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感官世界:晚明土人的物质生活(上)] 物质生活

    时间:2020-03-26 07:43: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他们饮酒,喝茶,沐香,把器官磨砺得纤细而敏感。他们躺在不存在的园林里做梦,或做一个小小的闲官,喝一点暖胃的小酒,生一场小病,做几篇小品文。或弄只装满酒和书的船,东飘西荡随水流转。尽管三年一度的上京赶考像间隙性发作的癫痫总让人手足无措,但有了这些小小的乐趣生命总算有了个寄寓的所在。
      
      芳香的年代
      
      悲伤的冒襄写下了二千四百余言的痛切祭文《影梅庵忆语》长歌当哭,文章的广泛散发,使得一代红颜“名姬董白”的香消玉殒成了大江南北无人不晓的公共性事件。
      文坛名流作诗哀惋者有之,曲笔质疑者有之,《影》文更是一时洛阳纸贵。随着《影》文广发天下,冒襄回忆他与董小宛闺房之乐时的“品香”、“品茗”几节文字,不知安慰了多少酷好风雅之士的寒夜长梦。
      那是一个芳香的年代,空气中总是飘荡着一丝丝若有若无让人心醉神迷的香气。那些上流社会的男男女女似乎一生下来就生活在了香云缭绕中。他们头发上散发着香味,衣服上挂着香囊,浴缸里掺着香料,读书时手边也放着个香烟袅袅的熏笼或长柄香炉。在这个有着古老的焚香传统的国度里,焚香一度被当作是秉受来自上天意志的途径之一。
      在神圣肃穆的朝廷政治生活中,皇帝焚香接受神喻,象征着一种贯穿天人之际的、活生生的、超自然的智慧。当这沁人心脾的香气随风散人十七到十八世纪缙绅阶层的世俗生活,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潮流,弥漫着从禅房经堂到青楼歌馆的所有空间,香料――这种以沉香为主要成分,再配以乳香、檀香、丁香、麝香、甲香提炼而成的奢侈的物品――被看作是一种能赋予生活以超凡脱俗意义的神奇物品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普遍认为,它能升华和净化污俗不堪的生活,并使一个人的感官所能享受的美感得以最大限度地扩展。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看到街衢上有匿人鼻翼翕动,请不要感到奇怪,因为很有可能他正在努力辨认空气中那鬼魅般游荡着的一缕缕香魂。
      顺治八年正月初二,江苏如皋名士冒襄美丽的爱妾董小宛因过劳瘁死,一代名媛香消玉殒。小宛归冒襄前,已是秦淮河上享有盛名的绝色佳丽,冒氏初见她时的“面晕浅舂,缬限流视,香姿玉色,神韵天然,懒慢不交一语”(《影梅庵忆语》)。可为一证。她的猝然去世,一时引发了富有想像力的江南士人种种猜测,一种最为离奇的说法是小宛并非病死,而是被多尔衮的部下掳掠北上,人了宫,后来又成了清世祖的宠妃董鄂氏。在这个故事中,冒襄――这个世上最为倒霉的丈夫――两个月后自扬州旧到如皋,才得知这一灾难性的消息。四十岁的他陡失爱妾,数度北上寻访,甚至托关系找进了宫廷,得到的回答是不能放还。家门蒙羞,困窘的冒家开始只好假托小宛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不能见面礼客。后来看看重圆无望,又实在瞒不下去,只好对外正式宣布小宛病死了。近人高阳更是使出他惯有的“以诗证史”法,有《董小宛人清官始末诗证》对此言之凿凿。但这一小说家言,经孟森等史家考证,已被斥为“倒乱史事,殊伤道德”。悲伤的冒襄写下了二千四百余言的痛切祭文《影梅庵忆语》长歌当哭,文章的广泛散发,使得一代红颜“名姬董白”的香消玉殒成了大江南北无人不晓的公共性事件。文坛名流作诗哀惋者有之,曲笔质疑者有之。《影》文更是一时洛阳纸贵。随着《影》文广发天下,冒襄回忆他与董小宛闺房之乐时的“品香”、“品茗”几节文字,不知安慰了多少酷好风雅之士的寒夜长梦。
      据冒襄自述,他和董小宛都是香品和茗茶的热切爱好者,两人常常“静坐香阁,细品茗香”。小宛善饮,自从嫁归冒襄,见夫君酒量不胜蕉叶却嗜茶如命,于是也好上了茶道,尤其喜饮一种叫“齐茶”的名茶。据说此茶产自浙江长兴,烹啜时其色如玉、器其香若兰。他们常用小壶斟饮,香气久久不散。而为了品香,他们多方购求各种香材,再自行加工炼制。如今天上人间,银誊汉迢遥,这段炼香品香的日子,成了他刻骨铭心的记忆:“忆匿年来共恋此味此境,恒打晓钟尚未着枕,与姬细想闺怨,有斜匿倚董篮,拨尽寒炉之苦,我两人如在蕊珠众香深处。今人与香俱散矣。”
      
      舌头的传奇
      
      他有着出色的知味能力,他发达而敏锐的舌蕾细胞在他生活的时代几乎成了―个传奇,据说他可以分辨出五十种名茶的产地、成色和十多种泉水滋味。
      如此发达的感官能力构筑起的一个幽深精微的世界,在一个以风雅为尚的时代里怎不让人神往?
