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提高课前准备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时间:2019-01-28 03:23: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课前准备的现状与不足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收获的时候,那么课前准备则是学生磨砺柴刀的时候。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课前准备得充分与否,准备质量的高低,都会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笔者在教学中,十分重视课前的准备,也从中发现了刚步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在课前准备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一)对课前准备的重视程度不够。刚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学生,不少同学把课前准备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认为,只要上课用心听讲,凭着自己的聪明头脑,应付过去还是绰绰有余的。殊不知,在别人指导下激发的领悟力,和独立探索而得的领悟力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前者为被动式,后者为主动式。长期被动接收会消磨人的主动意识,使人缺少发现,缺乏创新。
      
      (二)课前准备的层次浅。七年级的新生们所谓的课前准备往往仅仅停留在识字、清理线索、初步阅读感知的层面,至于探究性学习,联想学习则做得很不够。正因为课前准备流于形式,准备不到位,学生不能带着问题去参与课堂,往往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不但影响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不易积极思维,质疑解惑,触类旁通,久而久之,学生就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严重的会产生语文学习的障碍。
      (三)课前准备的范围窄。我们的新生们课前准备往往限于几本工具书,能解决的问题仅限于查生字、生词,查作者生平,查作品背景等。并且,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不懂得剪裁和取舍,生搬硬套。课前准备容易忽视的往往是与课文相关的大量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常常出自名家之手,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这些可爱的新生不懂得去欣赏,去借鉴。另外。七年级的学生们对于一些疑点和难点,也往往视而不见,或不加深究,浅尝辄止。
      
      (四)课前准备的方法少。七年级的学生们课前预习的通常做法是拿来课文就读,读完了就查查字词,这样“一读二查”几乎就是全部课前准备内容;稍好一点的同学也无非是多了几处圈点勾画。思考、合作、质疑、探究等更丰富的手段和更深层次的钻研,则几乎不用,或不会用。
      (五)课前准备的效率低。在有限的课外时间里,用来作为语文课前准备的时间本来就不多,七年级的学生们的效率意识也不强,加之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不能灵活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技巧,往往是一种方法“包治百病”,效果可想而知;更有甚者,在小学阶段养成了唱读的习惯,读起书来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学习效率尤其低下。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时代性和知识综合性的特点;语文文本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创造的成果。刚跨人初中的学生们不能针对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来学习,往往忽略了语文的基本特性,课前准备局限于为学习而学习,为了完成预习任务而预习。比如,把语文课本当作教条,不敢疑,不敢问,死记硬背,抱残守缺,不能举一反三;或者断章取义,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或者固执己见,孤立片面,不求甚解,割裂了语文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系,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忽略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即求知、练能、启智、传情、审美等功能,从而难以实现达到享受语文,享受生活的境界。以上诸多表现,对于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学生来说,尤其突出。
      
