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王室的范儿】泰国王室

    时间:2019-04-04 03:12: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英国和法国这两个骄傲的民族互相瞧对方不上眼已经是一项传统。感性浪漫的法国人很抗拒英国人做生意的精打细算和势利眼,嘲笑他们都像杂货铺的小老板,只会辛勤和算计,不懂得调情和做爱。然而,从亚当斯密到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自由市场经济的思想根源诞生于英国,也曾经在英国实践得最好。不要忘记,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在英国孕育出来的,其实这个国家有点中庸,从政治、思想到生活方式都如此。英国被恐怖分子炸弹袭击以后,英国政府说:“不容许恐怖分子破坏英国的生活方式。”问题是,英国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为这问题作出解答的本身也是“英国生活方式”的一个载体—《卫报》,它的一篇文章指出,英国生活方式有以下特征:一.对特立独行、离经叛道的个人和事物的宽容;二.虽然相信市场经济,但对福利主义也有眷恋;三.对任何当权人物都不信任,特别是当他们口口声声说“这样做是为了人民好”时;四.健康愉快的尖酸刻薄(Healthy Cynicism)和富有幽默感的语言;五.优秀的流行音乐;六.优秀的流行文学作品,比如《哈利波特》系列;七.第一流的电视节目,包括喜剧和BBC的许多历史纪录片;八.喜欢酒精以及随和而偶然的性生活。
      特地把宽容放在第一位,因为如果没有宽容,后面的东西也损失得差不多了。而宽容,不正是我们这个有几千年历史包袱,遇到新问题时,这个也要打压,那个也要教化的民族,最需要学习的东西吗?
      
      戴安娜
      这位平民女子和王子查尔斯的世纪婚礼一度被认为是个童话,她也曾对这童话心怀向往:“我喜欢结婚,喜欢为一个人花时间……我嫁给了全英国唯一一位不会离婚的男士。”然而尽管更美丽善良、更懂穿衣哲学、更有才华、更有爱心做慈善,也对王室贡献更大,她还是被王室耽误了半生,最终输给了卡米拉而离婚收场。待到和埃及富豪的儿子多迪热恋,却遭遇车祸香消玉殒,遗体也没有安置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而是在父亲的家族墓地。如果说她对中国人有什么影响,可能就是打破了一个公主王子的美梦吧。
      
      凯特王妃
      她的标签很明显:A等生、平民进阶、支持本土品牌、英国女孩偶像、被美国《人物》评为全球最美女性第10位。王室大婚时的凯特朴素得有点过分,一头长发任意披垂,一袭Alexander McQueen的简洁婚纱,脖子上却空荡荡,相比戴安娜童话色彩大减,却再添了几分亲切。大婚后,推广英伦时尚的重任传棒到她手中了。为配合时下经济,凯特穿着多年前购得的McQueen 针织裙亮相,并不断光顾平民品牌塑造节俭端庄好品位的公众形象,现在不少中国女士都跟着她学穿衣服,王室再不神秘,她能买到的,我们也能。
      
      爱德华八世
      自实现君主立宪以来,英国的第一次王室危机发生在1936年,爱德华八世恋上了美国寡妇辛普森,为追求爱情而不惜逊位。当时的民调,有40%的民众想干脆废除王室,闹上议会投票却没有通过。倒是这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浪漫喜剧,让中国人对于英国王室有了更多的好奇和认识,几十年后查尔斯皇储的一场盛大婚礼和随后的不幸婚姻,倒是让人羡慕起爱德华八世来。
      
      王室礼仪
      刚被赶下台的前法国总统萨科齐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他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名模老婆布吕尼。然而即使是这么一个我行我素的妙人儿,也曾说过:“我最害怕英国的王室礼仪。”为此,她还在出访英国前非常努力地学习隆重场合的言谈举止以及怎样尊重女王的习惯。
      仅与女王见一面、吃顿饭就如此紧张,那当了女王15年儿媳的戴安娜又得何等压抑。在给朋友的信中,她也多次提到王室礼仪的繁琐,面对不同的长辈,低头行礼的角度都要不同这些已经是老生常谈了,甚至“衣服都不能自己洗、自己熨,让人烦恼”。
      目前已有人趁着去年王室大婚的东风,开设了“王妃培训班”,按照正统的王室礼仪来培训10岁左右的女孩,内容包罗万有,甚至包括了“品尝下午茶时不能让茶匙跟茶杯碰出声音,搅拌时茶匙要顺时钟从12点转到6点方向”等这样的餐桌细节。
      