      张岱早就想动身去一趟南京了。这个自称“茶淫橘虐”的生活美学鉴赏大师,向来目高于顶,自认吃喝玩乐方面的品位无人能匹,但对当下江南士林中名声日隆的品茶专家闵汶水却是仰慕已久。闵汶水在文艺圈能有今日之崇高地位,引得名士大佬纷纷与之订交,是因为他有着出色的知味能力,他发达而敏锐的舌蕾细胞在他生活的时代几乎成了一个传奇,据说他可以分辨出五十种名茶的产地、成色和十多种泉水滋味。如此发达的感官能力构筑起的一个幽深精微的世界,在一个以风雅为尚的时代里怎不让人神往?大概三年前的一个春天,张岱带着新茶和一整套的茶具从南京跑到山阴找闵汶水喝茶,不凑巧的是闵汶水正好外出了。没能和闵大师喝上茶,这让张岱一想起来就懊恼不已。
      在桃叶渡的闵家,初见这个传说中的人物还是让张岱感到了吃惊,十七世纪尚欠发达的资讯使他一直以为闵汶水是一个喜好茶道的少年书生,却没想到是个比他还要老的清瘦的老头。看来想像和事实永远存在着距离。开始见面是在一种别扭的气氛中,这个瘦老头连起码的客气一下都没有,不问名姓,也不问他所从何来,他给张岱的感觉是一只容易受惊的野鹿,敏感,多疑,不好接近,甚至还有些微的敌意。张岱还想说些什么,他竟找了个借口说他的手杖忘在外面要取回来就走开了,丢下尴尴尬尬的客人,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张岱的叙述在这里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空白,虽然他没有告诉我们一个人留在闵家的客厅里是如何的坐立不安,但大致的情状我们还是可以想见。闵老头故作的冷淡和清高反倒让他固执起来。今天难道就这样一无所获地回去吗?他为自己这近乎无赖的行径感到了好笑。
      闵老头出去找手杖找了大半夜,回来看到客人还没走,也有些吃惊,斜着眼睛看着他说,你还在啊,留在这里还有什么事吗?张岱不失时机地拍了他一下,久闻闵先生精于茶道,今天我就是来借你的剩茶一解渴思了。这话像一剂春药立马让闵老头兴奋了起来,他亲自起身烧炉子煮茶,动作快捷麻利得如同急风骤雨,一点也不像七十岁的老人。茶一会儿就煮好了,闵汶水把客人引到另一间装饰典雅的房里,明净的桌子上,有名的荆溪产的茶壶和成窑、宣窑制的瓷瓯琳琅满目地摆了十几套。随后,宾主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一场知识考辨式的对话,并在对话中促进了了解增强了感情。这是一场知味能力和感官灵敏度的较量,五花八门的茶具和香茗就是他们捉对儿厮杀的疆场,当笼罩着话语的硝烟味散去,他们都为辨认出了对方而欣喜不已。张岱最后不无得意向我们宣称,经过这场对话,他和闵的友谊得到了提炼和升华,“遂相好如生平欢”,――就像结交了一辈子的老朋友一样亲密无间了。   《陶庵梦忆》的作者在这里把这场对话铺排得如同一出正在进行中的戏剧台词,同时在紧要处也不忘狠狠地抬举自己一把。如果不是真有闵汶水这个人,我们倒要怀疑这是不是张岱为标榜自己感官能力编排的一出双簧戏了――
      张:这茶是什么地方产的?
      闵:是闽苑蔡。
      张:[又喝一口]不要骗我,这荼是采用阆苑茶的制作方法,但味道不像。
      闵:[偷笑]嘿嘿,客人知道是哪里出产的?
