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让学生在读书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时间:2019-01-07 03:21: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不论是教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的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受教育者做学习的主人,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探索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和张扬。下面我就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些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涣散,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尽可能地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真情,放飞思维,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一、以读为本,培养语感
      语感训练是语文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说它是一个重要任务,主要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是母语课程,重在实践和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对语言有一种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能根据语言的特点,准确把握语言的形象、意蕴、情趣,这样才能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目标。培养和发展语感,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阅读实践,在大量的实践中准确地理解和体味语言,从而形成较好的语感。对于一篇优美的文章,坚持以读为主,让学生去欣赏文章的美感,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我通过这样几个过程达到目标:“启读引趣―初读入境―细读自悟―品读体情―熟读积累”。
      1.启读引趣。
      阅读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的兴趣、需要、爱好、动机是阅读实践的前提和保证。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实践中来。比如一年级下册《雨点》教学时,我这样设计:让同学们闭上小眼睛听读一段录音。然后问学生从录音中听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从录音中感受或想象到下雨的情景时,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让学生把阅读训练变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
      2.初读入境。
      对语言情境或形象的把握是语感训练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循序渐进的阅读实践,逐步感知和把握,不能操之过急。在初读时,我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致了解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为后面的感悟、品评、欣赏做好准备。在教学《雨点》时,我指导学生寻找伙伴,把课文自由读一遍,读完后想一想:你从课文中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大家说一说等。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把阅读体验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自读”中感知课文内容,自主地进入语言环境,获得初步的体验和感受。
      3.细读自悟。
      在指导学生细读时,既要评价学生的朗读,又要注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我们不能为读而读,要通过读着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准确理解和体悟能力。
      如在细读《雨点》这课教学中,我这样设计:我们刚才已经一起走进了课文中,大家想一想:这么多的雨点儿是从哪里来的呢?请你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让学生细读,只要学生能找到“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句时,就相机引导学生说说“数不清”“飘落”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在自读或表演中把词语的意思形象地表达出来。在理解2―5自然段时采用类似的方法,以读促悟。大雨点和小雨点对话时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体会不同语气和各自不同的目的。引导学生分析:大雨点和小雨点都来到了哪些不同的地方?他们有什么变化?揭示雨水与植物的关系。
      4.品读体情。
      语言本身的情趣和美感,需要品读才能准确地体味和把握。在品读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看了画面你最想说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然后让学生说出对文中之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运用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5.熟读积累。
      对各种语言材料的不断吸纳和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在阅读训练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增强语言的储备。
      二、还学生自信、自主、自动的学习空间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编写,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充分深入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应顺应儿童的自我需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我实践中、自我体验中去学习语文,去挖掘自己的潜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增强自信心,发挥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小池塘》一课时,我这样设计:
      1.创设情境,自主阅读――敢读,愿读。
      开课伊始,投影出示:作者为什么写小池塘?你想不想到小池塘边去实际看一看呢?此时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把生字宝宝圈出来。然后我声情并茂地把课文范读一遍,并提示学生认真听读,特别注意听生字宝宝老师是怎样读的。这时学生有的在认真倾听,有的在小声跟读。在范读后,我又鼓励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课文读一读。在学生自由读书时,教师在其间巡视纠误正音,并不时对读得好的学生拍头、摸脸表示嘉奖。待学生几遍读了之后,我又安排了一个朗读展示活动,让每一个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展示朗读,比比看谁读得更好,互相提提意见。这样,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小朋友纷纷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大胆底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读后相互交流。最后又请层次不同的学生站起来对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朗读,让大家一起欣赏评价。这样做,我觉得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为孩子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因此在设计目标时不能有统一的标准,要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展示读书。读完后相互交流读的体会,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朗读的体会,展示分享自己的朗读成果。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朗读成果,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主人翁意识,从而产生读书兴趣,敢读书,愿读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充满自信。
      2.感受体验,激活思维――乐读,美读。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以体验感悟为手段和过程的阅读教学,实质上是个体在情感驱动下的感性化的阅读理解过程。这样的过程自然不需要科学的分析和理性的说教,而是需要对话、激励、交流和表现。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学生敢读书了,愿意读书了,如何读出韵味,读出乐趣来呢?《小池塘》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以小池塘“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开篇,为下面的描写做准备。结尾仍然紧扣“明亮”,以“美丽的大眼睛”与开头照应,并且紧承这只眼睛映现白云、太阳、月牙、星星的描写。全文形象鲜明,使人读来顿生美感,历久难忘。在精读训练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小朋友自由选读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对读。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再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生读后,及时鼓励:你读得很有感情,把小池塘的美感读出来了。提问:小朋友,如果你站在这个小池塘的边上,你想说些什么呢?(估计:①我想说,小池塘啊小池塘,你真是太美了!②小池塘,你有明亮的大眼睛,能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我要用画笔画出你的美。③大家都来看哪,这个小池塘多漂亮!)学生答后,我适时进行小结:“是啊!课文中所写的小池塘确实很美。作者也写得很美。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读课文,享受课文的美感吧!”因此,我觉得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去感受事物,体悟感情,体验生活,完成角色的移位。这样的朗读训练自然到位,学生的理解也得以深化,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三、充分发挥颂读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展开联想,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按此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阅读。重阅读就是强调以读为本。低年级学生(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能单靠分析来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汉字的音形意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朗读,在掌握字形、字音的同时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具体的做法是:(1)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每一堂课的教学都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①初读,整体感知;②精读课文,感悟理解;③美读课文,体悟感情。由此可见,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一个“读”字。因此,我总在学生读顺、读熟、读得有感情上下功夫,放弃繁琐的分析,在多读、熟读中体会、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2)读书注重实效。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点易转移的特点,我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如个人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在理解课文时,采用指读、范读、练读等,在巩固中采用比赛读等。这样就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读书的兴趣。读的训练保证全体学生参与,使人人会读、愿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保证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所提高。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标指出,学习语文,进行语文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说话、交际、写作等能力,丰富语言文字的积累,达到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目的。因此在低年级语文阅读训练中要格外注重学生的说话练习。
      在这方面训练中,我是这样做的:(1)在课堂中训练。在阅读中,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人际交往中学习文中的语言,进行语言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有序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捕捉语言信息的良好习惯。(2)进行拓展训练。每学完一篇课文,我就仿照文中的句子设计一些练习。如“谁起得早,怎么来怎么去,在干什么”等让学生仿写。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学会了表达方法,学会了关注周围的事物等。
      总之,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对同一篇课文或课文中同一个角色,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应注意课文中关键词语的点拨,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去感受事物,体悟情感,体验生活,完成角色的移位,使朗读的训练自然到位,培养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推荐访问:书中 在读 品尝 乐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