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人类学视阈下贵州民族旅游的开发策略探析|人类学都能找什么工作

    时间:2019-04-09 03:22: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与国际化更为紧密联系。过去旅游曾经是富者的特权,现在已经为平民百姓普遍享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民俗旅游则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和世界第四大出境旅游的客源地国;同时,中国国内旅游蓬勃发展,游客将达到20亿人次左右,成为世界第一目的旅游大国。预计2030年前后,中国必将成为世界旅游的强国。旅游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亦或“麻烦”,在社会文化的变迁中它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引导它,从而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优势互补的贵州民族旅游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共有48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共有18个。贵州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的比重为12.4%,居全国第3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37.8%,居全国第5位。
      多民族地区与欠发达、欠开发的社会历史背景,山地的阻隔和交通的不便,使贵州保留了弥足珍贵的多样性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宜人的海拔和气候、珍贵的地质遗迹、繁多的生物种类,使贵州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史前文明、夜郎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产生重要影响的长征文化,使贵州形成了地域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贵州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军事文化等多种形态的文化交错在一起,构成了贵州文化蔚为大观的“文化库”。文化多元并存,文化原生性、完整性强,是贵州文化的极为突出的特点。
      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贵州开发民族旅游提供了厚实的基础。民族旅游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自然旅游和文化旅游,是一种感受他者文化的旅游方式,它具有民族性、神秘性、草根性、参与性等特征。美国著名的旅游人类学家柯恩将“民族旅游”定义为:“针对政治上、社会上不完全属于该国主体民族的人群,由于他们的生态环境或文化特征的旅游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观光旅游”。与民俗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不同,民俗旅游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事务或民俗活动为开发对象的旅游类型,民族文化旅游则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文化为旅游资源,利用民族文化开发旅游项目,不单是狭义的少数民族文化,还包括主体民族文化,由于民俗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承载体,因此民俗文化旅游是民族文化旅游较直接、外在的表现形式。民俗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都属于文化旅游,主要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仅是民族旅游资源的一个主要部分而非全部。民族旅游主要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包含了民族文化旅游和民俗旅游的部分内容,但又不仅限于此,民族旅游除了文化旅游的内容之外,还涉及自然旅游,是文化旅游和自然旅游的结合,异地开发的民族旅游产品不属于民族旅游,比如深圳的锦绣中华。
      贵州的少数民族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自然的环境中,受社会约束较小,长期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因此文化更加符合人的自然状态,更加无拘无束,少了很多人为性和体制化的刚性限制,在这些文化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更为和谐,人的内心更为宁静。民族分享着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国民性格,又拥有他们生活的社区这个族群所共有的特征,并拥有本族人所具备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并构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每一个民族文化就是一个社会规范体系,生存环境的多样化使其文化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在相隔不到100公里的西江苗寨和郎德苗寨就看到了苗族文化的多样性,比如,西江的铜鼓是放在鼓藏头家里,作为最神圣的祖鼓秘密存放着,而在郎德我们已看到铜鼓已用来表演,天天露脸,场场出台,人们在铜鼓声中欢声笑语。
      可见,贵州民族旅游资源的核心优势是自然、人文生态的原生型、多样性,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和价值大,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俗习惯、民族艺术和手工制品等都独具特色。
      二、贵州民族旅游面临的两难选择
      人类学者认为旅游是个人生命中的一种经历,它具有消费性、休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旅游可能是一种朝圣者的出行,也可能是公务与享乐结合起来的旅行,但更多时是一种“闲暇的旅行”。旅游的远近不仅同旅游者的身份有关,也同旅游目的地的状况有很大关系,旅游活动不仅仅是游客个人的事情,就如戏剧一样,旅游者是主体,戏剧中还包括各类东道主、交通运输和导游人员以及那些使旅游者成行的人们,各种要素之间的构成了多种关系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固然会牵涉到很多经济交换行为,但经济只是旅游的“外壳”,或者说是旅游的支撑条件,文化才是旅游的“内核”,旅游是一个文化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旅游本身并非“单一的实体”,而是一个模式,一个体系,它不仅自身具备系统特性,同时也与一个更大的系统构成一种语境。在这个语境中,人们参与的一个主要动机就是要观察、了解和体会不同于游客日常生活的样式和文化差异。
      如果从旅游者的视角出发,我们关注的不是“人们为什么要旅游”,而是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旅游是更有意义的文化体验。但我们从供方的视角出发,那么旅游给旅游目的地区带来的社会文化变迁,比如:旅游与涵化、旅游与发展、旅游文化与商品化、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重建等问题。于是,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面旅游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发展;二是旅游被认为是旅游目的地的掠夺者,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先导。我们无论从旅游者还是旅游目的来进行研究,都会发现民族旅游面临着两难选择。
      一方面,贵州的交通条件和旅游基础设施日益改善,贵州的民族旅游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并具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旅游业也成为贵州经济发展中的一支强劲力量,但是,贵州的民族旅游自身存在着多样性和分散性,旅游业的发展又落后于市场的成熟,投资匮乏和本地市场的贫弱;民族旅游满足于传统资源的罗列和整理,对资源优势的产业转化认识模糊,落后于旅游者的要求,因此,旅游业需要在产品供给方面创新。

    推荐访问:人类学 探析 贵州 策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