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家访记录

    时间:2018-12-27 03:31: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宏伟目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大课题。大批农民工外出后,农村留守儿童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学习状况等方面出现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从农村教育投入、经济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强化父母责任、动员社会力量等方面,共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人们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话题之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本质上说,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必须能够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巨大,多达2000多万人,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1]因此,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作为党和政府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直接体现,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经被列入政府工作目标。[2]留守儿童是农民的希望,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亿万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我党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多数留守儿童父母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储备子女学费,使孩子能够享受到较好的学校教育而外出务工,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指导和教育,使孩子在学校、社会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思想、道德、心理、学习等诸多方面出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留守的儿童政治思想观念模糊不清。
      由于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思想观念淡薄,对人生价值、奋斗目标没有清楚的认识。由于受父母对金钱过分追求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功利化、庸俗化,注重金钱的价值,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过多地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愿望的满足。
      2.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不高。
      农村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诱惑,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缺乏正确的引导。留守儿童意志薄弱,在受人欺负或歧视时,往往会退缩或攻击,打架斗殴的事情时有发生,容易导致冲动行为,严重时会形成犯罪。湖南团省委对湖南省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18岁以下未成年罪犯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占40%,而在16岁以下的未成年罪犯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50%。[3]
      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多数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安全感,沉默寡言,情绪不稳定,容易引起焦虑和紧张,形成孤僻、自卑的心理,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交流的主动性,在学校较少与同学交往,在教师面前拘谨不安,不愿意沟通,在社会上更是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此外,留守儿童普遍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喜欢背道而驰,对代理监护人和教师的教育容易产生对抗情绪。他们对许多美好的事物产生怀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加剧了他们的逆反行为。
      4.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后果之一是适龄儿童的在校率降低,学习成绩不理想。四川省妇联调查表明,2005年四川省初中阶段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60.4%(眉山市),91%(遂宁市),成绩优良的只有6%(遂宁市)。[4]农村留守儿童大多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部分老人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根本不认识字,无法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帮助,难以承担起学习方面的监护责任。一些代理监护人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的责任,对孩子学习关心较少,把儿童的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断裂,致使部分留守儿童成绩偏低。
      
      三、和谐社会视野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策略
      
      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各行业提供了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建设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巨大贡献。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1.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留守儿童的住宿和学习条件。
      由于农村学校财力不足,教师编制、专业和年龄结构等的限制,大量留守儿童在家或校外住宿,带来教育、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增设学校生活教师的编制,改善农村学校的学习和住宿条件。现阶段,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种良好的探索模式。在政府的财政扶持下,农村学校应努力改善学生寄宿条件,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为留守儿童提供比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
      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吴正德建议,政府要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因地制宜地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从政策上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5]因此,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农村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主要途径。
      3.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制度格局,减少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壁垒。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难以享受与城市儿童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给农民工子女在打工地入学带来多重障碍,因此,改革户籍制度,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6]一方面鼓励城市学校接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另一方面应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在农民工集中地建造民工子弟学校,以帮助进城务工人员解决其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
      4.倡导农村家庭教育,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转变思想观念,不仅从思想上更要从行动上切实担负起对孩子的监护责任,增强教育意识,改善关爱方式,给孩子更多的亲情,从心理、生活和教育等方面给予其更多的关爱;注重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方面,[7]使其逐步形成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合理选择临时监护人并明确临时监护人的责任,尽可能选择文化素质较高、家庭结构完整的家庭,为孩子选择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其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
      5.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多方关爱留守儿童。
      社会各界要整合农村所有教育资源,广泛发动各种力量,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氛围,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强大网络。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成立以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公安等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农村学校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职责,建设优雅的校园和学校周边环境,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弘扬教师的高尚师德,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尊重和信任他们,及时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建立社区专门服务机构,动员社会力量,组建关爱留守儿童队伍,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位留守儿童的详细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活动;创办农村留守儿童指导服务机构,通过各种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临时监护人进行指导和培训。据中国妇女报报道,由于河南省妇联在全省的大力推动,到2007年1月河南全省已创办农村“四老”(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长学校2930多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570多个,提高了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和教育能力。此外,发动社会上的“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参加关心下代工作,因为他们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对整个社会有特殊的号召力,对青少年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和谐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把留守儿童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大幅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减少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数量;依靠国家和政府、学校和教师、儿童父母和亲属,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08.10.13.
      [2]汪明.如何让农民工子女就学路更畅通?[N].中国教育报,2007.4.7.
      [3]徐献红.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12).
      [4]高培文.和谐社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
      [5]翟帆,赵秀红.让农村孩子也拥有花样年华[N].中国教育报,2007.3.12.
      [6]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7]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儿童教育 留守 和谐社会 视角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