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议题式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08 03:24: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学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点在于:明确目标,把握过程,教学反思。通过《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能较好地示例这些要点的落实措施。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39-02
      2011年我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核心内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有重要意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法观点,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含义;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结合生活实例,运用上述原理,分析气候等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自觉维护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各种条件;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等爱国情感和团结互助、崇尚科学等正确观念。
      一、创设情境导入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教师用一系列日本被地震、海啸袭击后满目疮痍的图片展示出自然灾害带给人类的伤害,并配以深沉的背景音乐。在图片播放的同时,教师观察到学生的表情从惊讶到震惊再到沉重,说明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伤害力和破坏力。看完图片,教师就此导入课题:大地震及其引发海啸等次生灾害的发生,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主题教学过程
      直接引入知识点,学生找出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学生们结合日本震灾说出了很多联系:地震引发海啸,海啸使得日本的核反应堆发生泄漏,我们国家出现了抢盐的热潮,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对日本进行援助,日本经济因此大幅滑坡等等。教师及时利用学生们在举例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并引出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
      (一) 联系的普遍性
      教师利用学生们举出的例子,因势利导,导出联系普遍性的三点表现:第一,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在此问题上,教师应强调,虽然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务必要让学生们走出认识误区。
      (二)联系的客观性
      在这次灾难中,很多联系我们不希望它出现,但却无法阻止它的发生,比如地震引发了海啸,海啸又毁损了核电站的反应堆,这说明,联系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把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叫做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就联系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给学生时间自己看书,理解两种联系的含义。这是本课的难点,在突破难点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学之后,教师播放视频,(视频时间3分39秒)回顾日本大地震爆发时的惊险情景。在播放前,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地震带来了哪些自在事物的联系?地震又使哪些人为事物的联系遭到了破坏?这样就让学生有目的性的观看视频,并从中获取与知识有关的有效信息。视频观看结束,学生踊跃地发言,指出视频中的路面塌陷、洪水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河堤决口等现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房屋倒塌,道路受损,通讯中断,核反应堆泄漏,股市大跌,经济滑坡等现象是遭到破坏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在学生分析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对自在事物联系和人为事物联系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创设情景,巧妙设置问题,成功突破了难点
      3.联系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灾后重建事实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由上一问题顺利引出解决办法,这也是教材P56相关链接的知识部分。
      在日本大地震爆发的前一天,我国云南盈江地区发生了地震,在前一个月新西兰发生了地震,在2010年智利发生过8.8级大地震,再往前推,就是我国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近年来,地震频发,自然灾害明显增多,使得一些世界末日说法甚嚣尘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根据玛雅预言而制作的灾难电影《2012》。教师出示电影海报与剧情介绍,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抓住机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异常热烈,教师此时深入学生中间,注意了解和搜集不同的观点,并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展开争论。持否定态度的同学认为电影的拍摄是根据玛雅预言,再加上了制作者的大胆想象和特技的夸张表现,但并没有科学的根据,世界末日的说法不足信。而持相信态度的同学则指出,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与人类大肆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人类仍然不注意保护环境,肆意破坏生态平衡,那么世界末日可能真的会到来。争论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教师趁热打铁,充分整合学生们争论中所产生的教学资源,总结归纳:《2012》告诉人们,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对事物联系的认识不能主观随意,不能只从事物表面的眼前的和直接的联系出发,而忽视了事物的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一问题的处理,既解释了教材中P55最后一段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又由此引出下一个知识点,联系的多样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的展示,我们充分领略到灾难带给人类的伤害,也显示出自然的强大和人类的渺小,但作为有着主观能动性的人类,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应该重振旗鼓,恢复重建。由日本的地震,联系我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回忆并且思考,面对灾难,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讨论小组,分别从三个角度讨论问题:①我国政府如何应对此次灾难?②国际上对此作何反应?③我国人民如何应对灾难?讨论中学生们积极思考,集思广益,并由小组长负责搜集和整理集体智慧并发言。我国政府积极应对,紧急调动部队抢救受灾群众,并且抢修道路,安置灾民,调动救援物资;国际社会给予积极的支援,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帮助;灾区人民坚强地开展自救自助,全国人民都伸出援助之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教师进行归纳和知识的提升: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教师在此一定要不失时机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渗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反思
      第一,本课以生活情景为起点,从不同角度精心设计问题,构建“观察体验生活→思考探究问题→感悟理解理论→回归指导生活”的教学路径,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重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相统一,紧贴学生生活实际,轻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第二,注重适当拓展学生思维,结合日本大地震,《2012》世界末日说等事件,增强了联系客观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联系客观性相统一、注重联系多样性等难点哲学理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好地实现了知识、能力、价值观相统一的“三维”目标。
      第三,本课采用了新颖的时政材料和经典事例作为生活情景,内容丰富充实,呈现形式图文与视频并茂,生动灵活多样,并且以日本大地震为主线,思路清晰而不繁杂琐碎,自然渗透了时事教育,体现了政治教学的时效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体现出政治课所承载的德育功能,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世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