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_现代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时间:2019-05-13 03:33: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1935年8月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签署的《社会保障法》,是“新政”时期最重要的立法之一,也是美国福利保障史上的划时代事件。该法案的出台,不但对当时的美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保障了其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稳定,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基础等,而且为世界性的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了诸多借鉴与经验,美国《社会保障法》出台充分证明,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后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社会保障法
      1935年8月1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签署《社会保障法》,这既是“新政”时期最美国重要的社会立法之一,也是美国福利保障制度史上的划时代事件。这一法案的颁布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于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就美国国内而言,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稳定,起到了社会“调节器”“保护器”和“安全阀”的作用;其次,它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基础,开创了美国特色的福利国家制度的新时期,在美国的社会保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再次,它冲破了美国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传统,是美国社会意识的一场革命。另一方面,从国际影响来说,它对世界性的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对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出台的社会背景加以探究就会清楚看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从而为美国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1860年以后,美国重工业得到长足发展。1880~1900年,美国的钢产量从120吨上升到1020万吨。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1880年第一家发电站建成,到1902年全国的发电量已达60亿千瓦时。1900年的汽车年产量为4000辆,1914年猛增到56万辆。随着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美国步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大削弱,而美国却在这次战争中大发横财。一战中,美国除未遭受战争破坏外,还接受了各国的大批订货单,从1914年6月到1917年6月,美国共输出了69亿美元的商品,美国的贸易顺差由1914年的4.3亿美元激增到1917年的35.6亿美元。出口的猛烈扩大带动生产的急骤发展。从1915年起,美国进入了一个为时5年的新的“战争繁荣”周期。参战前的1916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313亿美元,1918年上升到1518亿美元。美国当时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美元。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到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战后,美国经过了1920年年中至1921年的短期经济萧条。之后,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固定资本的不断扩大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生产效率迅速提高,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这次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的膨胀。据统计,1919年至1929年,整个工业生产率提高40%,国民总收入从1919年的650.9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28.1亿美元。因此,1920~1929年被称为“兴旺的20年代”或“柯立芝繁荣”,成为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神话。
      综上所述,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并日益繁荣,从而为其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保障基础。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与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
      1929年10月,伴随纽约证券市场崩溃,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大萧条”期间,失业人数剧增。根据官方统计,1930年美国失业人数近320万人,到1933年上升为1800万人,平均每3个工人中有1人失业,而半失业者不计其数。经济的严重衰退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方面是产品积压,牛奶往海洋里倒;另一方面是居民普遍入不敷出,饱尝饥饿之苦,病死、饿死和冻死人的新闻天天皆有。总之,这场“灾难”是空前“广泛”而“深重”的。
      而此时,一向做慈善工作的民间慈善团体,因为缺乏富人的经济支持,经济来源断绝,无法再继续提供服务。各州则因为公民无法纳税而收入大受影响,州政府也实在无法照顾自己的居民。此时,只有公共机构,只有最具权威的联邦政府才可能力挽狂澜。并且,在这个时候,大家领悟到贫穷不是个人可控制的,个人的贫困并不完全是由个人因素所致,因为,事实上,当时很多人愿意去工作,而社会没有工作给他们做,因此,人们对福利的看法也改变了,他们开始要求国家照顾国民的生活,保障他们的人类基本需求——饱、暖、宿。
      然而,当政的胡佛总统却根本看不到这一点。虽然经济危机之下,他在1930年秋建立了总统就业紧急委员会,1931年又建立了总统失业救济组织,1932年还签署了《紧急救济和建设法案》,
      授权联邦政府贷款给各州3亿美元用于救济失业者。但是这些措施如杯水车薪,难以为继。大危机中,胡佛总统把“无情的个人主义”调整为“合作的个人主义”,推行自愿合作的自由放任主义理论。他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来进行,反对由联邦政府直接救济失业工人,反对制定失业保障法律,认为失业保障不符合“美国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个人主义的首创精神。
      随着危机的加深和蔓延,阶级斗争异常尖锐,1930年3月,各大城市爆发了128万人抗议失业的罢工。在1931~1932年间,美国工人举行过两次各100万人进军华盛顿的反饥饿大游行,强烈要求政府提供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由于联邦政府的无作为行为,到1933年春,全国面临着骚乱、暴动甚至革命的危险与威胁。许许多多穷困潦倒、挣扎在饥饿边缘上的人们对于应对这种悲惨境况负责而又几乎无动于衷的政府与制度的蔑视与敌对情绪在与日俱增地蔓延着。就在此时,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获胜,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   三、罗斯福“新政”与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出台
      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竞选的双方是现任总统胡佛和民主党候选人、时任纽约州州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他提出“新政”的改革措施,在竞选中成功胜出,于1933年3月4日,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
      上任后,面对严峻的社会局势,罗斯福立即着手施行“新政”,果断地处理经济危机。“新政”大体上分为两大阶段:从1933年3月罗斯福就职到1935年初为第一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为第二阶段。
      “新政”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复兴,即医治由于严重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提出一些复兴经济的法案和计划。第一阶段“新政”在扶助工农、抑制资本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到1935年初,失业人数从1933年初的最高点减少了400万人,资本收入从1933年以来增加了6倍,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这基本上扭转了罗斯福上台时,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濒于崩溃的局面。
      但是,该阶段“新政”把重点放在消除生产相对过剩上,采取的多为应付危机、复兴经济的权宜之计,因此,它对美国经济复兴的刺激作用是有限的,而且得益者主要是大企业主和大农场主,工人的就业、救济和组织工会问题,小农、佃农、农业工人、老年人等的贫困问题,还解决得很不彻底。所有这些,就引起了1934年到1935年初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1934年成为美国劳工运动史上最有决定意义的年份之一,共发生罢工1856次,参加罢工的约有150万工人。到1935年,罢工浪潮仍然继续,共发生罢工2014次,参加工人达117万人次。
      面对持续不断的工人运动,罗斯福政府意识到必须从长远利益考虑,采取有效措施,来满足广大工人的权利需求,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全。另一方面,在解决危机的实践中,罗斯福总统逐步提出了系统的“安全保障社会化”理论。该理论强调:在工业化社会中安全福利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把全国男女老少的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福利保障的方式需要根本变革、联邦政府应负起社会福利保障的重担。此后,美国政府开始策划一个从长远利益出发的、周全的社会保障来保障人民未来的生活。就这样,到1935年8月14日一项重要的法案——《社会保障法》诞生了。
      该法案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法案共十章,最重要的是规定了老年人保障、失业保障和未成年儿童的保障。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的出台是众多社会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9世晚期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和繁荣,但美国政府却并未利用这雄厚的物质条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下,阶级斗争异常尖锐,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才不得不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出一项对策,也就是《社会保障法》,以满足广大民众基本权利和生活的需求。从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的诞生不难看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留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
      作者简介:
      于敏,女,1962年6月5日出生,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太原57中高中历史教师。
      参考文献:
      [1]黄安年.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刘绪贻,李生茂.美国通史(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丁溪.美国经济.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
      [4]黎帼华.美国福利.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5]周宝妹.社会保障法主体研究:以利益平衡理论为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哈里斯.社会保障法.李西霞,李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七中学)

    推荐访问:社会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