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论政府公信力建设】政府公信力建设

    时间:2019-05-19 03:32: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展开,指出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要求,是社会诚信建设的核心。从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公共政策、政府绩效评估、政府信息资信和政府官员行为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决策机制、推行政务公开、进行行政问责和提高公务员素质等建设政府公信力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公信政府 政府公信力 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矛盾错综复杂并日渐凸显的关键阶段,政府公信力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政府公信力缺失将通过负面示范性效果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因此,提升政府公信力,构建公信政府,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前进和和谐发展。
      一、 政府公信力与公信政府
      (一)政府公信力建设反映了时代发展中人民群众的需要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一种反馈,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1]。
      政府公信力建设反映了时代发展中人民群众的需要:首先,人民需要负责任的政府。政府应当言而有信,履行职责,果断处理各种危机,及时回应民众要求。其次,人民需要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人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再次,人民需要依法行政的政府。政府行为应当根据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精神来为人民服务,避免文件和领导讲话大于法的现象,要让民众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并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最后,人民需要透明的政府。人民的利益需求创造了政府,政府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满足人民的需求,因此政府满足人民需要的措施、过程、方式等都应当为人民所了解。
      (二)公信政府是人民信任和满意的政府
      公信政府是有公信力的政府,是人民信任和满意的政府,它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和公众对政府行政管理持有的信任态度[2]。首先,有公信力的政府能在复杂的社会风险中维持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成为整个社会稳定的中枢。其次,有公信力的政府使人民相信其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并在这种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动态平衡关系。再次,人民和政府相互的信任使人们打破界限,进行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最后,有公信力的政府能敏锐而正确地抓住人民对政府公信的判断,根据广大人民切身需要决定政府职能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维持政府的公信体系。
      二、 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是比较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政府推动下取得的。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不足和下降趋势[3]。
      (一)依法执政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的根本治国方略。但是政府在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存在行政权不受法律约束,权大于法的现象。权力的腐化是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的致命性因素[4],如陕西“华南虎事件”、河北“三鹿奶粉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等都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另外,政府在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存在错位、越位现象。如政府部门在经济活动中随意干预企业的行为,或以政府的名义从事独立的经济活动等,导致机制的扭曲和市场秩序的紊乱,这些执政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二)公共政策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政府公共政策公信力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公共政策立场偏移。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时把本地方、本部门或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置于特殊地位,不能让每个市场主体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扰乱市场秩序,以谋求特殊利益。二是公共政策与民意相背。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违背民众利益和意愿,人民不满意,不赞同,不答应。三是公共政策责任机制不健全。当政府盲目制定出某些脱离实际的公共政策并造成严重失误时,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当事政府往往推卸责任,愚弄群众。四是公共政策变动性大。“一个班子一套政策”,公共政策变更的随意性导致民众无法对政府的行为做出合理的预期。五是国家和地方公共政策的不一致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导致民众因国家公共政策体系的相互矛盾而逐步失去对公共政策的信任。
      (三)绩效评估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绩效评估机制在政府公信力建设中问题突显。政府绩效评估的意义受到公众质疑,评估标准单纯以经济增长数字为依据,局部短期利益成为各级政府追求的目标,为了在考核评估中脱颖而出,不顾甚至牺牲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社会全面发展,使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对立情绪不断增加。如一些官员为达到个人升迁的目的,大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但在绩效评估中这样的行为人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引起公众的抗议和不满。
      (四)信息资信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民众对政府资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一些政府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被刻意忽视或有意模糊,甚至恶意封堵政府信息,虚报浮夸社会经济发展数字;或者在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以后,政府故意虚报、瞒报、漏报、统计数字不准确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公众对政府资信持怀疑态度,造成政府工作被动。
      (五)官员行为公信力存在的问题
      政府官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工作报告中披露,2011年全国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464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524人[5]。这些官员的行为在民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使政府公信力不断受到民众的拷问。
      三、 政府公信力建设和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决策机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决策是行政行为的起点,要做好政府公信力建设必须健全决策机制。一是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在决策过程中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思想、理论和技术,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各种决策权力形成有效制衡,使公共利益在政策内涵中得到充分体现。二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在决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定的程序、规则和方式,集中各方智慧,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使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利益得到最充分和客观的表达。三是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坚持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的基本原则,决策的整个过程都必须严格遵循法律制约,决策的各个环节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防止和克服言重于法、权高于法、情大于法等错误倾向,确保决策依法进行。   (二)推行政务公开——政策制定透明,公众参与增强
      信息公开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的有效途径。政府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政府机构职能、人员配置、行政程序、行政开支、执法依据、会议活动及文件资料等信息都应当公开和便于公众查询,政府的决策过程因此也应当使公民知晓和参与。要做到政务公开,首先要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其次要推行电子政务,构建无缝隙政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网上办理审批、缴费、咨询、办证、监督以及联网核查等事项。最后要增强公众参与。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加以规范,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三)加强行政问责,完善绩效评估
      制度是公信力的根本保障。第一要加强行政问责。对政府工作人员,要明确界定行政责任和部门分工,健全岗位责任制。落实对政令执行不力的责任追究,落实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追究,落实对损害群众切实利益行为的责任追究,落实对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不力的责任追究。第二要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政府绩效评估是对政府行为的控制,是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监督与考评,是引导政府及其公务员树立正确导向、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前提和基础。要完善绩效评估,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强化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指标及权重,传递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深层理念。其次要完善评估内容,政府绩效评估不但要对政府的经济绩效进行评估,还要把民生、环境保护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估,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第三要将政府绩效管理与行政问责有效结合。通过发挥政府绩效管理的诊断、监测和评价功能,使问责的关口前移,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问责体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时代自律,从而获得民众更多的信任[6]。
      (四)提高公务员素质
      行政人员的行为体现着政府的执政理念,政府公信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人员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他们的诚信度如何,对政府信用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7]。因此,提高公务员素质,树立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的理念,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非常重要。一是行政人员不能满足于按章办事,而应主动热情地提供服务,以诚信的言行去树立自己的形象和维护政府的形象。二是要推行公共服务承诺制,建立政府信用评价机制,作为公务员考核、任免的依据。三是要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反对 “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四是要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做好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公生明,廉生威”,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必能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四、 结语
      政府的政治诚信是立国之基,政策诚信是安民之源,公务人员的道德诚信是为政之本。“信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主观愿望[8]。”在民众和政府之间构筑一座信任的桥梁,时刻铭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需要一届又一届政府和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做好。
      参考文献:
      [1] 薄贵利,十大因素影响政府公信力(政声)[N]. 人民日报, 2008-11-05(12版).
      [2] 陶学荣,政府政策执行力与公信政府的构建[J]. 江西社会科学,2007(09):225-229.
      [3] 刘毓,略论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及对策[J]. 前沿,2009(13):150-153.
      [4] 朱卫卿,权力关系视角下的政府公信力建设[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06):36-38.
      [5] 曹建明,《最高人民检查院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1-3-20 (02版).
      [6] 张旭霞,论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途径[J]. 南京社会科学,2006(07):50-55.
      [7] 周红,政府公信力:服务型政府的基础[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58-61.
      [8] 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J]. 海南:海面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方丹(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当代社会发展研究

    推荐访问:公信力 政府 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