      张:[再喝一口]怎么很像是罗芥茶?
      闵:[吐舌]奇妙啊,奇妙!
      张:用的什么水?
      闵:惠泉水。
      张:别骗人了,惠泉到这里千里之遥,难道水一点不会受震
      荡,还能这样新鲜醇厚吗?
      闵:不敢再骗你了,实话告诉你吧,我家取水,必定要等到惠山人静的时候,在晚上掏干水井,洗刷多次,到黎明时分,涓涓细流积满水井,用大瓮装满,下面铺好花岗石,等到有了顺风再开船,这样水不会晃动,水性也不会变熟,所以与其他的泉水比起来特别的不同。
      闵:[沏茶。倒茶]客人尝尝这茶。
      张:香味浓烈扑鼻,味道很厚,是春荼啊,前面喝的,一定是秋茶了。
      闵:[大笑]我年已七十,精通茶道也有五十年了,从没见过对茶道鉴赏如此高妙的客人,莫非阁下就是山阴的张宗子先生?
      张:[大笑]哈,哈,哈。
      酷好茶道的人们往往会在清淡飘逸的茶香与孤芳自赏的清淡间建立起某种内在的关联,张岱在这里以传奇性的笔调描述的饮茶过程的种种细节,不无相互标榜的意味,而透过这些细节,我们会看到他运用感觉器官营造了一个有别于世俗世界的精微、典雅的传奇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个人凭着他感官的触觉就能在人群中找到他的同类,如同上面这个故事里所说,张岱与闵汶水因为相互佩服对方的舌头而相互慕名,直至最终订交。由此我们不难窥见晚明感官文化发达之一斑。
      在这里,一个人的感官能力发达与否成了他能不能进入这一传奇世界的关键。生活于十七世纪中叶的一个叫孙枝蔚的小品文作家批评了名士的形式化倾向和这种倾向带来的浮泛虚假的风气。所谓“时之名士所谓贫而必焚香必啜茗,必置玩好,必交游尽贵也”,一个人不管穷到了什么地步,品茶(仰仗味觉能力)、焚香(仰仗嗅觉能力)、玩古这几样文人雅士标志性的癖好却是万万不可丢下的,即使你感官鲁钝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你也得学会虚张声势,以证明你是个真正的风雅人士。袁中郎在苏州吴县做县令时讲过一个麻城名土的故事:
      山西麻城的朋友丘长孺来无锡玩,带回去三十坛著名的惠山泉水。他自己先回家,让仆人们随后把水挑回去。仆人们嫌静水重,半路上都倒进了江里,快到家了才汲了附近的泉水灌上。丘还以为这水金贵着呢,第二日就遍邀城中名士来家品尝莨惠泉水。名士们围坐在书房中,一个个脸上十分欣喜,打开水匿壶拿来瓷碗,盛上少量泉水,争相议论一番,然后开始非常隆重地饮水。“黩玩经时,始细嚼咽下,喉中汩汩有声,乃相视而叹巨曰:美哉水也,非长孺高兴,吾辈此生何缘得饮此水!”临走了还流露出恋恋不舍的样子。你几乎可以看见他们一个个拿腔拿调煞有介事的可笑模样:把鼻子凑近杯子,用力地嗅着。咂巴咂巴再慢慢咽下,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脸上挂着愚蠢而快乐的笑容。本来这事也就这样过去了,不巧的是半个月后,仆人们在一次争吵中互相揭短把换水的事全给抖搂了出来。愤怒的丘把他们都赶走了,不知道那些躬逢其会的名士们听到这消息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表情。
      袁中郎叙述这个闹剧式的品泉雅会时,肯定是拼命地忍着笑的。品泉这种味觉活动在这里看起来更像是虚张声势的一个仪式,一个文人之间互相标榜、认同的社会性动作。名士们煞有介事的刻意张扬活脱显出了他们的虚假与造作。然而这些好事者饮假惠泉而细咽长叹的造作之态,谁说又不是时代积习所致。在风雅相尚的时代氛围下,感官能力已经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认同或者区分的文化标记。不管你是否具有真正的品味能力,为证明自己属于文雅境界,证明你是上层人士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参与着这种感官的表演。
      相比这些故作姿态的名士,中郎之弟袁小修就要显得旷达得多也可爱得多。袁小修也曾大老远地从无锡把一坛惠泉水和一坛中冷泉水带回公安老家,怕搞混了,他还事先特意用红笺纸写上泉名贴在两坛泉水上作为标记。一个月后回到家,笺纸和字迹都磨灭了,中郎问:哪一坛是惠泉水?哪一坛是中冷泉水?小修辨认不出,尝了味道还是辨认不出,于是两人相顾大笑。
      
