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包括什么_浙江乡镇小学信息化教育现状与改革建议
时间:2018-12-23 19:51: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 要:在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观察,提出目前山区乡镇小学信息化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等都存在明显不足,并提出新理论和方法: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骨干教师、建设基础设施、改进教材编辑和选择等,且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和论述了小学信息教育的改进方案及实现的过程。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 教学大纲 基础设施建设
少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为了提高现代化水平,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应从广大的少年儿童抓起。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对人才的需求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类似计算机操作这一类技能已经成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这些年在教育大省――浙江省,信息化课程已经开始在广大城市、乡镇的小学普及,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由于信息化课和传统的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相比普及时间尚短,根据笔者观察,还存在不少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广大乡镇学校,由于资金以及教学条件
不足,教学模式与设备都还很落后。
一、乡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的经验,目前各地小学计算机教学课程都已经或正在开展,但是生源不一,城乡差异大:江浙
一带沿海地区较为发达,城市少年儿童家用计算机普及度高。比如浙江沿海温州市,由于当地比较富裕,城市家庭基本每家拥有一台或者以上的电脑。这部分城市学生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已经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使用的能力,并能熟练地利用信息资源来辅助学习。而该地区山区的乡镇或者农村的孩子,由于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都没有摸过或用过电脑,要从最基础的操作开始教。以笔者所在的学校来看,确实有很多家庭都没有电脑。而且乡镇小学基础设施差,教学上存在较大困难。面对这种多层次、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那套无差别对待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
二、乡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主导思想不明确,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
目前小学信息化教学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上是忽视计划的,即教学计划与大纲,尤其是乡镇小学,教师岗位竞争相对较宽松,很多教师对待同一门课很多年都没有更改过教学方式和计划,甚至不做计划,教育主管部门也较少对这方面进行考核。一个学期的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课程怎么安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几年都用老一套内容来讲授,比如某些教师现在还是讲Win98的东西,这几年新出来的应用型软件都没有触及,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乃至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与教学目标相背离,师资力量薄弱。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侧重于动手能力,就是会使用信息技术来达到辅助个人学习的目的。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念书、满堂灌,很少进行上机练习,使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教师,缺乏联系实际,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笔者发现现在很多教师教学上就是两种方法:要么就是在课堂上念一念书,而计算机语言是专业语言,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听懂;要么就认为教计算机课不重要,所以就是带着一群孩子上机房玩玩电脑而已,只在“兴趣”上下功夫,实际教学效果差。
广大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对教师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目前很多乡镇学校的师资队伍无法完成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而且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错位和偏差,认为信息化课程是不重要的,没有认识到它的基础性地位,更有部分教师是从其它课程的教学转型而来的,仅仅懂得电脑操作,专业水平低,无法适应教学。
(三)计算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
目前有很多乡镇中小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兼并,原来的村办小学多数并到乡小学,乡小学又和乡中学合并,比如笔者所在的樟台小学,现在就和樟台中学合并;另外城镇人口的增加也使得镇小学和县小学以及市小学的教学容量都受到了挑战,由于长期投入的资金不足和重视的程度不够,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不足日益凸现,这在乡镇小学尤其明显,比如樟台小学目前机房电脑总数为48台,而使用电脑人数为300多人,平时上机往往好几个学生同时用一台电脑(这还是好的情况,那些村办小学甚至连电脑机房也没有),导致教学目的无法实现,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四)计算机教材编写与选择不当。
高水平的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笔者发现目前的小学计算机教材都是统一采购为主,教材编写方面缺乏进行市场调研,教材内容组织上往往采用较为陈旧的落后知识体系与计算机语言,在用语表达上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语言枯燥,无法吸引小学生的主意力等。
三、对策研究
(一)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具体而言,信息技术能力教育应达到三个目标:一是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教会学生使用各种查询网站进行信息检索;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让学生上一些教育网来学习国内优秀教师的课程,以及将简单的信息技术用在制图、计算、文字处理等方面;三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和影响,从而让他们在以后高年级的学习中始终能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笔者认为广大乡镇小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学校应从长远目标出发,始终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基础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上应突出科学性、系统性,在教改中应该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把信息技术的掌握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而非目的,会操作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使用信息技术去做好别的事情。
