探寻美的意境。这种“设趣”“激趣”的教学方法,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中,进入阅读的自由王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意识。
      二、走近文本,培养审美情感
      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美的兴趣是在爱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所以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即为学生对语文课文文本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接受创造美的氛围,诱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带着兴奋之情进入文本。由于学生深深地动了情,他们就获得了难忘的审美体验,感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对美和文本的浓厚兴趣。冰心的《观舞记》,描绘了作者眼中飞动的美,将卡拉玛姐妹精湛的舞技描写的淋漓尽致。这正是一个绝好的美育教育机会。而舞蹈灵动的美用语言表达是很苍白无力的。因此,一上课就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等音乐响起,再让他们睁开眼欣赏印度舞,音乐的感染力加上语言的描述,整个教室似乎成了一个舞台,学生也完全被眼前的舞蹈吸引了,切身体会到了印度舞蹈的魅力。使学生与冰心之间建立了一种共鸣。
      要读懂文本,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诵读。我国古代的教育也正是从阅读入手,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就以大量的朗读、记诵、积累来引路,从而打下坚实的国学底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对传统朗读意义的很好表述。针对不同特点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熟读、精读、背诵等不同的诵读活动去理解、体验和记忆规范的语言。诵读中,教师应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和语句节奏、轻重缓急的处理等加以示范和指导。笔者听过我县教研员的一节示范课《春》,那声情并茂的美读示范,感情浓烈,回肠荡气,牢牢地吸引着学生,也给听课者以强烈的震撼。此外,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贴近作者,了解作品的背景资料,感触言语形态,扫清字词障碍,洞开情感大门。比如,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初步感受《纸船》《天上的街市》这些现代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感受唐诗宋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感受《春》《济南的冬天》的自然美;感受《背影》《百合花》中的人物形象与真挚情感。
      三、走出文本,提高审美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创造美的形象,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进而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初中语文文本中存在着很多的未确定、未实现的领域,留有空白是艺术的特性和韵味所在。教师在备课时,应善于发现文本预设的空白点,抓住空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完成对作品空白的填补,使他们与文本中的主人公接近,填补文本中的空白,学生在想象中获得“创造是快乐”的真切体验,,使其从文本中汲取营养,创造美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情尽兴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要引导学生透过具体的词句去探讨作品形象和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认知、生活阅历,敏锐地感知文本的形象和语言,感悟文本所表现的意境美、情感美、人性美。这样才能感悟文本语言,进而走出文本,提高审美能力。走出文本让学生进行展现的方式要多样化,应该富有创造性和主动性,比如学生的口头交流或辩论,体验性的感情朗读和诵读比赛,付诸笔端的文情抒发,吟诗歌唱、作赋泼墨等都是很好的表现手段。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追求美感的精神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引领学生走进鲜活的文本,感悟文本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人文精神,用美吸引学生,用美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推荐访问:浅谈 审美 初中语文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