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以心理学视角加强高校学风建设:高校学风建设

    时间:2020-03-26 07:47: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从分析目前高校良好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就如何建设良好学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激励学习兴趣、关注个体发展。从而达到建设良好学风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学 高校 学风建设
      By psychology angle of view enhancement university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Ding Minjiang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analysis at present the university good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existence question and reason obtaining,unifies the author to work the reality,how constructed the good school tradition to propose own opinion.The full use psychology theory,the technology and the method,sharpen university student�s adaptiveness,the enhancement specialized ideological education,the drive study interest,the attention individual development.Thus achieves the construction good school tradition the goal
      Keywords:Psychology University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62-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教育正逐步走向大众化,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又深深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生长在沿海开发前沿地区的高校学生,他们所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较复杂。新旧观念的碰撞、对多元价值趋向的无所适从,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原已产生的矛盾冲突,而且可能引发新的压力;大学新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这一阶段自豪感与自卑感、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存在于每位学生的心中。这些矛盾冲突存在遭遇某种刺激(如人际挫折、学习挫折)时,就容易出现不适应问题;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这些都从不同的层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因此良好的学风就难以形成。
       学风是学习主体精神面貌的体现,是一种客观的精神状态。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如此诠释:“学风是一所大学中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涵盖学习目的动机、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五大核心层面,学风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思想作风,是一个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环境。优良的学风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院校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的有力武器,是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优秀的学风也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和奋斗成才的重要条。而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开创高校学风建设的新局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状态、开发心理潜能、完善个性发展、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过程。现代健康概念已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而是身心的全面健康,它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的健康。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改善学习风气具有积极意义!
      
      1.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社会大环境影响高校学风建设。高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本身具有社会性,因此,校园小环境必然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物质至上、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空前的加强,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这种目标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学生热衷于在学校时就投身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这不仅对这些学生自身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周围的同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这样必然会造成恶性循环;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则面临更多的压力,社会对中医的认识广度和深度不足、中医就业岗位的稀少、中医本身的发展面临一些困境等等都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1.2 学习观念错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
      首先,大学生对学习的真正意义认识不足。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最大的不同是学生高度的自主性。大学老师上课内容量大,上完课就走,一般不留作业,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平时一般没有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检查。习惯于按照老师周到细致的安排进行学习的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到无所适从,不懂得自己如何合理安排学习。上课的内容很难当堂消化,甚至听不懂,听课提不起兴趣;没有迫在眉睫的考试,自修没有动力。学生中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什么事情都可以占用学习时间,什么都重要,就是学习不重要。他们往往考试前突击复习却难以奏效,特别是有些课程内容量大,容易考试不及格。大学实行学分制,有些学生放松眼前的学习,指望靠重修过关。实际上,重修往往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其次,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在大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培养各种能力,也要扩展多种知识面,大学生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故产生了对学习是否有用的怀疑。
      1.3 专业特点影响高校学风建设。从大的层面来讲,有不少学生学习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也有不少学生因为专业和自己原来所学的知识相距甚远而无法认真学习,缺乏学习兴趣。也有的学生学习的是“冷门”专业,或者错误的认为那些专业是没有前途也没什么学习的必要,从而导致学风不良!
       例如,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中医药的发展前景牵动着每个学生的心,能否正确认识目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发挥了重大作用。近100多年来,随着西医进入中国并占据统治地位,更因许多国人自贬和歧视中医,中医药发展处境艰难。当前,西方现代医学开始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转变,人们认识到传统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未来医学发展方向非常一致,世界开始重新审视并日益重视中医药。同时,我国提出了“2020人人健康”的宏伟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因此,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重新确立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西并重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势在必行,尤显迫切。然而,在中医药如何发展和改革的问题上,目前仍存有争议。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国家投资、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国人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困境,最大困境是,中医日益西医化,日益异化。而这些困境就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优良学风就难以形成。
      1.4 个人心理适应能力影响高校学风建设。从高中生活走向大学生活必然要经历一个巨大的转变和心理适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心理的不适应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1.4.1 跨过了高考这个门槛后,当面对更广阔、复杂的生活时,不但没有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迎接更大困难的准备,反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幻想着能轻松度日。陷入目标缺失、理想缺失的迷惘之中。学习没有动力,参加集体活动没劲,有的人在网吧里消磨时间,有的人则在谈恋爱中寻找寄托,有的干脆天天睡懒觉。
      1.4.2 有些同学在高考中没有把握好,与理想的大学或者专业失之交臂,精神颓废,从而失去了成就自己的机会。使他们感到失落,自信心受到打击,产生自卑感!由于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进而出现厌学现象。
      1.4.3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经常抱着怎么样都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对大学学习的正确认识,这些想法较偏激,没有认识到自己需要在大学阶段的成长中全面的发展,结果可能走上了通向后悔的岔路。
      1.4.4 上大学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际关系也将重新建立,很多学生就在这个问题上无法适应。生活没有了生气和欢乐,必然影响学习的情绪。
      1.4.5 有不少学生本身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家庭困难、心理问题、能力较差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他们在大学里的心理感受,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总结以上四点对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它们都与大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适应等等有关。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而这些正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面对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将在接下来的论述中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工作实际来阐明良好学风形成的途径。
      
