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的转变_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

    时间:2018-12-23 19:48: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界在新课程改革中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然而,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我们的作文教学已经误入歧途,从而导致了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改革的停滞不前。作文教学何去何从?我们试图从训练的目的性、重点、命题方式及评改方式四方面作一探讨,寻找作文教学的出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 改变 转变
      
      新课程对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新观念,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已迫在眉睫。那么,作文教学应如何转变呢?
      
      1. 改变训练的无目的性,让作文教学向针对性训练转变
      
      平时大多数教师都是随意布置作文题目,造成许多训练都是机械的、盲目性的重复,不但造成学生写作积极性减退,而且造成写了很多提高甚微的窘境。作文训练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了解学生作文薄弱环节,结合《写作》的单元设计科学有序地进行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
      例如:对于刚进入高一阶段的学生,他们在记叙文方面较为熟练,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记叙文写作要求中加入描写和抒情,还可要求进行倒叙、插叙训练,最后阶段还可利用范文形式进行叙事散文、蒙太奇式记叙文的写作。还可充分利用教材这一资源优势进行一些仿写记叙文训练,如《荷塘月色》的环型叙事结构。
      对于高二的学生,随着其思维思辨能力的提高,就要着重议论文的训练,在论点的归纳,论据的选取和分析,在论证方法使用上加以突破,以期学生写出“论如析薪”的文章。
      要做到训练的针对性,对于学生的写作知识储备,作为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我认为可以这样进行:建立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情况登记表,可以设计十项内容(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语言表达、文采、谋篇布局、审题、立意、材料积累)分别为每一次学生的作文进行分值量化,经过几次的打分量化,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知识情况一目了然。教师就更有针对性地要求某一位同学在作文中有意识地注意某些写作环节,如:文采缺乏的同学可以要求在本次作文中使用几个新词或使用几个排比句使用几句名言,并把文采作为评判这位同学本次作文写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文章结构混乱的同学可以要求他们将写作前的提纲一起上交,教师在批改时对作文提纲提出修改意见和理由。这样才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写作提高也就成为可能。笔者在连续三年的实践操作中收效不浅。
      
      2. 改变作文训练重点,注重语言和思维训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思维。”也就是说,语言和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占着核心地位。
      以应试为目标的作文教学往往重视的是文体写作训练和思维套路训练,这种做法,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不利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突出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和思维训练要有机地结合,这是因为思维对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用词不当或句子不通顺的问题,从形式上看是语言的问题,而从内容上看则是思维的问题,是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概念,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事实证明学生的语言总是随着其思维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如果不重视思维的训练,学生不仅思维的发展受到影响,语言的发展也是不健全的。
      在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平时勤于观察、留意生活的习惯,注意积累感性的经验。《写作》(苏教版)的序语中说:“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实践”,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学会分析事物,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把所见所闻表述出来。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注意积累知识性的材料。这样,学生的感性经验丰富了,语言和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3. 改变传统的教师命题方式,让学生自主“找题”
      
      教师不再规定具体的题目,而是指定作文范围、题材和体裁。具体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定范围自己去“找”,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独立创造的空间。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一个一步一步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认识实践过程。好的文章,总是先从大量的原始生活中(也可从文字材料中)寻得素材,再从素材中发现生动深刻的东西,然后形成观点(主张或形象),最后确定题目。只有经过这样的大量的反复不懈的训练,学生才能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当然也包括以更高的起点审视题目统摄材料的能力)。相反,单纯的命题作文训练不仅违背了认识规律,同时必然造成学生作文的空洞、做假、拼凑,甚至
      文不对题的普遍弊病,将写作引向死胡同。
      
      4. 改变作文的评改方式,变教师评改为师生共评、生生互评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是学生把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批改,由老师予以评分,并写出评语,这几乎成了天经地义的法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最为笨拙的限制主体创造力的做法。据调查,绝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作文批改都作了具体而又细致的规定。不仅规定了每学期至少批改多少次,多少篇,还规定了所谓“全批全改”的细则,甚至要求篇篇处处“见红”,什么“题批”、“缝批”、“眉批”、“总批”,什么“改字”、“正词”、“调句”……似乎批改得愈多,教学成绩就愈大。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所以,作文的评价方式也应转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的作文不但要面对老师,还要面对自己的同学。为顾及自己的形象,学生就要为自己的作文负责。作文的内容不能胡编乱造,错别字、病句尽量避免。更重要的是,在相互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共同探讨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一同享受写作的乐趣。总之,让学生自己在写作和讲评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自觉地主动地去改掉不足。当然,这绝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多从宏观上去把握、调控、引导,多做评选、启发、鼓劲工作。

    推荐访问:作文教学 新课改 背景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