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竞争优势与误区|2018民生新闻稿件短篇

    时间:2019-05-21 03:27: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电视新闻中,民生新闻可谓异军突起。各级电视台之所以对民生新闻青睐有加,主要是因为民生新闻这种独特的新闻理念和操作方式可以冲破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重重包围,获得其他节目无法获得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例如在郑州,河南电视台的《小莉帮忙》与郑州电视台的《郑州大民生》就备受关注。归结起来,民生新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理念、内容、地域、播报等方面。
      一、理念优势:做普通百姓的知心人
      电视民生新闻往往被亲切地称作“老百姓自己的新闻”,这其中蕴含着民生新闻贴近民众、服务民众的价值理念。电视民生新闻就是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下,对于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投以热切的目光,它关注着老百姓的生活际遇与生存状态,在意他们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带着人性化的思路贴近民众生活,用平等的眼光报道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
      可以说,“贴近民众”一直是新闻媒体向往的目标与努力的具体方向,而为什么在电视民生新闻这里,节目理念才找到合适的节目形式,电视新闻才被老百姓真正看作自己的新闻?这主要在于电视民生新闻平视的拍摄角度、平民化的采访语式以及对民众疾苦感同身受的评点立场。民生新闻关注着普通人,使他们的利益能够得以保障。
      二、内容优势:聚焦日常生活
      民生新闻的内容优势在于它对准了一个以往在媒介呈现中屡被忽略的领域——日常生活领域。民生新闻的独特在于把新闻由专注于记录国家大事和国家行为转到深入挖掘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领域,去记录百姓的生活状态、生活矛盾、情感困惑,在新闻报道中勾勒百姓生活全景图。
      毋庸置疑,新闻资源已经成为目前媒体围绕收视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时政新闻由于受到“规则”的限制,承载的“导向责任”更为重大,因此新闻媒体利用此类新闻资源的空间有限。而社会新闻千变万化,记者采编的灵活度非常高,正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为民生新闻提供了丰厚的内容资源,民众在生活中的种种遭遇都可以成为新闻,像交通事故、房产纠纷、家庭矛盾、弱势人群的无助际遇等都成为了民生新闻的主要内容。而民生新闻正是通过报道他们的日常生活,力图呈现这些普通而真实的人们充满质感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体验,让新闻变得既好看有用又具有生活所赋予的厚度。
      三、地域优势:区域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
      对于观众来说,电视民生新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可以说,民生新闻对于地域性的强调已成为一种竞争性的策略与价值诉求。电视民生新闻不仅注重选择能展示当地风土人情的新闻场景,还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历史性开掘,包括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民俗风情、审美情趣等。于是,当地的城市特色、市井人物、历史遗迹、地域性的历史掌故都成为可开采的文化资源,以唤起人们对特定历史阶段的地域文化印迹的联想与认同。
      四、播报优势:“说新闻”带来亲切感
      民生新闻就是以其独特的“说新闻”的方式深入观众灵魂深处。“说新闻”是“亲昵体裁”,能触及观众灵魂深处。与纸质媒体相比,电视能有效地消除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沟通”。主持人是“民生新闻”节目的核心,在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河南电视台《小莉帮忙》的主持人贾团长就是一位有独特个性的主持人,首先,“自己人”的形象很讨巧,让主持人与市民“沟通”很容易,让老百姓感到亲近,就在老百姓身边;其次,“说新闻”的方式暗示着他与观众的平等性。以前的播音员持着“我播你听”的观念,抑扬顿挫、字正腔圆、照本宣科地为观众朗读新闻稿,这种方式给观众的感觉就是盛气凌人、不可靠近的,现在的民生新闻把重点放在“怎么说”,而不是“说什么”,“真实”的播新闻的方式就是在暗示观众:“我和你之间零距离。”
      无可否认,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电视新闻的常态,与原来追求大而全且形而上的新闻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民生新闻自诞生以来却始终缺乏一个准确的定义,以至于部分民生新闻相继走入误区,成了“市侩新闻”,通篇充斥着邻里纠纷、街头闹剧、奇闻趣谈等等。这样的新闻虽然有其可视性,但其权威与公信却大打折扣,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民生新闻绝非街头闹剧
      因为电视新闻快捷、直观,相对于纸质媒体而言,其受众更广,影响力也相应更大。然而电视艺术却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特别是对于新闻而言,它不能像纸质媒体那样留存供人回味,而使受众获得长久的、可持续的感受,新闻一旦播出就意味着结束。民生新闻更是如此,虽然事关民生小事,但部分面目可疑的“民生新闻”却显得先天缺“钙”,其原因就在于新闻选题太过于迎合观众而显得琐碎、浅显。部分民生新闻中最常见的题材就是街头闹剧,比如打架、跳楼、纠纷等等,这些新闻也许对电视台的收视率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却不具备其他价值,还极有可能陷入低俗化的误区。
      民生新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新闻?笔者认为评判的标准应该是看这条新闻是否是受众真正关心的新闻,是否能引起社会反响,是否真正在关注民生。电视传媒采用平民化的视角后,摄像机真正应该面对的是社会的真实状况,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将新闻做成一面社会的反光镜,将新闻的监督权与话语权交给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要以街谈巷议、张家长李家短、奇闻怪事等作为自己的噱头。
      (二)客观报道,防止新闻异化
      在报道新闻事实时,有的记者为追求收视率的轰动效应,竭尽所能变换招式,以主观意识片面解读新闻事件,使得新闻事件本身的逻辑力量被淡化,甚至被异化。还有的记者总是站在一个裁判的位置上,一旦把握不当就导致报道失实,引来大量麻烦。
      民生新闻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其采访对象往往是社会底层相对“弱势”的群体,而采访的事件,又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面对这些“弱势”的采访对象和这些“公说公有理”的新闻事件时,记者无疑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很容易造成记者身份的错失,以至反映事件不客观,盲目情绪化,甚至产生信息误导。当前,对于如日中天的民生新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效地评判其应有的价值取向,避免被记者武断的话语权垄断,而应准确地找到自己真实的位置。
      (三)真实全面,事实不容戏说
      民生新闻出现后,新闻似乎就褪去了它神圣且神秘的光环,由原来的高不可攀变成了如今百姓人家的喜怒哀乐。然而,正是由于民生新闻题材多为市民生活小插曲,加上有的主持人无端戏说,使得部分新闻表现出“娱乐化”的倾向,新闻应有的权威与风骨变成了无厘头的搞笑版本。事实上,民生新闻所改变的应该只是新闻单位由抬头望天变为低头看路,好新闻的价值与取向不应该变,新闻的主流思想性质也不应该有丝毫改变。
      如今,随着民生新闻的“泛娱乐化”,部分“新闻”更是变成了老百姓八竿子都够不着的明星绯闻逸事。媒体不厌其烦地追星自然是出于收视率的客观需要,但记者将追星新闻做得“烩不厌精”,则很容易使受众产生民生新闻名存实亡的想法。而这些新闻本身由于受其新闻性的局限性,媒体在制作中也就加入了大量的特技动画、灌音乐、加评论等等,将一条明星日常活动的简短信息做得声势浩大,下大力气制作这样的新闻是有悖于民生新闻初衷的。笔者认为,在民生新闻的制作过程中,不要加入太多大杂烩式的东西,调料与主食应该分清,让新闻事件本身出来说话,真实、全面、权威的新闻才是吸引观众最大的本钱。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并有效避免电视民生新闻可能出现的种种误区,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使民生新闻认准方向,把握大局,真正为民,越走越好!
      (作者单位:中原文化艺术学院)

    推荐访问:浅析 竞争优势 民生 误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