      2.用心理学方法,促进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为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加快角色转变,营造良好氛围、激励学习兴趣,创新教育模式、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贴进学生生活、关注个体发展。我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开展为期一年的心理系列讲座,开展课题研究、大型社会调查活动,并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
      2.1 努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加快角色转变。
      现代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并主动适应,是其真正学好的重要前提,能对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些大学生入学前对大学学习生活了解甚少,往往凭自己的想象来描绘大学的学习生活,因而不能对已经变化了的学习环境做出迅速的反应,造成了学习适应困难,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学习上的苦恼。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大学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对此,大学新生必须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尽快缩短由中学到大学的不适应;而大学教育工作者更应坚持全面系统和重点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学习指导和科学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同时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从上面的论述中很明显发现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加快角色的转变对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笔者对300名学生的试验:大学第一年每周四晚上都给学生上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包括:《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异同》、《恋爱心理》、《人际关系处理》、《为人处世的技巧》、《我与成功有个约会》、《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健康标准》、《我爱我家》、《建设和谐小家》、《大学生活与我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与社会实践》等等。通过一系列心理课程的讲授,学生们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开始找到自己的方向。
      2.2 努力创新教育模式,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目标是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目标的追求使人精神上有寄托,行动有动力。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建设优良的学风首先是要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种社会性动机,在学习领域则是以求得学业成就为目标的学习动机。只有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和把握专业思想,他们才能寻找到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动机才能增强。
      为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笔者对300名学生进行试验:首先,我启动了一个课题研究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以小班为单位,每周收集一种病种的相关资料(包括:定义、症状、诊断标准、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医名方、预防等等)并让学生自己到台上讲授,这很好的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第二,专业思想教育系列讲座,邀请老师到班级讲座,同时要求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素质教育论坛和各种中医文化活动。第三,大型社会调查系列活动,调查的内容都围绕中医的现状、未来和发展来展开,最具代表性的如:《比较福建中医药发展和广东中医药发展现状》。经过系列的专业思想教育,学生对专业认识得到改进和提高,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动力增强。
      2.3 努力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激励学习兴趣。
      心理学非常强调环境与氛围对塑造人的重要意义。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等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对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具有极强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倘若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努力学习,积极交流学习方法,且在学业上取得较好的成绩,那么剩下的学生由于担心被孤立,也会在学业上采取积极的态度,自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再者学生保持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的情绪状态,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就能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学习上,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催化剂。
      为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激励学习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提高班级的凝聚力,集体的积极精神状态有助于其中的个人克服消极情绪,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也通过多种形式让大家形成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塑造典型,让往届优秀的学生做学习交流会。
      2.4 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从中学到大学,从小家到大家,从家庭到小社会,这个转变过程必然给学生们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学生的心理感受性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心理学上强调个体的主导性,故贴近学生生活,关注个体发展非常必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都有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帮助学生自我成长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关键。
      首先,为和学生及家长建立良好关系,每个假期笔者都到一个地区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并对特殊学生进行特别的关注。第二,经常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和学生交朋友,了解到特殊学生及时帮助解决问题。第三,做细贫困生和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工作,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育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块重要领域,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及方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广泛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良好学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覃干超.西部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问题探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4期
      [2] 陈永杰、贾谦.中医药发展面临严重困境《人民日报》2007年9月
      [3] 杨新宇、李齐全、胡鹤玖.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教育措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632004年第3期

    推荐访问:学风 视角 心理学 以心理学视角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加强学生学风建设 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