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数学教学方法 落实以生为本,激活数学教学

    时间:2019-01-08 03:26: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职高数学教学应该切实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低起点,缓坡度,稳步推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优化教学目标设置,增强教学针对性;优化配置教学内容,动态整合教学资源;努力优化过程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益等方面探讨了实施生本化数学教学,激活职高数学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问题。
      关键词: 职高数学教学 生本教学 教学效率
      
      职高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面对学习时自卑感较强,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上,失败的体验远远多于成功的体验,数学成绩一直未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数学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经常处于困惑、苦恼或失望之中。因此,职高数学教学必须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低起点,缓坡度,激活数学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一、优化教学目标设置,增强教学针对性
      现在用人单位对职高学生提出了“文化知识够用”的要求,如何才是“够用”,这就涉及到文化课教学目标设置的问题。教师应该认识到不同学习基础差异和不同专业的数学教学目标的层次也要有所不同,要在保证职高学生素质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注重职高学生的专业特点,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1.依据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设定适中的教学目标。
      职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普遍令人担忧,数学教学一定不能打击他们的信心,还要逐渐地让他们赢得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反映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就必须要做到:一定要基于学生的现有的发展水平,把目标设定在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地方,而切忌高、难、深。职高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学生,高中教学力求知识的深度、广度,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高的成效。而我们所要做的是让职高学生首先对数学学习不感到恐惧,愿意去学习数学。例如集合的内容,知识目标可以这样设定:①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②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其中对集合和元素的关系本课只要求理解,而不要达到“掌握用符号表示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的高度,因此不管是数学基础多薄弱的学生,本节课只要认真听了就能够达成这个目标。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多层次教学目标。
      职高学生分班是按照所学专业划分的,同一个专业的学生数学水平相差很大。如果一视同仁设置教学目标,就等同于无视学生差异。以生为本的数学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那么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必须体现出层次来。例如:“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内容,可以这样设置多层次教学目标:①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②会用配方法求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③会用配方法求解所有一元二次方程;④会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以上目标的制定①②是中职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而③④则是有能力的学生所要掌握的,既有对学生的最低要求,又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3.重视人文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设定,切勿以偏概全。
      职高数学教学因其为专业服务的特色和学生学习的特殊情况往往偏向于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设定,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生本化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因此要注重人文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制定,它将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文情感、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4.弹性制定教学目标,为教学的生成留有余地。
      数学教学需要计划,但是并不是在一开始就把教学限定死。我们教的是有生命的人,而生命是有自主性和超越性的存在,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把教学过程中所有发生的事情都预料到。关注发展、关注生命比关注预设、关注形式更为重要。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稍纵即逝的生成性目标和事先准备的预设性目标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宝贵。要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就不能把学习目标定得死死的,给目标留下空间才能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随机问题灵活改变教学设计。因此我们要讲究学习设计的“留白”和“弹性”艺术,让学生走向真正意义的生命成长。
      二、优化配置教学内容,动态整合教学资源
      1.结合时代的特点,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专业开放。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凡是涉及到量化模式的问题,就要用到数学。职高数学教学就应接近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与专业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从而达到解决日常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可以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使之产生亲近感,增强其学习的独立自主性。譬如数列知识与《财务管理》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教师可以用专业课的实例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例如,(等差数列与单利终值的计算)某企业有一张带息商业汇票,面值一万元,票面年利率为8%,按单利计算。问题:①从第一年到第五年,各年年末的终值分别是多少元?②从第一年到第五年,各年年末的终值数据排成一数列,有什么特点?③从以上五个数据的规律,你能知道第n年年末的终值是多少元吗?通过此例题,学生在理解数学中等差数列的概念的同时,又能掌握《财务管理》中单利终值的计算方法。
      2.有效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增加课堂教学内容信息量和灵活度。
      职高学生大多对网络都有着浓厚的兴趣,熟悉计算机的运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作为开展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让学生既可以多涉及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又可学到知识,寓教于乐,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进一步增进感情。首先,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例如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展现出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运行变化规律,是数学教师制作课件的有利工具。它还有较强的作图功能,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作出图像,观察图像的动态变化,进而把“数”的问题转化为“形”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益处。例如:“函数y=Asin(ωx+φ)(A>0,ω>0)图像”这一节课,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通过几何图形的动态变化,向学生演示函数y=sinx的图像可以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函数y=Asinx、函数y=Asinωx和函数y=Asin(x+φ)的图像,形象地揭示函数y=sinx图象与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像之间的关系,从而取得传统数学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3.突破技术理性的局限,向人类命运、情感和价值迈进。