      舞会礼仪
      邀请函须在十天前呈送;拒绝信须显示出深度的懊悔和无可非难的理由,并在舞会前7天内交回;跳完后要挽着女伴的手一起走回休息处,女伴要面带满意微笑,即使已经被对方的拙劣舞技伤得体无完肤……这套礼仪,已在清末上海流行。据说当年派驻上海的英国列强常在租界内举办舞会,广邀没落贵族名流雅士参与。从最早的建安垲第大楼,到百乐门,到仙乐,到大都会,到米高梅……解放前的上海竟有多达50多家舞厅。改革开放后,交际舞卷土重来,先在北大,清华悄然登陆,很快就变成了文革后全民最热爱的双人运动。赫本更是将茶花女如何在舞会上变身名媛的童话,通过一部译制片《窈窕淑女》散向了神州大陆。今天,交际舞成了社交派对和健身会所不可或缺的项目。
      餐桌礼仪
      阅读英国人的餐桌礼仪说明书,就像阅读导弹发射说明一样,需要淡定和禅定;深夜苦练“刀叉龙虾剥皮术”可以为普升爵位或钓金龟打下心理基础;不要穿过他人的酥胸去夹菜,用敬语叫人把菜递过来,显得有面子……这一套对国人的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驻法公使裕庚的女儿德龄生活的清朝。据说德龄爱向慈禧推荐西餐,慈禧也莫名地爱上了餐包,紫禁城开始接受和学习西餐和英式礼仪,从餐桌上的厚漆布换到白桌布,从侍从们咂咂声半跪上菜到扬颈直腰,经历了不少笑话。北京的畅观园,广州的岭南酒楼等,都是最早流通这套礼仪的地方。张爱玲曾记录,在霞飞路吃西餐,看国人用叉子吃意大利tortellini的景象,就像在伦敦的唐人街看西人用筷子一样自然。广州人虽然很laid back(懒散),但吃起西餐来,基本不会闹笑话,这和广州从十三行的年代起就和老外们频繁过招有关。
      绅士风度
      绅士风度决不仅仅是行为和礼仪,它更包含了一个男人对塑造品格、完善自身的追求。很多人断言,绅士风度的概念是骑士精神在和平年代的投射。老派的英式绅士风度主要有几个内容:服装穿着上的合适得体(包括符合身份,场合得当),性格内敛、幽默的社交方式,女士优先的礼仪原则。而一位英国学者约翰·亨利·纽曼则这样写道:“绅士的定义就是,他是一个从来不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和麻烦的人。”
      受电影和小说里塑造的绅士形象影响,绅士风度也早已成为很多中国男人的行为准则。女士们也喜欢用“真不绅士”来批评没有风度的男人。问题是,既然绅士的定义是从不给别人带来痛苦,那么当一个绅士因为非常有风度而吸引了N个爱慕者,岂不是注定了至少N-1个女孩要伤心痛苦?
      
