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反思与重塑]

    时间:2019-01-13 03:30: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已经启动。全国各地的学校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以及教师角色的相应转化,并对教师发展与完善新时期的角色定位提出相应对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学提出的新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主要体现在:
      
      1、教学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观中,课程是各门学科的总和,是教学的方向、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的,教学则是一个传递课程的有效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课程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课程教学不是预先的设定和由教师执行,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创。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均可对给定课程进行体验、感觉和理解,使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融为一体,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共同创造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突破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过程的传统观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性的共同发挥与建构的过程。在师生教学交往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与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认识系统、教学能力的技能,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水平,而学生则主动运用各种方式反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3、教学是重过程的教学
      所谓重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指导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过程上,放在提示知识的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_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但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接受知识并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在探索过程中,通过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主动探求新知识、采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由学会变成会学,在学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4、教学是关注人(学生)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了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由学科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改变,关注人成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教学不再是固定的和整齐划一的,而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潜能。学生不是课程和教学的奴仆,而是课程教学的主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包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方面、教师的角色方面要发生转变,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才能适应和实现新课程提出的要求。
      
      教师角色转化的内容
      
      1、教师成为教育的促进者
      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在信息网络时代,科技发展速度之快,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动摇了教师原有的知识传授者的地位,加上学生容易从学校外部资源中获得知识和信息,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以及结构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的探索者转变。教师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侧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
      
      2、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过去,基础教育课程的确定性明显,其内容、考试、教材(教参)都有统一的标准,同出一辙。在新课程中,课程从确定性向不确定性发展,表现在教学目标与结果、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从静态的执行到动态的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从传递者与执行者发展为设计者与决策者。教师的智慧、基本技能和创造、教师的合作等方面都与教师的研究有关,依赖于教师对如何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具有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的探讨。如果没有研究,教师难以达到新课程的实施的要求。
      
      3、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权威地位。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日常管理中,教师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合理的多层次的需要,充分实施“人文关怀”的科学管理;在日常交往中,师生之间要加强联系和对话,通过对话,培养一种生活意识和生活态度,使学生感受到其学习过程就是自己的生活过程,教师也将这一过程视为自己生活的过程,在教学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从而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合作关系。
      
      培养新型教师的应对策略
      
      1、改革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教师职前教育
      高师院校是培养合格教师的摇篮。审视我国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课程体系单一、内容结构陈旧的不合理现象,以致培养出来的教师不能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首先要加强教育理论、教师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课程,让师范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其次是适当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减少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强化基础课,增加综合课,以便师范生毕业后能缩短教学环境适应期,较快地进入教师角色。
      
      2、建立新型的师资培训模式,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
      当前,教师的职后培训以其能够促成教师潜能的进一步开发而备受重视。我国的教师培训已经形成对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忽视教育理论和思想更新的模式。实际上,近年来教育本身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整个教师队伍所提出的要求绝不仅仅是单纯知识和技能的增加和补充,它涉及到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化,要求教师具有新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要求我们建立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新的教师培训模式。为此对教师的培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更新,特别要注重科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强调和重视教师对教育基本理论和思想观念的学习和更新,不必过多强调非常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3、实施终身教育,树立和内化终生专业学习的意识
      教师不断进行专业的学习是教师角色适应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专业学习的方式主要有教学反思、发展实践的理论、专业合作和终生专业学习。特别是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地根据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树立和强化终生学习的理念和意识,成为终生学习的典范,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不断学习和探索,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

    推荐访问:重塑 反思 新课程改革 角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