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泛长三角【泛长三角新地崛起】

    时间:2019-04-29 03:34: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合肥市“滨湖新区”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出,“十一五”规划正式将其落实到实施阶段,不但有创新的规划理念,而且有科学的功能定位以及长期的发展愿景。合肥市滨湖新区的推出具有客观历史必然性,也是合肥市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整个新区项目成本小、发展快、标准高、理念创新,既坚持以人为本,又兼顾经济事业发展,对今后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城市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合肥;滨湖新区;创新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2)05-0060-02
      
       引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水陆空交通、充沛的人力和较低的综合商务成本。2009年,合肥全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和出口总额等多项经济指标都在省会城市中争先上位,其中人均GDP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国省会第一。合肥市是中国二级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拥有国际一级骆岗机场和在建的4E级新桥国际机场,预期到2020年,客货吞吐量将分别达到950万人次和12.24万吨。沪汉蓉、京福、商杭高速铁路及宁西铁路等在此交汇,206、312国道和合宁、合徐、合芜、合安、合淮阜、合铜黄、合六叶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合肥水运经巢湖通江达海,是交通部规划中的内河航运中心,正在启动的江淮运河建设项目,将使合肥成为沟通长江和淮河的水运中心,并且合肥港近、远期还将计划各建一座集装箱码头。
       随着合肥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剧扩张,据2007—2008年的统计数据,合肥市每年净增人口超过20万,老城区的人口密度已高达每平方公里4万人。因此,合肥市在“十一五”期间确立了“141”城市发展战略,即在合肥规划区范围内构建“一个主城、四个组团(副中心)、一个滨湖新区”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框架,实现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由“环城时代”向“滨湖时代”跨越;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概括来说,建设滨湖新区是立足当前和寻求合肥未来10—15年新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力的必然选择。
       一、滨湖新区概况和功能定位
       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部,规划范围为南依巢湖,北靠南二环,西接沪蓉高速公路,东临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6平方公里,是合肥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141”发展战略的增长极,合肥经济圈乃至全省新的中心,也是全国层面上皖江城市带承接现代服务业转移最重要的载体。滨湖新区将通过营造六个环境(交通环境、生态环境、医疗环境、教育环境、购物环境和休闲环境),构建六大中心(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行政办公中心、会展旅游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研发创意中心和商业居住中心),使新区迅速成为全省的新核心 [1]。
       二、滨湖新区的创新发展理念
       (一)滨湖新区的各项机制创新
       一是“建管分离”的领导体制。滨湖新区领导体制的最大特点是“建管分离”,由主要领导强力推动,市直部门主动服务。新区建设指挥部下设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滨指办)、巢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巢管委)、滨湖新区建设投资公司(以下简称滨投公司)。建设指挥部代表市委、市政府负责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而建成区域的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则由当地政府——包河区负责。建管分离模式使指挥部有更多精力实施建设和招商,同时使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得到了保障。二是创新的管理机制。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实行“三位一体”运行模式进行扁平化管理,机构统一设置,不同身份人员统一调配,实现小机构大服务。滨指办为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的办事机构,与巢管委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负责区域规划、项目管理、招商引资等工作;巢管委负责合肥行政区划内巢湖风景名胜区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滨投公司承担滨湖新区内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及公益性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管理及成熟化经营土地;环境治理、环保景观建设,旅游、房地产开发等职责。滨投公司用人机制灵活,有利于“从工作实际出发”,构建与建设世界名区要求相适应的人才体系,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三是“简便高效”的工作原则。滨湖新区坚持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内部管理模式。新区党工委、新区建设指挥部对滨指办、巢管委、滨投公司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整合,新设置7个职能部门,即行政部、发展部、征管部、招商局、项目部、财务部和综合部。新设部门结合“定员、定岗、定责”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
       (二)滨湖新区的规划创新
       滨湖新区的设计面向全球招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描绘滨湖新城蓝图。合肥市规划局悬重金向全球征集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旨在由此让合肥的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新区规划坚持在城市建设形态上体现时尚、现代、生态,在服务上体现世界水准。规划方案的运行主要依托周边成熟区域,扎堆建设,迅速聚集人气。另外,合肥市还征求广大市民对滨湖新区规划的意见,提高规划的公开性和公众的参与度,将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向广大合肥市民公示,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
       (三)滨湖新区的建设创新
