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析米芾书风形成过程与在尚意书风中的地位] 米芾风格的形成过程

    时间:2019-05-01 03:29: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米芾初学唐人书法,后追晋人风韵,半生学古终成一家,是中国书法史上继二王之后,影响宋代书风走向的重要人物,作为宋代尚意运动的主要健将,米芾认为书法应以深厚的学古基础,追求个体性格的自然流露,主张书风应振迅天真、出于自然。本文将初探米芾书风形成过程、米芾在尚意书风中的独特地位。
      关键词:米芾;入古出新;尚意;书法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83-02
      继承与创新,是中国书法史上争议颇多却又无法逃避的问题,米芾在我国古代行书领域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代表,他将此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因素和谐处理。一方面,他能不失古法,笔笔有迹可循;另一方面,他又能不局限于古人用笔用墨之法则,而是别出心裁,别开生面。米芾的行书技巧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特点突显无疑,乃中国书法史上入古而能出新的不朽典范。
      一、简述米芾书风形成过程
      米芾学书是从学唐人书法开始的。唐代书法法度森严,有固步自封之嫌。米芾曾讥笑唐楷状如蒸饼。这里“状如蒸饼”指的是唐代楷书在作“藏头护尾”的笔法时将比较自然的调锋动作变得程式化,这种笔法被称为“三过折”,意思就是在行笔过程中书家在起收笔时为调峰而做的停顿或者逆向行笔,表面看起来就像笔在纸面上的一波三折。“三过折”这种笔法被认为是书法中一个重要的技法,也可以被认为是毛笔在行笔中“一笔”的组成形式。魏晋人在书写时,“三过折”的笔法在自然中流露,字与字之间,笔画与笔画之间相互呼应,宛如闲庭信步,悠然自得。直至唐代,“三过折”的笔法逐渐变为必定遵守的书写法则。到了宋代,书家们为挣脱唐代尚法书风的陋习,对于笔法又有了新的解释。“丑恶怪札之祖”是米芾对颜柳楷书的评价,可见米芾对唐人书法颇有微词。
      米芾早年深受欧阳询影响,米芾天性放浪不羁,欧阳询奇险峻拔的书风正好契合米芾不做正局的书风。《三吴帖》中米芾将欧阳询的险绝、险峻进一步夸张化,这种风格也伴随米芾一生,可见欧阳询对米芾书风的形成影响颇深。虽然欧阳询对米芾书风影响很大,但在初唐四大家中,米芾却对褚遂良最为推崇。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深受父亲的影响,常出入于名士官场之中,博涉经史,潜心翰墨。青年时,其楷书为欧阳询所称,视为难得之材。又曾师虞世南,精研羲之笔法。其间,又曾师从以‘疏瘦’见称的书家史陵。据记载史陵的楷书‘笔法精妙,不减欧、虞’。”苏轼《评书》称褚书“情缘萧散,微杂隶体。”
      米芾在《自序帖》中云:“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褚遂良书法似熟驭骏马,左右顾盼,相比欧阳询的刻作险峻,可能米芾更倾向怡然自得、自在随心的灵动书风。较之刻板沉呆的欧书,狡猾如米芾更在意“须有体势乃佳”“大小各有分”。《吴江舟中诗帖》便是米芾为克服欧阳询状如算子习气的尝试。期间可以发现受了不少褚遂良的影响。《吴江舟中诗帖》于米芾三十出头时所作,是其艺术感觉最为敏锐的时期,该作完全不见欧阳询刻板尖狭的习气,作品造型各异,字字大小错落,左右摇曳,上下连绵,此作代表米芾个人书法风格的初步形成。
      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自叙帖》云:“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元丰后期,米芾开始寻找魏晋时期的墨迹,书风开始一个很大的转变。该时期代表作为《方圆庵记》。《方圆庵记》很明显受到智永《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影响。晋武帝、谢安等人法帖对米芾影响颇深,甚至令米芾顿失固步,极力追求平淡。
      在此之后,米芾一改往日书风,对唐时书法更持鄙夷态度。在《论草书帖》中米芾更是将张旭怀素贬得一无是处。“草书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可以看到米芾鄙视张旭怀素的理由是变乱古法、不能高古。这也是因为米芾接触魏晋书法以后,开始审视唐代书法的不足,以晋人书法为准绳的结果。
      平淡之后,复归天性。米芾在学习晋人风格后一改往日的大起大落,书风以魏晋风格平淡天真为主。但米芾个性奇逸,于天真之外最终另辟个人风格。元祐三年,米芾在一个月内写成《蜀素帖》与《苕溪诗》,这两副也是米芾得意作品。
