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智慧与激情共飞扬]e飞扬智慧学工平台

    时间:2018-12-27 03:39: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表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使课堂充满智慧与激情,能让学生得到心灵的自由,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能力。
      关键词: 师生对话 文本对话 生生对话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一环。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表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具体体现。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新课程改革让参与的学校和教师从意识到实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智慧与激情。本文从课改实践出发,谈谈对话型教学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课堂迎来了新“对话”。
      
      一、师生对话――旧瓶酿新酒。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一直存在于语文教学中,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
      而在新课程中,课堂的对话教学,是师生双方为了完成共同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教育目标,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而进行的教学合作,讲究的是师生间的互动。例如,在教《长城谣》时,我采用的是“问答式”教学法。传统教学习惯于教师问,学生答,而我在提问与回答这一“旧瓶”上转换问答权,酿出“新酒”,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教学中,诗歌的第一节由教师发问,一方面既引导学生了解鉴赏诗歌从何入手,怎样分析;另一方面能让问题紧绕主题,让学生的思维“既集中又发散”,师生充分对话。而诗歌第三节则将发问权、解答权都交给学生,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也能让教师了解通过第一、二节的分析,学生是否明白分析诗歌从何入手,了解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让学生的思维“既发散又集中”。学生找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阅读文本,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过程,使学生既与教师对话,也与文本对话、学生对话。这样,在对话中,给学生以探究和讨论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调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学生身份没变,角色变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也因此变了――课堂活了。在对话中,教师给予的是知识、经验、方法,学生表现的是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求知欲望和别出心裁的创意与灵感。师生间的交流多了,距离拉近了,教学相长真正落实了。
      在这一师生对话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要成为课堂对话的首席。这就指出了教师在课堂对话中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学生该思考什么,思考要达到什么程度,教师必须明确地掌控。比如要把握语文课的方向,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其他的任何课。有一堂以“旅游资源调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讨论旅游时应注意的事项及解决办法上,偏离了语文的方向。再如要把握教学进程的力度,不能过快过慢或脱离轨道等。如我在教《伤仲永》时,要求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时,学生思维顺畅,有不少的“奇谈怪论”,有争论仲永故事真假的,有斥责王安石矫情的,后一观点甚至是我没想到的。可这些观点毕竟是少数学生的灵光一闪,教师有必要用自己的阅读体验,为所有的学生搭建一个思维碰撞的平台。这时我抛出了一个内存空间大的另类思考话题――仲永悲剧的造成真该仲永父亲负主要责任吗?学生一时各抒己见,忙得不亦乐乎。这堂课如果教师无法适当调控来自各方的意见,使对话更深入且不偏离主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就有可能被误导,这堂课后面的预设教学也就无法进行。
      实践证明,新课程下的课堂对话教学既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思维的碰撞,闪出智慧的火花,也要牢牢把握教师的主导权,让师生对话有效地进行,这样师生互动就能充分而有效,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
      
      二、与文本对话――形式更多样。
      
      一位先哲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既然有这样一条足不出户,神交古今中外风流人物的绝好途径,语文教学有什么理由拒绝这种学习方式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在这里,教材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理解、被记忆、被复述的对象,而是与学生积极对话的另一个主体、另一种意识,它作为一种表达,与学生进行着意义的交融。新课程下,对话的形式更多样化了。
      1.学生与文本在道德方面的对话。
      当学生与文本在自由的基础上,彼此心灵与胸怀彻底敞开进行交流时,可以受到文本中人物形象魅力的感召和影响,灵魂得到洗练和净化,达到见贤思齐的效果。例如,读《背影》中的父子情深,学生不禁会潸然泪下,深受感动且启发他们的亲情和家庭伦理道德观念;读《骆驼寻宝记》、《犟龟》,能不感叹于它们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读《蔡勉旃坚还亡友才》,能不折服于蔡勉旃的“重诺责,敦风义”?
      2.学生与文本在知识内容方面的对话。
      知识是文本的实体,文本中蕴涵着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二者对话,能极大地开拓学生的知识空间,丰富知识素养。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把植物学、生理学知识融于文学中,把抽象的自然规律介绍得深入浅出,具体可感。
      3.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对话。
      作者在创作文本时,心灵是开放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心灵也是开放的,二者之间是平等的、不设防的关系,使这种情感的交流畅通无阻,从而产生共鸣。如,阅读朱自清的《春》――春草勃发、春花争艳、春风和煦、春雨轻柔,如诗如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景,感受春的喜悦;再如读《陋室铭》,作者高洁情操与清雅的环境相得益彰,学生读后不自禁心向往之,与作者相隔千年却心灵相通。
      学生与文本多样对话中,获得道德、知识、情感的熏陶,学生既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创造性的阐释和解构,也是对“他人世界”理解的过程,也是对自身的一个发现,对自我潜在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激发。这样的对话,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作者、与作品共同畅游知识的海洋,在对话中让课堂教学智慧与激情共飞扬。
      
      三、生生对话――思想碰撞、智慧共享。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很少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在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因素被完全忽视和浪费掉了,这也是语文课堂教学长期呈现出静态局面的一个原因所在。“对话式”语文课堂教学则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重新寻回失落已久的生生对话权。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这诚如一位大师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借助对话,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被拉回到中心地位,语文课堂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
      例如在我教《长城谣》时,在分析第三节时把发问权、解答权都交给学生:
      生:第三节选择了什么意象来写?
      师:问得好!哪位同学知道,请告诉大家。
      生:以“敕勒川、阴山、黄河”为意象,我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祖国的象征,但我不明白“敕勒川、阴山”象征什么?
      师:有谁能为大家解除这个疑问呢?(学生稍稍讨论后,有人举手作答)
      生:我认为这可以与诗人席慕容联系起来。席慕容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家乡的敕勒川、阴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是作为故乡的象征。……
      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在对话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彼此间知识相融、相生,形成思想碰撞,不仅能让学生间的知识共享,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思维、表达、互相交流的欲望,让课堂处处充满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激情。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让课堂上有大家的发问声音,有讨论的声音,有探究的声音,有师生间亲切、有效的交流,有学生与文本的多方对话、心灵对话,这样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是充满智慧与激情的课堂,是有灵魂的课堂。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自我收获的结果,时时、处处去激发学生的“对话”能力,这样就能让学生得到心灵的自由,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能力,让学生的智慧与激情在课堂中共飞扬!
      亲身参与新课程改革,让我感受到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我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新魅力。当然,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等各不相同,在与文本对话时,对文本的理解经常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挖掘文本精华。但是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已经让教师、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成功地迈出课改进程坚实的第一步,只要坚持新课程理念,继续运用于实践,课堂教学必定能插上翅膀,飞扬于智慧与激情中,且飞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陈玉虹.让“对话”飞进语文教学的“窗口”.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04.7.30.
      [3]李国栋.对话:从独语走向喧哗――语文阅读教学沉思录.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05.6.20.

    推荐访问:飞扬 智慧 激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