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论翻译中的文化意识_文化意识翻译

    时间:2018-12-25 03:31: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渠道。众所周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渊源,要把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就要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的文化内涵。因此,文化意识是成功翻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文化 翻译 文化意识
      
      季羡林、许国璋先生为《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一卷写的“翻译”词条中说,翻译是“把已说出来的话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1]由此可见,翻译活动首先是语言本身的一种表达,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与其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因此翻译活动也是文化传递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文化意识。
      
      一、翻译、语言、文化的关系
      
      (一)翻译与语言的关系
      做翻译要有较强的语言功底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在英汉或者汉英翻译中,必须懂得这两门语言是最基本的。王佐良在《英国诗人选译集》中指出,翻译时用的“语言要设法接近原作,要保持其原有的新解和锋利”,“做翻译单有汉语功夫当然不行,还要外语好,要能深刻理解原作”。[2]汉语和英语在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上均有明显的区别,因此翻译时能用译文的形式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就算达到目的了。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琢磨文字的那部分工作尤其使我长年感到苦闷,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西方人的距离有多远……,要不在精神上彻底融化,光是硬生生地照字面搬过来,不但原文完全丧失了美感,连意义都晦涩难懂,叫读者莫名其妙。”可见无论是原作、译作,都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思想、情感、形象都是通过语言呈现的,因此在翻译和翻译批评的研究中,第一位的重点是语言。[3]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相互缠绕、难以分割。早在1921年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Sapir)就在其著作《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4]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语言能够保存和促进文化的发展。“每一种语言都服务于文化并反映该文化的需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亦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文化形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都会在语言当中得以体现”。[5]
      文化的经典定义,是1871年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的:“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6]现代文化人类学认为,文化指的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价值观和行为观,正是这些观念在控制和指导我们的行为,包括语言行为(Linguistic behavior)、伴随语言行为(Paralinguistic behavior)和非语言行为(Non-verbal behavior)。因此,要掌握一门外语,学习者就要培养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社交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文化与语言相辅相成,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相应语言文化的过程。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将语言文化特性分成五类:生态学(Ecology)、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社会文化(Social Culture)、宗教文化(Religions Culture)和语言文化(Linguistic Culture)。[7]由此可见,文化与语言关系十分密切,文化包含着语言并影响语言,而语言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和反映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三)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翻译之所以那么复杂,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并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受文化的制约。张今曾在《文学翻译原理》一书中对翻译创作做过精辟的论述:“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或艺术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8]因此,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在翻译过程中传达文化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一旦进入语言交际,就需要对文化内涵进行理解和表达。这要求译者不仅要有双语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双文化知识。
      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根植于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是基于文化与语言关系的研究之上。翻译活动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翻译应从传统的字面翻译过渡到文化翻译,应转向学科意义上的跨文化的翻译研究。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文化词汇蕴涵的文化意义及其产生的文化联想意义大不相同,语言、词语中蕴涵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因此翻译不仅要克服语言的障碍,更要克服文化的障碍。
      
      二、翻译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一)翻译原则的体现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遵守“忠实、通顺”的原则。所谓忠实,首先指要忠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即作品中所叙述事实、说明的事理、描写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叙述、说明、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立场观点、所流露的思想感情。一般情况下,译者应把原作的思想内容完整而准确地传达出来,不得随意增删或篡改。忠实还指要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及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一般来说,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更不能以自己的风格取代原作的风格。通顺是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合乎规范。一般来说,译文应该使用现代语言,不可逐字生硬地翻译,不能出现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9]P12-13
      在翻译原则的指导下,译者除了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技巧之外,成功的翻译还要求掌握一定的文学和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中“spend money like water”在汉语中是“挥金如土”的意思,在翻译这个习语的过程中,就要求译者对这一习语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历史背景都有所了解,这样翻译出来的结果既符合翻译的基本原则,也恰当地表达了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再如汉语中有“借花献佛”在英语中却没有与之对应的翻译,而在英语中则会出现“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这种说法,主要是由于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宗教信仰的差异导致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真正体现“忠实、通顺”的原则,除了字面的意思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
      (二)句法的差异
      文化差异的主要体现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则导致了中英文句子结构的差异。中国人自古代起就习惯于从总体方面认识事物,把世界看成本质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并用这种观点去解释一切事物的现象。而西方人则是分析型的,他们强调人与自然世界的对立。所以中国人采用的是散点视的思维方式,而西方人采用的则是焦点视思维方式。[10]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汉语句子结构为话题―说明型,而英语汉语句子结构为主谓型。如句子“且说鸳鸯一夜没睡,至次日,他哥哥回贾母,接他家去逛逛,贾母允了,叫他家去。”(《红楼梦》)名家David Hawkes将其翻译为:“That night Faithful was unable to sleep.Her brother came next morning to ask Grandmother Jia if he could take his sister back home for the day.His request was granted,and Grandmother Jia ordered Faithful to get ready.”由此可见,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在翻译过程中句子结构的处理方式也有所差异。原文通过一句话说明了一件事,是典型的话题―说明句型,而译文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句子,并根据主谓型句子结构的要求补充了一些原文中暗含的内容,使表达更完整清晰而不失原文风采。
      
      三、翻译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词汇的正确理解
      一个单词的意义可分为两种:概念意义和关联意义(Conceptual meaning and Associative meaning)。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它直接明确地表示所指对象;关联意义是词的附带意义,包括文化意义、情感意义、问题意义等。[9]P28在翻译活动中首先要对句子中的每个单词进行正确的理解,如果一个句子中每个单词都出现了误解,那么译文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如句子“It was Friday and soon they’d go out and get drunk.”此句中Friday是一个关键的具有文化意义的单词。因为在英国,星期五是发薪水的日子,人们往往拿到钱就去痛饮一番。如果对此不理解,把句子翻译成“星期五到了,他们马上就会出去喝得酩酊大醉”,读者就可能会迷惑不解。如果把这个单词的文化信息增补进去,译为“星期五发薪日到了,他们马上就会出去喝得酩酊大醉”,这样读者就一目了然为什么星期五会出去喝得酩酊大醉。由此可见,正确理解译本中词汇的关联意义对于成功的翻译至关重要。
      (二)翻译材料的文化比较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渊源,从历史、种族、宗教到风土人情、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各方面无不存在差异。针对培养翻译中的文化意识,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翻译处理方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译者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的风貌,促使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在对话中得以交流,这在东西方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翻译活动促进各民族自身文化的繁荣,促进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的使命也因此得以实现。
      在对文本进行翻译之前,应提前查阅相关文化知识、自主学习、体会文化现象,并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恰当地处理翻译活动。在学习过程可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来提高文化意识,因为文学作品最贴近生活,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文化。总之,要想提高翻译水平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文化意识。
      综上所述,译者应把翻译看作是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信息交流,时时保持警觉的文化意识,对原文文化含量比较高的词语处理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使词语中的文化因素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译文既要保持原文的风貌,最大限度地传达原文特定的内涵,又要顾及读者的接受习惯,实现文化交流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2]王佐良.英国诗人选译集[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2.
      [3]王克非.关于翻译批评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3):33.
      [4]端木义万.谈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5]Wang Lifei.A Survey of Moder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 Teaching[M].Shanghai Education Press,2000.
      [6]Edward Tylor.原始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8.
      [7]刘重德.翻译与文化[A].浑金璞玉集[C].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85-87.
      [8]张今.文学翻译原理[M].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9]王德军,曹勇宏,崔艳菊.实用英汉翻译教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10]申小龙.中国句型文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445-447.

    推荐访问:意识 翻译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