      二、提高课前准备有效性的针对性实践
      
      开展课堂教学基本要素的课前训练,寻找使七年级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的规律,并运用此规律提高课前准备效率。
      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备要素包括生理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都不能忽视。对于七年级新生而言,这方面训练尤为必要。也是初始阶段的重点。 在七年级新生的课堂上,笔者常常发现,上课铃声已经响了,教师已经端正地立在讲台前了,甚至师生已经礼毕,这时候还有不少学生还在慌忙地赶着完成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或是忙着收拾桌面,或是在忙着找书本资料等,更有甚者,举手要求去洗手间,这些现象都表明了学生课前准备极不充分。实践证明,这样的开端,课堂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引导学生重视这些准备要素,让学生从两方面准备:
      (一)要求学生课前思考“课间十分钟该做什么”这个问题。这方面的准备重点是落实课堂常规。在实践中大致分三步走:
      1.让七年级新生在课间十分钟里想清楚四个问题:
      (1)要不要去洗手间?
      (2)有没有适度地进行课间放松?
      (3)教本和文具是否准备好了?
      (4)我为课堂是否做了预习?并且利用有限的时间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2.课前两分钟督促与检查。教师提前两分钟到教室,在预备铃响的时候督查。主要是观察,学生是否安静下来了,坐端正没有;桌面物品是否摆放整齐,学科书本及文具是否陈放在桌面;学生的精神是否饱满,眼睛是否朝向前方,在关注教师,或者是否在关注着书本、资料。如果发现了学生还没有做到位,要及时督促学生做好。
      3.课堂一分钟评价。对这些准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满足四个要求的认定为有效,并采用学生自评和同桌互评的方式,采用4分制,由学生自己和同桌打出分数,作好记录。让同桌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教师小结,对于做得好的方面或个人要给予表扬,对于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之处,并要求下一次改正。开展这项活动的检查评比,我首先制作好了“个人课前准备积分表”,并张贴在教室的公告栏。本表内容分“学生课前准备表现”和“学生课前准备内容”两部分。“学生课前准备表现”为课间时间与延续到课堂的一会儿时问,约五分钟左右,这个要求比较低,也容易做到,故采用扣分形式,主要是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实施扣分。一个项目达不到扣―分。
      通过阶段性的学生课前思考、训练以及教师的督促检查,促使七年级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意识,促使他们充分利用课问时分完成生理、心理、物质上的充分准备和知识上的初步准备,为语文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为课堂教学助跑。
      (二)要求学生在一天学习之余加强新课预习。如果说课间思考重点在于教学常规准备,是课堂形式方面的要求,那么对新课的预习,侧重在内容,是课堂质量方面的要求。对于七年级新生而言,这方面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发现,不少学生课前学习语文,毫无章法。往往是打开书,从头读到尾。学生也在困惑,怎么预习才有效。我的做法是,教师的指导要具体和明确,即要求学生做什么,怎么做,说清楚,让学生能具体地操作。
      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的预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提出预习要求,指导学生按教师的要求预习。主要是分三个步骤,采用“读三遍书,做六件事”,指导学生从不会预习到基本学会预习。
      1.朗读课文――熟悉教材   (1)在朗读过程中,给不认识的字或读 不准的字画上圈,给不理解的词语画上横线,在朗读后或词典解决。
      (2)查阅有关作家作品及有关写作背景资料,在标题附近的空白处作摘要记录;准备特殊材料,比如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实物等。
      2.默读课文――钻研教材
      (1)整体感知文本大意,理清文章线索,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大意。
      (2)结合课后练习,思考文章主题,把中心思想写在文章结尾处。
      3.精读课文――赏析教材
      (1)在文章的精彩段落或片段上标上“☆”,并写出自己的理由和见解,并就内容、写法、语言等写出自己的感悟。在不能理解的地方标上“?”。并写出疑问。
      (2)交流探讨。与同桌或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悟和疑问,互相讨论,写出讨论意见,确定提问人选。
      我主要采用10分制对这一环节进行评分。①能按要求做好“六件事”,认定为有效,每完成一项给1分,共6分;由学生自己给分。同桌监督。②质量分4分,教师给出参考意见,由同桌评分。把学生的表现与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在评价中发现问题,用评价促改善,促提高。
      ,
      “读三遍书,做六件事”,就是让学生有实事可做。有方法可循,有结果可看。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并能对照要求,找出差距,弥补不足。
      第二阶段:个性化阅读阶段。学生根据个人的体验与生活的积累,在阅读过程中,凭借想象与联想,通过发散思维。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前的准备中,记录个J的阅读感受与理解;教师要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肯定并提倡学生富有创造性的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对作品作多元的解读,不断丰富学生的认识与作品的内涵,实现教学相长。
      这一活动有效性评价:学生能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效分2分,由同桌打分;学生在小组交流,有效分3分,由小组成员打分;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交流,有效分30分,由教师打分。
      以学生个人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个人课前准备的检查评比活动。在检查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准备材料,对于准备的有效性由教师按百分制综合评分,并作好记录。每月公布一次总成绩,对表现突出者给予表扬,让学生们产生成就感。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激励机制,激发出学生的参与课前准备的热情。
      
      三、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七年级的新生们对学习语文充满期待,怀着美好的愿望,并始终充满浓厚兴趣,这是做好课前准备的关键。
      (二)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开展激发学习语文兴趣的实践,使学生们互相竞争,互相监督,这是做好课前准备的条件。
      (三)教师对学生课前的要求要具体,指导要有法;学生按要求办事,按方法学习,能够收到实效,看得出结果,这是持续做好课前准备的重点。
      (四)评价多样化,把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意见,信任学生,这是有效做好课前准备的保证。

    推荐访问:课前 有效性 实践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