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_学好语文应重视好习惯的培养

    时间:2019-01-08 03:30: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叶圣陶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还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可见,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会受益颇多。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才能学好语文。
      一、培养朗读背诵的习惯
      宋代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他们懂得抓住“读”。可是,现在的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看看而已。其实学习语文首先要出声朗读、熟读,以至背诵。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字正腔圆,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颠倒,不破句,语气自然流畅,抑扬顿挫,富于表情,这不仅仅是一种美感的享受,重要的是比默读更能增强记忆和感知效果。另外,朗读是多种感觉器官参与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层次脉络、表达方式、思想感情都会在无形中影响读者,不仅可以帮助读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爱憎感情,准确把握作品的谋篇布局,等等,而且可以帮助读有效地提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久而久之,语文水平就会提高。朗读是基础,成诵是关键。我们虽反对死记硬背,但也不可“矫枉过正”。如果脑子里没有因背诵而形成足够的积累,别说写文章会是满篇空话,就是平时谈吐也会让人瞧不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才是文化人应有的素养。所以对课文中优秀的诗文名句,对课外阅读中精美的篇章文段,一定要下功夫背下来,背下来之后,那些储蓄在大脑中的信息才能变成自己能随时驾驭的知识,进而形成语文能力,并终身受益。
      二、培养工整书写的习惯
      虽然文章的内容决定形式,但是拙劣的形式势必会使内容受到损害。书写规范工整,字体端正,字迹清楚,卷面清晰,既能让读者准确认读全文,又能给人一种美感并有“先声夺人”之妙。所以书写万万不可马虎,一定要精益求精,写字基本功较好的,应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在字体端正、字迹清楚的基础上,力求把字写美观;写字基本功较差的,应在加强汉字基本功练习的同时,务必把字写清楚。前者切忌故意卖弄,写得龙飞凤舞;后者不要自惭形秽,羞羞答答。近些年,由于受港台影视的影响,有些同学写繁体字,这是不好的习惯;使用已经废弃的简化字,也视为错别字。所以还要做到不用繁体字,不写废弃的简化字,做到工整、规范、美观、大方。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形象凝练地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水平的高低,与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很大关系。实践证明,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是阅读广泛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阅读课外书籍,阅读面太窄,语文素养自然难以提高,作文质量也低。课外阅读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一点一滴积累所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要有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要保证阅读的量,就要保证阅读的时间。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既能拓宽视野,又能增加知识积累。阅读还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读书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可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阅读方法,区分该读什么,不该读什么;先读什么,后读什么。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和略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细读和精读。清代的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分为五类,他认为:“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我国台湾的陈占卿把中学阶段课外阅读的书籍归为12类:本国名人传记、外国名人传记、中国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古今名人书信、社会科学论著、自然科学论著、学术思想性论著、名人札记、古今名人言论、其他学科论著。从每一类中选择若干本有代表性的作品去读,养成读好书的习惯,语文水平就会慢慢提高。另外,还可根据阅读的不同目的,采用学习性、鉴赏性和消遣性等多种不同的阅读方法。
      四、培养经常动笔的习惯
      课外练笔,一直是语文教学大纲倡导的内容之一,中学生课外练笔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教育家叶圣陶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反复阐述过,他分析说:单靠教师出题每周一作,未免回数太少,不能收到充分的效果。因此,“要练习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须课外作文”。他认为,“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动手写出来,这是学习上必要的习惯”,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可以是提要式、摘录式和心得式等,也可以多种形式交叉使用。同时要坚持写日记,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察有所感,心有所得,及时记下来,以备日后选用。多写才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
      五、培养勤于查正的习惯
      在预习和阅读写作时常遇到困难,要马上或其他工具书,千万不可蒙混过关,自欺欺人。否则就容易读错、问错、用错,闹出笑话来,甚至误了大事。中学生应有的工具书至少包括《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勤查工具书,学生不仅可以顺利解决阅读和写作上的一些障碍,而且可以懂得许多文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扩大知识面,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六、培养反复修改的习惯
      有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虽不一定全对,但它确实道出反复修改的重要性。修改是写文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措施。要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就要学会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验,草稿写出来了,又写了第二稿,第二稿推翻了,又写第三稿。经过几次,最后才完成。第一稿第二稿好像白费力气了,其实不然,没有第一稿,就没有第二稿、第三稿……尽管中间经过曲折,水平都在回旋曲折中提高了。这就是修改的效果。
      修改不能只搞形式,只停留在增删个别字词和几个错别字上。要从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修辞方法、段落层次、过渡照应、题材修饰、审题立意、语言风格等多方面,认真地全方位地字斟句酌地推敲和修改。只有这样才能改出精品来。
      七、培养预习过程中的习惯
      预习是作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为“教读”做好准备的过程,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习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应自觉养成以下良好习惯:(1)勤用字典、词典,遇生字新词不查明不放过;(2)阅读课本,简要分析课题、结构、文体、选材;(3)注意“思考和练习”,从整体上感知全文;(4)初读课文,勾划圈点,质问存疑,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八、培养教读过程中的良好习惯
      教读,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读,教师的“教”必须落实到学生的“读”上,也就是在学生粗略地“看懂”的基础上,稍加读法“指点”。在教读过程中,学生应注意:(1)揣摩重点词语内涵,体会深层含义;(2)指出重点语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想;(3)课堂听讲时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讨论、质疑、释疑,更深层次理解课文;(4)品味精彩片断,悟出语言运用的妙处;(5)勤记笔记,听讲、思考和笔记三者结合。
      九、培养语文练习过程中的良好习惯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实践―认识―再实践”这条认识链上的“再实践”,它可以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因此,应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1)重温课本和笔记,理清课文脉络,总结文章知识点,总结学习得失;(2)独立完成作业,杜绝边作业边翻资料的坏习惯;(3)和别人交流学习心得,遇到问题,主动请教,不弄明不罢休;(4)每日完成适量基础知识和课外阅读的书面练习。

    推荐访问:学好 语文 重视 培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