      一本叫《长物志》的书
      
      他对坐几、坐具、椅榻屏架的摆放设计到花瓶、香炉和挂画位置的选择,无一不显出他对细节的沉溺和酷好而这一切设计都可以归结到感官的愉悦上来:把这些“长物”纳入个人的感官世界中,触摸之,赏玩之,渗透之,并以此承载这些“长物”的主人的情感和意趣。
      文震亨是画家文徵明的曾孙,出生于艺术世家的他写过一本叫《长物志》的奇特的书。在这本书中他以一种闲散的笔调讲述了一种美学生活的经营和操作法则。这本被官方评论家不屑地称为“所论皆闲适游戏之事”、“大抵皆琐细不足录”的志书共有十二卷,其类目分别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杂品之属,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等。细加考量,这些物的种类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在用途上则可以细分为艺品、食物、饰物、器物等。在这本书里,这些林林总总的物被一种奇怪的分类方式罗列在了一起。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从生活的层面来看,它们大体上并非日常必需之物,器物不是作为生产之用,食物也不是果腹必需的粮食。这些物,在一开始归类时就没有放置在日常生活的范畴中,所以它们被称作“长物”――多余的物,或者说奢侈的物。如果读过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我们会发现,物的这种奇特的排列方式构成了一种知识谱系,一种从社会公共空间退居到生活私密空间的新颖的知识。文震亨用“长物”经营起来的这个世界,大致由这些方面组成:空间规划,器物赏玩,景物观赏,食物(零食)品尝,美观装饰。它们不是汲汲于利益增值的,而只是观赏把玩的。聚集起这些物,也不是为着现实生计的经营,而是超越于现实蝇营狗苟之上的一种美学生活的经营。这个世俗世界之外的“文雅境界”就像一件华美的袍子,密实的针脚下缝着的全是两个字:无用。难怪庙堂之士一说起它来总是隐含不屑讥诮之意。
      说是无用,但一个时代的文人却要藉此建立起他们全部的精神生活。
      就说房屋居室布置这样的小事,在文震亨看来却不外乎是一个“小世界”的营建,足可以投射情感寄寓性命。这个十八世纪的室内装潢家以一个艺术家特有的细致和耐心指出,不管是堂屋、亭台还是私房秘室,布置都是繁简不同寒暑各异的,即使是图书碑帖、鼎彝之类的古玩,也必须安排得妥帖了才会显出它们各自的价值来。他对坐几、坐具、椅榻屏架的摆放设计到花瓶、香炉和挂画位置的选择,无一不显出他对细节的沉溺和酷好,而这一切设计都可以归结到感官的愉悦上来:把这些“长物”纳入个人的感官世界中,触摸之,赏玩之,渗透之, 并以此承载这些“长物”的主人的情感和意趣:
      关于坐几――
      坐几形状要自然,摆放要靠左边向东,不能挨近窗户,以免风吹日晒。坐几上放一块旧砚台,一个笔筒,一副笔架,一个贮砚水的水盂,一块雕成山状的砚台就可以了。砚台要放在左边,这样墨汁的反光就不会直射眼睛,在灯光下更是如此。几上还要放置书籍一部,镇纸石一块。坐几要经常擦。使它光可照人才好。
      关于坐具――
      湘妃竹榻和禅椅都可以。冬天铺上用古色古香的锦缎制成的缛子,当然有虎皮更好。
      关于香炉――
      在书房的几案上放一张四方的日本式的大台几,上面放一座香炉,一个大香盒,一个小香盒,一个瓶。大香盒里面放生熟香料,小香盆里面放沉香、香饼。不可用二脚香炉。不可把瓶与香盒相对排列。夏天应用瓷炉,冬天应用铜炉。
      关于花瓶――
      客厅放的瓶要大,书房放的瓶要小。瓶以铜瓦为贵,以金银为贱。不可有环,不能成对。春冬季用铜瓶,夏季用瓷瓶。瓶中插花要瘦巧,杂乱是不好的。若插一枝,要挑选枝干奇特古朴的。若插二枝,应该高下和谐。插花不能关着窗户焚香,花被烟熏就枯萎了。
      关于椅榻屏架――
