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看法_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时间:2018-12-27 03:31: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日渐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该如何整合,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采取哪些措施,本文作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目标 原则 课程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们完全可以有计划有意识地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的基础上,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全方位的整合,从而达到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最终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想对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理想的效果。
      1.情景创设的原则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对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的认识,只停留在简单片面的理解的基础上,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无法名符其实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了他们的负担。要突破这种局面就要创设一个主题相关的、尽可能展现与真实的情景相对应的信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信息技术整合进课堂教学以后,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为课堂教学开拓了新的方法和广阔的前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分析和理解新的学习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得到联系,产生新的认识,同时又能够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这对于那些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2.学生学习为主的原则
      不同的人有着各自的学习方法,也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来决定不同的措施。但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这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中,教师必须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知识,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运用他们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探究学习或辅助学习的媒体,而不是过去那种应试学习的工具。
      3.交流与协作的原则
      交流性原则是指学生的学习往往依赖于学生的活动,信息技术使学生交流与协作成为了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多创设条件(如设立BBS论坛、博客、QQ群等),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协作性原则的涵义是指个人的经验对外部事物的理解是不全面的,有着他自身的局限性,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别人的对比,从多方位多角度比较全面地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让理解更加准确、全面和丰富。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协作方式学习,如讨论、协商、合作等方式,让学习者能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同时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对某些特殊的问题进行探索,相互交流协作和质疑,从而促进学生与学生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让学生在多重观点的对比中产生对知识的新的理解和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协作技能、人格和精神。通过这种协作学习的环境,学生的所有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这样就可以超越自我,朝着有利于建构意义的方向发展。可以说,这种多向交流互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也就是学习者共同体之间的相互的作用过程。
      
      三、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基本课程模式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可是对于不同的学科,信息技术的作用却又是不完全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下面两种基本课程模式:
      1.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习的对象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学习信息技术科学知识
      像物理、化学一样,信息技术科学也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学生应当学习信息技术的科学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构成、程序语言、历史,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2)学习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作为未来社会的公民,学生应当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如开关机器、使用键盘和鼠标、管理磁盘软件等。
      (3)学习信息技术对社会的用途和影响
      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生应当了解信息技术给社会各领域带来的变化及问题,知道信息技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2.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本质基本是一致的。从信息技术本身所特有的特性来看,对教育的支持实际上远不止课堂上演示的。可是目前大部分的应用之所以局限在课堂演示,这和我国课堂教学的传统体制是密不可分的。课程改革是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可以为此提供很有利的支持。
      信息技术的应用最终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学生使用上。有人担心学生使用会对计算机设备提出更多的要求。这种顾虑完全不必要,因为学生的使用并不一定是要每人一台计算机、每一节课都得围绕机器转才能做到。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要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它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尤其我国处于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现代化的背景下,探索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对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
      [3]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整合 课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