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略谈如何有效表述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高中生物教学目标

    时间:2018-12-29 03:27: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衡量和评价生物学课堂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是生物学的课堂教学目标。本文从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现状着眼,探讨了教学目标的分类及其表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剖析。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 课堂教学目标 分类及表述 四个问题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及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影响到生物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及其表述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课堂教学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教学目标按水平层次分为: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笔者在此仅对课堂教学目标谈几点认识。
      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什么目的的一种具体的表述,它明确了学生通过学习后的一种学习结果。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采用布卢姆的分类系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相对来说具有显明性和确定性,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具有潜隐性、不确定性和随机生成性。三维目标各有其本体价值,它们因学生实际和发展需要而各有侧重,且互为手段、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相互为用、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的有效表述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和评价提供依据。如果目标表述不当,将会对课程和教学活动产生误导。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但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表述方式多是以经验性的模糊表述方式为主,以教师为本位,用较抽象、笼统的话语来表达,基本上是“了解、理解、掌握”三段式的结构。这种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最大弊端就在于不够科学,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测量、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很难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二、目前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
      
      1.错位的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意指学习者,也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教学理论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学习主体。然而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学目标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界定和编写的。如: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明确活动中的有些变量是需要控制的;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现象做出合理推导;加强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身边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进行联系的能力,等等。
      这些表述中其隐含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表示的是对教师行为的描述,而未表述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经过教学活动之后发生的变化。判断教学结果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收集、分析实验资料;认识细胞体积的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初步设计实验来探究未知问题;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不当的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是指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目前教学中不少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运用不够合理,如:明了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的原理;认识到生男生女的随机性;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再如,理解种群和群落的关系;知道酶的发现、酶的概念、酶的特性;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等等。在这里,“明了、认识、了解、理解、知道、掌握”等动词,表明的是一种内在意识和心理状态,是一种比较笼统含糊的抽象的内在感觉,往往难以测量和观察。施教后,学生是否明了、认识、了解、理解、知道与掌握,不易检测。
      学生的发展是心理发展与行为发展的统一,所以教学目标具有内隐性与外显性。为使主体行为的表述具有可观察、可检测的特点,应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像“认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模仿、参与、讨论、交流、认同、拒绝”等动词,如:说出什么叫恒温动物;解释家鸽为何能保持体温恒定;说明动物体温恒定的意义。至于“辨别、区分、分析、概括”等词虽然反映内心活动,但有相对应的外显行为的动词,可以使用一些。如:学生使用表格分析对照实验的数据;概括对比分析的方法。
      3.缺失的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行为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或不可以使用生物学手册;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做完……;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行为条件主要包括六个因素:①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气温、室内外噪音等);②人的因素(个人单独完成、小组集体进行、各人在集体的环境中完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③设备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④信息因素(数据、笔记、图表、词典等);⑤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⑥问题明确性的因素(引起行为的产生,提供什么刺激和刺激的数量)。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往往缺乏行为条件。如:说出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在这里,“说出、认同、体会、描述、学会”虽然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但没有说清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因素,若能加上行为条件就更好了。又如:学生在3分钟内,说出种群的概念并举出2个实例;学生在不使用教科书的前提下,描述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结构、种群密度、分布型、存活曲线之间的关系;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后解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生物学理论依据。
      4.模糊的行为标准
      行为标准,也称表现程度,即合格标准。它是指学生对目标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测评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标准应该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许多教师在叙写目标时往往从主观的愿望出发,忽视学生的实际,导致无法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有效的评价。如: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通过实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行为标准可以用不同水平的行为动词来体现。如:能详细地写出观察记录、准确无误地说出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详细地”、“准确无误地”便是对“写出观察记录”、“说出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的要求程度,是对目标水平的限定,便于检测。又如,在行为动词前加有“初步、大致、简单”等词,其对应的水平就比原行为动词的水平低。此外,还可以用其它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再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表述:至少写出两种解题方案;80%学生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
      
      参考文献:
      [1]黄伟.教学目标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7,(10).
      [2]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陈志伟,陈秉初.中学科学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推荐访问:生物学 表述 教学目标 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