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_历史课堂启发式教学的技巧

    时间:2019-02-06 03:30: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艺术之一,历史课堂中应充分运用。
      关键词:历史课堂;启发式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64-02
      
      励志法。在教学中运用种种形式,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方法。历史学科有丰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如通过讲成语故事:凿壁偷光、悬梁刺股、铁杵磨成针、映雪夜读,让学生懂得许多古人刻苦攻读,终成名人,激励学生。又如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了读书,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他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他顾不上休息,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努力读书。以后,也是为了这个目标,他忘我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精力。鲁迅认为需要学的某一种学问,便埋头专门钻研,坚持不懈,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通过这些名人故事激励学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前进的精神支柱,是持久不衰的学习动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首要方法。
      明理法。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科、学习这一堂课的重要作用、意义、任务和要求,例如在上必修一之前,我们可先向学生讲明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对本模块的学习目标的规定:让学生知道通过对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的了解,其目的在于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我种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他们学好历史的雄心壮志,这样学生才能志趣强烈、劲头十足。
      激情法。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理学表明:那种开朗的、乐观的心情,是滋养思想大河的生机蓬勃的激流,而苦闷的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动之以情”,并通过激情为“晓之以理”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景,使之受到感染与陶冶。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课,先播放《义勇军进行曲》,使学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的震撼;(2)用有趣的或饱含激情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感情的涟漪,引起他们对“理”的探索。如上《人类文明的引擎》,我讲述我小时候生活的理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走路不用腿,吃饭不用嘴”等,如今实现了多少?为什么会实现?把学生带入思考的境地。(3)通过能引起学生丰富想像的物品,激发学生思考。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讲到服饰变化时,我展示一件中山装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中山装是怎么来的,它体现的政治理念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得知中山装是孙中山提倡的。它依据“礼、义、廉、耻”定前身四个口袋,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依据五权分立原则,前身改为五粒纽扣;依据三民主义原则,将袖口定为三粒扣;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这样通过学习把服饰与三民主义紧密联系起来;(4)以情动情,用教师的情来打动、感染学生。如《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课导入时,我讲述:1928年,胡佛在竞选美国第31任总统时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并且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研讨法。教师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之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带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诱导下的研讨,一步步地求出问题的答案。如列强入侵是怎样践踏中国的国家主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是怎样一步步加深的?我设置5个问题:①《南京条约》有哪些内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了哪些方面的主权?哪些条款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②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③《马关条约》后,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偏偏在《马关条约》后,列强开始大规模的资本输出?④《辛丑条约》的内容有哪些?对中国构成哪些危害?⑤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其突出特点是什么?条约中哪一项内容突出反映了清政府已变成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通过这样步步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列强破坏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南京条约》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比法。历史教学比较法,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强烈、鲜明的对比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讲述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时,引导学生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分析对比,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更多地被用于节日敬神的烟花爆竹;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却被用于求神问卦。反观欧洲,却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造出具有杀伤力的武器,不仅推翻了本国腐朽的封建制度,更征服了其它民族和国家;用指南针,开始了殖民扩张以及对世界的征服。最后,清王朝越来越腐朽没落,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究其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落后的小农经济、保守愚昧制约了科技的应用和创新,导致被动挨打,落后于世界潮流。
      设疑法。“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教学成败的关健。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陆九渊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讲述中美关系的解冻,我设置3个问题,①日内瓦会议中,为什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拒绝同同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②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③中美关系的突破对中美双方和国际格局有何影响?通过设疑,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寻思法。设疑启发重在“疑”,即通过新旧知识的矛盾,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悬念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寻思启发,则重在“思”,即通过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解决悬念来启发学生。如讲述分权与制衡时,我通过师生互动来解决这个问题。分权具体指什么?“立法、行政、司法权三权分立”。我们把“制衡”这两个字拆开,“制”具体指的是?“制约。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行政、立法、司法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那么“衡”呢?“平衡”。平衡是什么呢?大家想想我们刚学过的联邦制中的中央和地方关系。“平衡中央和地方的利益”。这样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考顺利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课堂中使用启发式教学要注意:①要注意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②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③要把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相结合。

    推荐访问:启发 课堂 式教学 技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