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试论供求规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时间:2019-01-18 03:18: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入和借鉴市场经济中的供求规律,有效地平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求关系,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关键词:供求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平衡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2-0095-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对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产生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入和借鉴市场经济中的供求规律,是适应这种“影响”的应变之举。供求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但从本质上看,有些基本道理和思想内涵却是相通的。实践证明,大胆引进和借鉴像供求规律这样的市场经济原则,巧借“他山之石”来“攻玉”,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成效,充满生机与活力。本文拟对供求规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谈几点意见。
      
      一、供求规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供求规律是指市场上商品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之间以及供给需求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市场运行是供求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当市场商品供大于求,会引起价格下跌,从而引起商品生产减少,消费增加;反之,则会引起价格上涨,从而引起生产增加,消费减少。
      恩格斯认为,供求规律是一条普遍规律。他指出:“供和求始终力图互相适应……这个规律永远起作用。”事实上,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规律。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商品价格的涨落,而市场价格的涨落,又会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供需之间不平衡到趋于平衡,再到新的不平衡,在动态中调节生产和消费。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这样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要素之间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出现不平衡:旧的平衡解决了,新的不平衡又产生了。这就要求教育者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地、反复地组织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反复进行灌输、诱导和说服,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这也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不同需求
      从理论上讲,供求规律规定商品价值量,决定一种商品生产上应当投入多少资源,这一过程就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马克思明确指出:“社会需要,即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对于社会总劳动时间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来说,是有决定意义的。”这段话讲了供求规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使用。在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下,社会资源配置的比例不断进行着调节。其实,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体现大学生的不同的需求,哪些方面的内容要加强,哪些方法要更新,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不同价值取向来具体分析研究,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大学生的基本利益
      供求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被喻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搞经济工作,如果违背供求规律,就要受到惩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就是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和意愿。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是我们党的传统方法之一。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可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发挥作用、永保优势和凝聚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立足现有条件,发挥组织优势,依靠政策制度,想方设法为大学生排忧解难,耐心细致为大学生释疑解惑,切实保障好大学生应有的各种权利和待遇,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二、准确把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需求特点
      
      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和高校生活日趋丰富多彩,大学生的思想需求也多种多样,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环境和不同群体中,都会呈现出这样那样的个性和特点。在高校思想教育实践中,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准确了解年轻学子的“思想行情”,努力争取教育的主动权。
      
      1.需求具有群体性
      大学生需求具有明显的群体性,比如,按专业划分,有工科、理科、文科等不同群体;按入学年份看,可把学生划分新生、大二、大三生和毕业生三个群体;按不同的地域,可分为东北的、西部的、南方的等多个群体……每个群体的人员都有其自身的思想特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能深入了解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和特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每个群体又有男女学生差别,就是同一个群体的学生,心理需求也各有差异,年龄大的与年龄小的学生就不一样,这也是我们教育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2.需求具有可变性
      大学生的思想需求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不论是季节的转换,还是学生在校时间的长短和阅历学识的增长,都会促使其思想、心境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思想需求的“时序”特征。另一方面是随着空间的转换变化。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和生活环境变化的时候,特别是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的时候,诸如考试、入党、就业选择等问题发生后,都会引发学生思想需求的随机变化。客观上,每一个大学生的思想变化都有端倪可察,有征兆可寻。教育者可以从他们言谈举止、着装仪表、脾气情绪、学习表现等方面的变异,来判断其思想的变化,对发现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就可真正把握大学生的现实思想脉搏。
      
      3.需求具有周期性
      高校具有固定的学制和特有的学习形式,教育任务大多具有周期性的特征。比如新生来时要进行入学思想教育、入党时要进行党的理论教育、毕业时要进行就业指导和毕业教育等,这些在不同期的学生中往往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针对这些情况,只要勤了解、多思考、重总结,对反映出的现实思想问题,就可以做到早预测、早发现、早解决,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4.需求具有长期性
      对青年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坚定信念、树立理想、道德培育、法纪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都需要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才能成长为符合“四有”标准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类高品味的需求,不论是主观需要,还是客观引导,都是思想教育需求工作的一个长久的话题。由此引发的大学生相关的思想需求也多有规律可循,这就要求思想工作者要有耐心,也就是常说的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不断探究应对这些长期性思想需求的对策。
      
      三、及时平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求关系
      
      思想教育的供求关系和市场经济供求关系从总体上看有着相同的运用法则。在实践中,只要我们承认它、重视它,并善于运用它,就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1.时刻关注供求动态,及时予以干预调整
      邓小平告诫我们:“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这项工作,各级党委要做,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每个党员都要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赢得主动地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主动占领思想阵地的优势,需要高校领导、机关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切实行动起来,不仅要成为学生需求的跟随者或者满足者,而且要成为学生需求的创造者和引导者,根据学生思想供求实际,随时调整教育思路、更新内容、改变手段。要对大学生思想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贯穿于大学生入校至毕业的全过程。既要把住思想人口关,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对个别现象和重点人进行跟踪了解;又要把握整体态势,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教育者提供可靠丰富的“需求信息”,这样才能研究出相关的对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2.提高教育者的素养,增强教育主体的“供给”能力
      只有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塑造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一方面,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这些新形势、新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要正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需求,游刃有余地平衡思想教育的供求关系,首要的问题是增强教育主体的“供给”能力。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特点的要求,提高教育工作者“供给”能力主要表现在优化教育者的素质结构,也就是着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3.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最大效益
      有许多人认为,高校德育工作应该是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学工处和班主任、辅导员,再加上“两课”教师来做的事,和专业课教师与公共基础课教师无关,和行政与后勤人员无关。这种错误观念导致了学生工作的不完全性,浪费了大量的学校资源,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益,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特别是在“全员参与”和“内外结合”上多下工夫。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为教师三大功能之首,各科教师应根据各科的特点和内容有意识地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渗透进各自的教学内容中。与此同时,高校全体教职员工都应承担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的良好教育氛围,对大学生的供需关系进行全方位调度,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是一个立体的过程,是各种自觉影响交互作用的过程。在高校中,对大学生施加自觉影响的既有来自学校的,又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其他社会群体的”。高校要加强与学校周边社区,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重视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家长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形成“内外结合”的交互作用,使各种自觉影响汇成一股合力,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最大效益。
      
      收稿日期:2006-05-30
      作者简介:薛宝林(1956-),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硕士导师,从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教育管理研究;张旭(1977-),男,安徽宿松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青年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张家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试论 思想政治教育 规律 高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