2.在考试方法上,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不是一统天下的闭卷考试。可布置一些实际应用题来考核,比如输入文字、图像处理、检索、编辑、计算等等。
3.另外,教学方法上讲究营造和谐气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要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就应该研究一下少年儿童教育心理学,比如采用一些手势来吸引少年儿童的注意力,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回答问题并以“好极了!”“真棒!”等语言来进行即时评价,并应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指导作用。
4.增加其它辅助教学手段,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现实性。对于欠发达地区以及边远地区和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成本较高,要让学生们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教学工具,比如印刷材料、影像资料带等纳入到信息技术教育当中。笔者自己也采用了关于信息技术在各行业(比如航天、交通物流、生化研究等)应用的VCR来加深学生的认识,效果较好。
关于以上的这些举措发达国家为我们提供了榜样,比如:美国的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时,政府和学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活用能力”,不仅要求学生会使用信息技术,还要让学生具有信息检索和创造的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的客户是广大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学生同样也是学校的产成品,如果把学校比喻成塑造学生的工厂的话,教师就是第一线的员工,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殊性,既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又要有较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熟谙儿童心理。同时,信息知识的更替性很强,各校应鼓励各任教教师不断进修,以跟得上行业趋势,提高自己的素质,而不是一套知识反复教若干年。学校应积极引入专业教师,并对在校教师采取激励机制,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不称职教师给予批评、缓聘或低聘。
(三)端正办学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包括广大小学校园电脑机房的建设和软件的安装。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比如韩国政府大力推动各级中小学电脑机房的建设,并为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配置个人电脑;给学校提供诸如多媒体电脑、投影电视、屏幕监视器等先进设施。我们当然不能全部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应该根据具体国情以及城乡差异,逐步实现基础设施的建设。
1.首先是资金问题的解决。这是很多基层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头痛的一件事,而这些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笔者认为从山区乡镇小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努力改善硬件配置状况:(1)乡、镇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用于信息技术教育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增加。这个经费目前很多乡镇学校都没有得到。(2)为广大教师和学生购买电脑提供优惠价格,如何经济上可行的话,可以为各学校专职教师配备个人电脑。比如一台普通学习型台式机团购价要比市场零售价便宜一百到几百元。(3)在各居民区或大学校园开展对旧电脑的回收、维修与募捐等试点工作,并赠送到对点乡镇小学等,这一点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做到,因为像杭州、温州、宁波这些城市都有多间颇具规模的高等学校,大学生毕业离校时旧电脑可以直接捐赠给山区小学,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的关注,争取获得企业、公司、社会团体的赞助,笔者所在小学也曾得到温州几个企业的赞助,这种赞助面可以推广,让更多的山区学生都能获益。
2.在条件可行的学校建设校园局域网,让广大学生能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交流。很多乡镇小学领导者认为校园网络化离我们太远,其实网络系统的建设的投资并不大,本校教师都可以作为网络的建设者和维护者,而我们的很多教学工作可以实现信息化:比如进行学生管理、登记学生分数、发布校内信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等。同时通过电脑网络把学校的信息资源与学生端口联接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学校相关信息以及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分享教育资源来增强教学效果。
(四)做好教材的选择工作。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在教材编写中,首先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编者需要了解是学生“学”而不是教师“教”的编写原则,突出儿童心理需求,避免枯燥、文字过多,而应做到图文并茂,易于接受;其次,以能力教学为任务,坚持以信息技术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为重点,融合多项技能训练、信息知识的传授为一体,突出培养学生运用的能力;再次,在选教材方面,应把信息教育教改看作是一个以实用为基础的开放体系,这个开放体系正好与封闭体系相反,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机会,增加学生的练习,尽量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结束语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改必须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吸收国外的先进教学方式成果,并注意观察学校中“落后生”的客观情况,研究教材与教学的适应情况,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坚决反对绝对化、凝固化的教学思想,坚决反对片面追求书面成绩,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世宏.韩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特点.
[2]颜士刚,张婷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