      只须放四把椅子一张坐榻,其他像古须弥座、短榻、矮几、壁几这些东西不妨多放些。不能靠墙平排放几把椅子。屏风只须放一架。书架和橱可以并列,用来放些图书古玩,但也不可太杂,搞得像书铺一般。
      关于挂画――
      挂画的位置要高,而且只要挂一幅,如果挂在两边墙上,或左右对称,那就说不出的俗气了。长幅画可以挂在高的墙壁上,桌上放些形状奇特的石头,或应时的鲜花盆景之类,但不要放朱红漆架等物。客厅适宜挂大幅的横批,书房宜挂小幅的花鸟或者风景,像单条扇观、斗方挂屏之类的,就不是太好。
      关于卧室――
      卧榻后面最好留出半间房大的空间,用来放置熏笼、衣架、梳洗用具、箱柜衣橱和书籍灯烛之类。榻前一只小茶几。二只小方凳。一张小橱,用来放香药和玩器。最好在墙上打一个洞,里面放一张壁床,朋友来了好连床夜话。
      关于亭榭――
      因为不能遮挡风雨,不能放置太考究的器具,用一些方正粗大、古朴自然的旧漆器就可以了。露天的座位宜用平整低矮的太湖石。
      关于敞室――
      漫长的夏天,住在敞室里,把窗户全部卸掉,这样就可以看到屋前的竹林和屋后的梧桐。敞屋中间放置一张木几,两边放没有屏风的长榻各一张。北窗下放一张湘妃竹榻,边上的茶几上放一块大砚台,一个青绿色的水盆,再放一两盆剑兰在边上。如果有奇峰古树、清泉白石这样的盆景也是好的。四面竹帘低垂,谁说这不是一个清凉世界呢?
      如同进入一个陌生的房间,看着这些陈设和布置我们已经大致明白了房间主人过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他是优雅的,怠惰的。他疏于日常营生的手指白皙而修长。他的脑子和日子都有着足够的空闲。屋子的主人或许有时会惊诧于自己这般的颓废,但感官与长物交会营造的优雅情境已让他欲罢不能,长久以来他就是这般的颓废着并陶醉于这种生活的芳香和糜烂气息。
      把生命的重心从世俗的蝇营狗苟中退出,另外建立一个让“性灵”(他们发明了一个多好的词啊)张扬的空间,所谓“闲隐”的意义正在于此。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新的生命活动空间以钟鼎、古玩、书籍、园林、砚、琴、花木、茶酒之类非实用性的物为基础,或者说,是以这些物为感官的延伸、情感融寄寓、生命投注的承载体。当对这些“长物”的赏玩与诵读阵骚、吟诗长啸、饮酒博弈、看书论道一起成为文人雅士们向往的日常生活情状,极力宣扬这种生活模式的《长物志》与《闲隙偶寄》、《遵生八笺》成为一时之著也就不奇怪了。从这些十七到十八世纪风行的畅销读物中看,明清文人真是些会享受的人!高度累积的物质文明使旧有的有钱人家、新进的暴发户和贫寒的书生都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富足,并在室内设计、世俗消遣和装饰艺术品上追逐着一茬又一茬的时尚。他们饮酒,喝茶,沐香,把器官磨砺得纤细而敏感。和妓女交好,躺在不存在的园林里做梦,一人搂一个小姐谈哲学。要不就是做一个小小的闲官,喝一点暖胃的小酒,发点小牢骚,生一场小病,做几篇小品文。三日一小聚,五日一大宴,你方请罢我复请。再不济也要弄只装满酒和书的船,东飘西荡随水流转。尽管三年一度的上京赶考像间隙性发作的癫痫总让人手足无措,但有了这些小小的乐趣生命总算有了个寄寓的所在,飞扬着不肯安分的荷尔蒙也差堪有了着落。
      一种生活形态,究其实质就是人与物的一种关系:人如何攫取物,如何使用、支配物。当文震亨们以这些非实用意义的物(“长物”)构建着一种审美化的文人生活,他们的感官――眼、耳、口、鼻、身、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并参与到这种生活的营造中去。不管他们创造了一种如何绮丽的文化,感官世界背后生命的畸变却总是让读史者嗟叹不已。生命的情感有大小,生命的能量与气象有大小,对一朵花、一棵树的关怀总不能与对人的生命的关怀相比,但是,假如热衷于“长物”的他们甘堕小道,就是要安于这一花一世界的“小”,又怎样呢?
      (未完待续)

    推荐访问:土人 物质生活 感官世界 感官世界:晚明土人的物质生活(上) 晚明土人的物质生活 晚明士人的物质生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