       滨湖新区的建设首先注重“以人为本”,同时注意“环保优先、集约用地、关注民生”,走城湖共生的路线。截至2010年7月,滨湖新区落实签约房建面积突破1 506万平方米,相当于老城区(环城马路以内)房建面积的近3倍。一个可容纳30万人口规模的生态宜居新城区已经初步形成。目前,已有近5万人迁入户口或入住新区,一批配套的医院、学校、商业项目已投入使用 [3]。作为未来皖江城市带承接现代服务业转移最重要的载体,生态环保是滨湖新区的一大特色。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新区建设的研究课题,重点关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应用,并通过有效机制在局部地区得以实现。为了“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巢湖”,新区建设引进了中水回用系统、太阳能风能照明量化,循环理念被引入到滨湖生活;对淤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开展巢湖岸线生态整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材料、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区建设,保障滨湖新区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德国超微膜技术实施中水回用,园林化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铺设排水降噪沥青混凝土路面。2009年10月,住建部正式批复滨湖新区为“城市生态建设示范区”。
       (四)滨湖新区的招商引资创新
       新区将大招商和招大商相结合,把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引进滨湖;强化项目土地的预公告制度和规划的预方案制度;强化招商项目管理,以合同管理为核心,明确土地价格、建设内容、开发模式、承担责任、建设时序和违约处罚等,确保项目在建设内容和时序上按既定目标实施。2006年11月15日开始,新区累计完成投资277亿元,招商引资项目38个,总投资额近300亿元。截至2009年年底,滨湖新区外来商业投资项目、社会事业项目、拆迁安置项目、文化体育项目、居住项目等,拟建并落实签约房建面积达1 423万平方米,累计开工1 066万平方米,竣工并投入使用340万平方米。滨湖世纪城、浦发银行后援基地、滨湖城市天地及重点打造的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项目已经入驻 [4]。
       三、滨湖新区建设的长远意义
       (一)滨湖新区对整个泛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目前的长三角“两省一市”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导致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能源资源供给紧张,商务成本及用工价格普遍上扬。因此,长三角急需一个拓展空间,以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产业布局的腾挪转移。这必然要求长三角附近有一个成本更低的空间——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市场潜力广阔、交通条件良好。安徽省合肥市等周边城市无疑首先符合这些条件。合肥市重点打造的滨湖新区将是未来的泛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若发挥其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 [5],终将成为泛长三角区域新的经济活力增长点,促进泛长三角区域的沟通合作和融合发展。
       (二)滨湖新区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指导理念不仅着眼当下,而且着眼于长远。
       1.新区的建设管理采用创新的工作机制。在工作机制上实行建管分离,实现权责分明,充分调动市、区两级的积极性。实行建管分离体制,既可避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又能让相关部门集中精力抓建设、抓发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滨湖新区的总体规划坚持了“高起点,国际化”原则。新区规划设计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招标,经过严格筛选和优化整合形成最终方案。规划设计方案特点鲜明,要突出“生态环保”的理念和“独具魅力”的发展方向,建设特点鲜明、绿色低碳的新区。同时,采集全市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为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5]。
       3.新区选址科学。滨湖新区的选址建设吸取了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开发区和新区建设的经验教训,依托现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便于解决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便捷接入的问题,以较小的成本迅速启动,快速发展。依托周边成熟老城区,转移并放大优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资源,吸引周边群众和外地优秀人才聚集。新区的优良城市功能与经开区的工业集聚最大限度实现优势互补,不但节约了建设成本,而且为双方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4.新区坚持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群众利益优先、聚集人气优先,开创新的发展模式。新区设计了便捷的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系统,使新区与周边区域联系更为密切,方便市民通达各地,并且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涌入。新区的水、电、气、热等管线随道路建设一次到位,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化设施建设跟上基础设施建设,防止新城变为白天热闹、晚上沉寂的“死城”;启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项目,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同时跟上商业设施建设,建成餐饮、娱乐、休闲、文化、金融服务等相融合的综合社区系统,提升新区的品味档次,适应打造现代国际名区的要求。
       5.新区建设突出生态环保。新区重点建设了再生水厂和污水处理厂,采用国际新技术进行中水回用和污水处理;另设生态修复、全线截污等一系列环保工程,建设绿色环保新区;在道路照明、建筑亮化中全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絮凝和凝固技术,对淤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社会、环境、经济三个效益的完善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亮.关于合肥滨湖新区规划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6,(4).
      [2] 朱良平,朱 恺,方汉杰.关于城市边缘区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调查研究报告——以合肥滨湖新区、政务文化新区为例[J].硅谷,
       2010,(2):133-134.
      [3] 夏士应.打造合肥环湖旅游经济带[J].决策咨询,2003,(12).
      [4] 王傲兰.大幅扩展城区面积,将合肥市建成现代化滨湖城市[N] .中安网,2003 -11 -24.新闻汇总.
      [5] 吕连生.从泛长三角视野谋划合肥滨湖新区发展战略[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责任编辑 王 佳]

    推荐访问:崛起 新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