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_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1-10 03:23: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教育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化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环境,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结合实际,从对信息化的认识、资金投入、队伍建设、利用效率与学科整合方面进行了分析,试图推动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技术水平,推动农村信息化教育的进程。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信息化教育 现状 对策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目前信息化教育还是以信息技术课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教育,以后会融合到其他学科教育中去,不再以单独的学科存在。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加快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程度的步伐,信息化教育建设正在全国积极推进。作为教育人员,我目睹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现在推进农村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很多难题制约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需要找出推进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现状
      1.对信息化教育建设熟悉不足、熟悉不到位。
      信息化教育建设熟悉不足、熟悉不到位,制约信息化的发展。上至政府、学校领导,下至学校、教师都应彻底改变观念,加深熟悉。部分政府领导对信息化教育不关心,只顾搞经济建设;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是摆样子,可有可无,对当前教育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2.资金投入不足,比例失调,设备老化。
      信息化教育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投入的确是个让学校领导头疼的大难题,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更为突出。在对信息化教育的资金投入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硬件、轻视软件、忽视教师培训的现象。从硬件环境上看,绝大多数学校不但计算机数量较少,甚至于只有几台,而且机器配置档次低;达不到市教育部门关于农村中小学师生微机配置的基本要求。相关教育资源配置上,国家还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性、不公平性:投资向大、中城市学校倾斜,向条件较好的学校倾斜,向重点乡镇学校倾斜,忽视一般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人为地造成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从软件环境上看,学校已拥有的教学软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甚至还有个别学校根本没有教学软件。
      3.信息化教育队伍薄弱,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刚刚兴起,还不完善,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教育师资队伍也相对薄弱,信息化教育队伍严重影响着农村信息化教育建设进程,阻碍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水平普遍低。一是信息技术治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任课老师还没有达到知识标准化、技能专业化,只是局限于计算机的日常性的保管与软件的整理,很少有人会维修。二是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较低,大部分的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只会简单地打字、排版,不能对计算机操作自如。
      4.信息设备利用率低,未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真正整合。
      目前各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设备数量虽然在逐渐增加,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师资队伍的相对薄弱,造成设备使用率很低。学校学生上微机课,每周只有一节。对于运用,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屏幕的教学形式展开;一些学校投资近万元的资金,只能供领导或个别教师作为一般上网服务使用,没有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信息化教育对策
      为切实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尤其是信息化教育技术改革,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育观念,纠正课程设置偏差。
      首先,转变领导的观念。通过组织领导及相关人员学习、参观,充分认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开齐课程,并按课程标准和计划认真安排好信息技术课,按专业排课,抽专人负责。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
      最后,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他们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才能适应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新技术、新媒体的社会效益的体现关键在教师,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为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迫在眉睫。针对农村教学点、农村小学、农村初中的不同需要,可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3.加强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要构建教研网络,要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整合。
      在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而农村信息化教育的开展又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它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衰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我们只有在了解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化教育工作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周强.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杨立,张桂芳等.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研究.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18(6).
      [3]黄名选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初探.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5).
      
      2011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1141B。

    推荐访问:现状及 农村中小学 信息化 对策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