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问的有效性】课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19-05-21 03:29: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可以运用于任何教材,任何年龄的学生,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关键性的教学技能。课堂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控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提问是高效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提问;设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20-1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学进程中的转换“关节”,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重要的“激活”因素。
      一、有效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备以下特点:略高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以激发学习的欲望;富于启发性,并能使学生自省;能有助于实现各项具体目标;表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力求语言精炼、表意准确。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考虑以下基本要求:
      1.设问精当。精当的设问具有如下特征:(1)趣味性。提问最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2)目的性。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服从教学目标,考虑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通过有目的、有方向地设置问题,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引起学生头脑中的认识冲突,留下悬念,就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为释疑而产生的探充动机,进而导入新课。(3)科学性。提问不能有知识性错误,要符合逻辑。为保证课堂提问的科学性,提问要做到:直截了当,不绕圈子;条理清楚,主次分明;围绕问题,范围适中;语言规范,概念准确。(4)启发性。即所提问题能引起学生的联想,便于学生运用发散思维。
      2.发问巧妙。(1)对象明确。提问时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开动脑筋。一般情况下,先提问中等水平的同学,同时提醒全班同学注意听;中等生答个八九不离十,或答出个五、六成,再请其他同学补充。上等水平的学生留着,等提问卡壳时再用。偶尔也可以叫“差生”来试试。(2)表述清晰。发问语言应简明易懂,问题尽量一遍清晰到位,不复述,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若某个学生没有听到教师所提问题,可以另行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如学生不明了问题的意义,而要求教师解释,教师则可用更明白的词句把问题再说一遍。(3)态度自然。教师要表示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发问的态度若有考问或严肃的表情,学生就无法安静地思考,不能畅所欲言。(4)适当停读顿。教师发问后要给全班同学思考的时间,不宜匆匆指定学生回答。若某一学生回答不出来,不必等他回答,可另行指定,而让其旁听。
      3.态度谦和。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和善谦逊的态度和情感,教师应使学生从提问时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体态以及人际距离、在教室内的位置中得到信赖和鼓舞。教师绝不能表现出不耐烦、训斥、责难的态度,不然会使学生产生回避、抵触的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
      4.归纳总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对其发言予以分析评价,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设问点的选择
      1.在引入中巧设疑问和悬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经验的老师在讲新课时,往往用设问的方法导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数学教学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出发的,在新课引入时的问题情景一方面应是学生关心的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应使学生迫切想知道如何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2.在知识形成过程中,逐步设问,启迪学生思维。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
      基础知识对于人类是已知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事实上是未知的,属于开放型问题。这就要我们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不直接展示结论,而是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事先不知道的结果,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逐渐学会学习。
      案例1:“正弦定理”的教学中,分三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建立“正弦定理”的公式:第一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步,引导问题的转化,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第三步,引导学生利用类似方法探究当△ABC是钝角三角形以上等式是否仍然成立?从而在一步一步的问题解决中构建起对新知识的正确理解。
      3.在新概念学习中,围绕难点设问,突出重点,在力点处设问。抓住力点,深究不放,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对于数学新知识、数学概念的学习,应突出重点,围绕难点设置问题。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地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重点问题提出的,因此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4.在探究中发散性设问,引申扩展知识,挖掘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设问。在学生接触新知识的关键处设问,引导他们正确掌握知识实质是课堂设问优化不可缺少的一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它们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将面临的问题转换、分解、组合、引申、变化为已经解决过的辅助问题。
      案例2,在学习了公理2之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过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可以确定平面吗?问题2:过两条相交直线可以确定平面吗?问题3:过两条平行线可以确定平面吗?
      5.在教学总结中设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抓住难点、疑点采设计,教师要多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向深层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每一堂课结束之后,小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可以设置一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如可以设置这样一些问题:请你叙述一下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点?请你回忆一下本课时我们掌握了些什么方法?请你回顾一下,通过这堂课我们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等等。

    推荐访问:设问 浅谈 高中数学 有效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