      《蜀素帖》书于元祐三年九月二十三日,邵氏有蜀素一匹流传三世,等待名家书写。但是蜀素艰涩滞笔,不易书写,一时竟无人敢书。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米芾在这匹蜀素上完成了这篇惊世之作。“《蜀素帖》是米芾得意作品之一。由于是丝帛,米芾控制笔锋的特技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按笔的时候,笔锋陷得不深,形成一种灰色调子,与丰满的笔画对照。”虽然该作品书于乌丝栏之中,但作品气息完全没有收到限制阻拦,米芾在丝帛上挥洒自如,左冲右突,时而厚重如铁,时而轻薄如蝉翼,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顾盼生姿,行气松紧有致,通篇书法韵律优美而不可言状。
      《苕溪诗》书于同年,该作用笔沉着而不失灵动,点画自在温润,用笔纯熟自然,通篇墨色如少女青丝,文章洋洋洒洒,笔势连绵不绝,同时又将米芾书法风樯阵马的特色发挥的炉火纯青、无以复加。《苕溪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
      《蜀素帖》与《苕溪诗》创作的时间间隔不过数月,风格差别却如此之大,实在让人惊叹,该两作的问世标志着米芾个人书风的基本成熟,在此之后米芾书风基本趋于稳定。
      二、米芾在宋代尚意书风中的独特地位
      宋四家的尚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创新,是在以“法”为先的唐代书风影响下进行的突破。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以晋人之“法”来推翻唐人之“法”,并融入时代精神。苏轼作为宋代尚意运动的领袖,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重写意,在于“信手”点画而成,其实这是在对艺术深刻的理解之上以自我的方式进行重新诠释,于扎实的学古基础之上,融入新意直至意忘工拙。宋四家中,苏轼开创了尚意书风,米芾可以说是尚意书风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米芾《海岳名言》:“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在尚意书法这点上,米芾与苏轼颇有相似,苏轼认为,书法水平取决于个人的修养水平,提升艺术水平的关键在于书家对文化本位的追求,以长期的知识积累来做到厚积薄发。米芾在平时的艺术积累可以说是用功至深,曾云:“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米芾壮岁未能立家,人称其为“集古字”,可见米芾对于知识的日常积累是非常重视的,米芾发展尚意书风同样也建立在扎实的学古基础上,持之以恒,最终通过自身性情癖好来对尚意书法进行全新的解释。
      在宋四家之中,黄庭坚、苏轼除了在书法上的建树外,在诗文方面更是泰斗级人物。米芾仕途不顺,在文学方面又略逊前者,仅凭其书法立足于四家之中,米芾书艺精湛可见一斑。米芾因为其出身导致他自卑,又因其书而自负,一日米芾于皇帝书房内写屏风,书毕,掷笔于地曰:“尽去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年!”引得宋徽帝好奇观看。米芾曾对皇帝说:“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 “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简单一个“刷”字就将米芾用笔特征很会意地表达出来,“刷”说明米芾用笔畅快淋漓,点画精到,尽兴尽势尽力,难怪苏轼说米芾字“超逸入神”。米芾将他自己的个性在书法艺术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在宋四家中也是最典型的,在“意造”这方面可以说是将尚意书风推向了极致。
      在整个宋代尚意运动中,米芾的书法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黄庭坚、苏轼的书法较之他们性格并不是很相称,徐渭《书评》曾说:“黄山谷书如剑戟,构密是其所长,潇散是其所短,苏长公书以老朴胜,不似其人之潇洒,何耶?米南宫书一种除尘,人所难及,但有生熟,差不及黄之匀耳。”米芾将其情感注入其书法之中,为宋代尚意书法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白鹤.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褚遂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3).
      [2]苏轼.评书[C].见:吴添权.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54.
      [3]雷德侯[德].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M].1版.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120.
      [4]米芾.海岳名言[C].见: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360-364.

    推荐访问:米芾 风中 浅析 地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