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设计实验探究题的两个重要途径_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时间:2019-02-05 03:26: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2-0003-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实验探究试题是新课程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宽、能力要求高的新题型,这种试题一般是借助于一个知识核心,围绕这个知识核心设计系列问题。考查途径一般有两个,一是定性方向,主要有组成研究,二是定量方向,主要是纯度分析,成分探究等。
      
      1定性考查:探究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是设计的主题
      
      [例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猜想]甲: 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 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 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理论分析]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
      (3)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4)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看到: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并完成有关问题:
      
      本题是常见的酚酞与碱的反应,以实验中发现的异常褪色现象为设计载体问题。问题一、二是一个理论探究问题,四位同学中有两位可以通过简单分析即可作出结论,由于其他同学均见到变红现象,因此酚酞变质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又因为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后的产物是Na2CO3是碱性的,因此吸收二氧化碳的结论显然也不能说明,因此第一问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猜想,也需要进行正确的筛选,并不是每个猜想都要经过实验探究才能进行否定或肯定。问题三对丙同学的氧气氧化进行深入的分析,设计的两个实验分别从源头上阻止了氧气与酚酞的接触,一个是加热除去溶液中的氧气,另一个是利用植物油的隔绝作用;问题四是从NaOH溶液质量分数的角度进行实验设计,一个是对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验证,另一个是对红色消失的溶液进行反向论证,可以加水稀释后再加酚酞看是否变红且不褪色,验证酚酞的褪色是否是NaOH太浓。
      [例2]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a、b、c分别表示体积)。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连接仪器,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 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其着火点是40℃),把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伸到了瓶底)
      ③接通电源片刻,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关闭电源。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注:白磷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相同)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
      ⑵若实验非常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式:_________。
      ⑶图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⑷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 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询了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 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⑤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则主要是_________。
      ⑸组内成员小杭性格好动,无意间他发现向⑤步骤集气瓶内的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水会变红。这一现象使组内成员积极地展开了讨论,成员小葛认为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而导致的,但小明马上作出反对,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极少,而实验过程中又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短时间内不可能会使溶液显酸性。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_________________。若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正确,那么请你对“变红”现象提出大胆地猜想:__________________。(若你认为小葛的观点正确,此空不填)
      ⑹下列原因会导致实验最后测定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_________(填编号)
      A.白磷的量不足
      B.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 体积的水
      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用红磷代替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在240℃左右)
      E.装置漏气
      本题是关于空气成分测定的话题。设计者从六个方面进行设问,第一个问题有些难度,首先是燃烧中气体膨胀导致集气瓶中液面下降,后来气体冷却后,液面又上升;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氧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b-a)×5=c-a;第三个问题是关于玻璃管作用,主要是将烧杯中的水吸入到集气瓶中;问题四难度略大,少量水的作用起到液封作用,保证集气瓶中的氮气不泄漏;问题五中对P2O5问题进行探究,第六个问题是误差分析,A显然测定结果偏小,氧气燃烧未完全;B未装水,会使N2泄漏,导致偏大;C未冷却到室温,应该偏小;D显然没有影响;E装置漏气将使空气中气体不断进入,应该是偏小,所以本题选择B。
      
      2 定量考查:优化问题流程是设计的落脚点
      
      [例3]茶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饮品,其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据测定茶叶中含有450种以上的有机成分与15种以上的元素。某化学研究小组欲探究茶叶中钙元素的含量,设计了探究实验方案如下:(已知茶叶中的铝、铁元素对钙离子的测定有影响)
       步骤1:称取500克干燥的茶叶,置于通风橱中,充分灼烧使茶叶灰化,再用研钵磨细后移入烧杯中,然后将足量稀盐酸加入灰中搅拌、过滤、洗涤。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滤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为6~7左右,使铝、铁的氢氧化物完全沉淀,再加入7.95 g无水碳酸钠,充分搅拌,待沉淀完全后,过滤,洗涤,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沉淀。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滤液稀释至500 mL,用3.65%的稀盐酸50 g恰好将剩余的碳酸钠反应为NaCl、H2O和CO2,计算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 1中,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玻璃棒在洗涤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中,判断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茶叶中钙离子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本题是以茶叶为研究中心,设计者从三个角度进行设问,一是过滤操作的仪器以及玻璃棒在洗涤时的作用,二是判断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由于碳酸钠过量,应该检验碳酸根离子或氯离子的存在,因此选用AgNO3溶液或CaCl2溶液均是可以的;三是钙离子质量分数计算,只要将总碳酸钠质量减去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剩余的就是与钙离子进行反应的碳酸钠质量。
      [例4]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和碱。同时,他们还查阅到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______, 可能含有Ca(OH)2和______。
      [设计方案](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人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加入____________,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上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图曲线);
      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则:a.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所加的酸溶液是______。
      b.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的空气时,装置Ⅰ的作用是______。
      c.研究性小组的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探究可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计算]根据图中数据,则此水垢中碳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本题是水垢成分研究,设计者从四个层次进行设问,一是根据表格信息进行合理猜想,答案应该是难溶的CaCO3、微溶的MgCO3, 二是方案设计中排除Ca(OH)2的存在,只要加入碳酸钠即可鉴别;接着是气密性检查和合适的酸的选择,不能选择硫酸,主要是碳酸钙的存在。装置Ⅱ的作用主要是干燥二氧化碳气体,装置Ⅰ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并鼓入空气将装置中二氧化碳赶入到干燥管中;最后一问难度较大,必须利用图中数据信息进行判断,因为二氧化碳质量是24g,因此50g水垢全部是碳酸钙也只能产生22g二氧化碳,因此水垢中一定有MgCO3。分析计算碳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只要有二氧化碳即可有碳酸根离子质量。
      设计实验探究题首先要有好的情境作为载体,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层次的设计,难度层次、思维层次均应综合考虑。在问题的关联度上还应进行有效设计,铺垫的艺术、开放的艺术等均应有所考虑。总之,实验探究题是一份试卷的亮点所在,更是体现新课程评价方式多元化的综合反映。

    推荐访问:探究 重要途径 两个 实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