      数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硕果。数学的教学与应用更应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史。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继承的相互作用,逐步形成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为培养学生思维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1)在教学中可以加入与知识相关的数学史的介绍。例如函数概念初中时已经学过了,可到高中为什么要用“集合”来定义呢?这还得从康托创立集合论的初衷说起,受数学家海涅的鼓励,康托开始研究一个十分有趣,也是很困难的问题:任意函数的三角级数的表达式是否唯一?对康托来说这个问题是促使他建立集合论的最直接原因。当时许多数学家都从事对不连续函数的研究,并且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集合这一概念挂起了钩,这就为康托最终创立集合论创造了条件。而集合论的创立同时也使得以函数为研究对象的微积分的基础逐渐牢固了起来,所以函数和集合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用集合论来给出函数的精确定义也就理所当然了。有机渗透数学发展的历史,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史知识的渴望,同时也能为学生打开现代数学的窗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在教学中加入体验数学美的内容。数学之中蕴含太多的美: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统一美等。高中数学中有大量的美学内容,如果在教学中及时揭示,学生必能引起共鸣,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比如:函数y=f(x)这一简单的表达式把两个变量x和y的关系通过对应法则f并且用等号连接在一起,精炼准确的数学概念和定理的表述,深刻地表现了数学的符号美和简单美;立体几何中的对称图形和形体诸如完美的球、正四面体、杨辉三角的对称等反映了数学的对称美;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第二定义把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统一在一起,反映了数学的统一美;方程的曲线和曲线的方程的关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深刻地反映了数学的静态美与动态美……数学美还体现在数学方法上,巧妙解题使数学魅力平添,美不胜收。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忽视这些,一带而过,而应该选择恰当的时机带动学生一起去体验,感受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神奇幻美。
      (3)在教学中加入体验数学精神的内容。数学教学应该使每一个学生无一例外地感受到数学文化中的理性精神,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巨大力量,进而激发他们探索真理的强烈愿望。这种数学的精神将对学生的一生起到莫大的影响。日本学者米山国藏曾说:“科学作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是不多的,而数学的研究精神、数学的发明发现所需要思想方法、大脑的数学思维训练,对科学工作者是绝对必要的。……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地铭刻十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点等,却随时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我们应把“数学精神”的培养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使他们养成脚踏实地、耐心细致、沉着冷静、独立思考、果断机智、思维缜密、心胸开阔等良好的性格和实事求是、有条不紊、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
      三、努力优化过程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我们要承认传统固有的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它在组织、高效和管理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然而,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在这些优势的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长年累月一成不变的模式下变得黯淡、逐渐失去活力,这也正是生本化教学所关注、希望改进的。
      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有关数学命题。
      例如“充分、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且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构造两组命题:
      (1)p:我是天台人q:我是浙江人(2)p:我是职高生q:我是学生
      给充分、必要条件以十分贴切、形象的解释,然后教师可以借助韦恩图来引导学生理解充分、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条件。
      2.创设有利条件,构建有效的课堂交往互动。
      教学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要使课堂成为“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师首先必须精心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要时时刻刻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处理教材时要思考:是否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问题设计时要思考: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的选择时要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的统筹时要思考: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应把学生看成平等的朋友,用亲切的笑脸、和蔼的话语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针对教学问题预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前,让他们感受到原有知识的不够,或引起他们的认知冲突,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他们疑惑、惊奇的情感,进而产生积极的探究愿望,促使他们集中注意、积极思维。这样的课堂,气氛才能“和”起来,思维才能“活”起来,探究才能“动”起来,观点才能“亮”出来。学生的思维空间一旦得到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才能飞跃起来了,才会有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生成。因此,不但要保护好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热情与能力,而且要把这种热情与能力培养成学生的一种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活而不乱”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探究等差数列的扩展应用:
      (1)回忆等差数列前几项和S=的推导的过程与方法.
      S=a+a+a…aS=a+a+a…a?圯2S=(a+a)+(a+a)+…+(a+a)
      (2)设f(x)=,求f(-5)+f(-4)+…+f(0)+…+f(5)+f(6).
      (3)设n是满足C+2C+3C+…+nC<450的最大自然数,则n=?摇?摇?摇?摇.
      问题(2)和(3)是基于问题(1)抛出的,这有利于学生展开关联联想和类比思考,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课堂随着他们的探索而互动,随着他们的思维而飞翔,此时的教师也就成为了课堂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3.作业布置有梯度,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
      为了切实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所以作业的布置也不能千篇一律,对学困生要有所照顾。作业布置要多设计阶梯性习题,对比较难的题目标上“选做”字样。这样一来,即使有的题目学困生没有顺利做出来,但因为是“选做”,学生也就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学习的兴趣就不会因为个别题目不会做而降低。优等生可做“选做”题等难度较大的题目,而“学困生”起初则可选基础题做,慢慢地根据其基础题的完成情况而适当提高要求。不断鼓励他们:你这段时间作业完成得很好,进步得很快,你完全有能力赶上其他同学,在经过不多时间就会赶上最好的同学。进而引导鼓励他们向“选做题”“跳一跳”。让学生在“跳一跳,摘到桃”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近几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以生为本的数学教学,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人格受到熏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也开始乐学数学,愿意在课余时间探讨有关数学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的关注、尊重和激励;班级内师生、生生感情也随着活动,以及合作的展开而有所增进,等等。当然,深入推进生本化数学教学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涂荣豹,王光明,宁连华.新编数学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正银.数学教育中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建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0).
      [3]高霖.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8,(4).
      [4]周红.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
      [5]解振国.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启示[J].科技信息,2009,(2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为本 激活 数学教学 落实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