      冷幽默
      之所以被人爱戴,是因为它那杀人不见血,损物细无声的天性。你什么时候见过英人在拍照时像美国佬那样伸出两只销魂的剪刀手? 即使和女王一起拍照,他们也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英式冷幽默的关键词是“揶揄,讽刺,自嘲” 。林语堂虽然最早把“幽默”这个词译了过来,但是国人要想开纯粹的英式玩笑,还是有点吃力不讨好。但凡要逗人笑时都难免像凤姐那样暖洋洋地先笑起来,又或是因为我们崇尚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所以讽刺哪里比得上恶搞解恨, 总之,还是周星驰的那套要给力!
      英式管家
      管家的起源在法国,只是老派的英国宫廷更讲究礼仪、细节和虚荣,将管家的职业理念和职责范围按宫廷礼仪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成为行业标准,英式管家也成为家政服务的经典。所以,在英式管家享誉世界的最初,只有世袭贵族和有爵位的名门才能享受,原因无他,出自宫廷血统尊贵而已。如今,他们服务的也是有着极高身份的人,亿万富翁、社会名流、政界高官及贵族。
      他们必须熟知各种礼仪、佳肴名菜、名酒鉴赏、水晶银器的保养等等,几乎要有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本事。除了具备忠诚、谨慎、正直、机智等品德外,在待人接物上要一律平等,无论是对自己的主人,还是对待大家族中的任何一员,要有独立的人格尊严。
      英式管家在1990年代后期就被引入到中国来。开始是一些高级公寓的管理方派遣管家到英国、荷兰等地的管家学校深造,回来为整幢公寓的住客服务。随后,真正为私人服务的管家也开始在中国的富人阶层中盛行。
      
      吉米·奥利弗
      在最近欧洲一项网络调查中,英国食物又再次蝉联“欧洲最难吃的食物”。英国向来与美食无缘:地理位置偏北,气候寒冷,食物的御寒作用大于享受作用,因此都是在大块肉上浇着浓浓酱汁,再不然,就是炸鱼薯条。因此厨神吉米·奥利弗在英国横空出世,让人惊艳。开餐厅,上BBC拍美食节目,把美食节目做成一场吸引人的真人秀和脱口秀。最让人心服的是他对食物那发自内心的热爱,以至于在路上看到一棵美味的香草,都可以掰下来放进嘴里试试味道。
      吉米·奥利弗在风靡欧美之余,其为人作风和节目风格也让亚洲人心服,奥利弗食谱也早已在热爱做西餐的中国厨娘中间传开;而中国、韩国的一些美食节目也学上了奥利弗般的幽默和紧张感,以及对食物的热爱。问题只是,中国人何时才能放心地吃下一根在路边拔下来的香草呢?
      英式酒吧
      酒吧文化是英国几百年来的重要传统,现在英国约有 60000 多家酒吧,在很多地方酒吧甚至成了当地的特色。经常看英剧就会发现酒吧几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消费场所。比如BBC的名剧《Hustle》,几个盗亦有道的骗子每次行骗成功后都在一间酒吧里庆祝和分赃。英式酒吧气氛大多轻松愉快,让人能自在地与朋友聊天说笑,还可以玩游戏甚至读书看报。在酒吧里,顾客通常不会给小费,而会对服务员说:“你也来一杯吧。”因为酒吧是平等的地方,小费会点明对方的服务地位,而请他们喝一杯则视他们为地位平等。他们可能不会马上喝,而是等到较闲下来时才喝。如果你还在附近,他们通常会和你眼神照会,并举杯示谢意。
      英式酒吧的优点让它在中国也迅速成为最吸引中产阶级和绅士的社交场所,北京的Glen、上海的星座吧、广州的丘吉尔吧,都是英式酒吧的翘楚。即使亨德利来到广州,也会专门去丘吉尔吧喝一杯威士忌,打一场桌球。
      
      
      英式下午茶
      “午后喝茶”这一行为肯定最先发生在古代的中国。但将下午茶发展为一种既定的生活方式,并赋予其仪式感和文化意义的,却是英国人。据说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就百无聊赖,距离穿着正式、礼节繁复的晚宴还有段时间,又感觉肚子饿了,就请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奶油以及茶来充饥。随着安娜不断邀请知心好友到家中享用下午茶,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在贵族社交圈中蔚然成风,然后又被平民们效仿,被殖民者带到海外,遂成全球性风潮。
      英式下午茶形式多样,但是与贵族们喜欢的半正式茶聚(Tea Party)相比,以吃点心和休憩为主的下午茶(High Tea),倒是在中国有更大的影响力,首先因为它不拘形式,除了西餐以外,做中菜、日本菜、越南菜、南美菜的餐厅,都能做出适合下午茶时光食用的点心。而且,对于压力越来越大的上班族而言,下午和同事一起偷个懒、吹吹牛、吃点东西,就已经是最好的减压方式了呢。
      
      苏格兰威士忌
      在威士忌的发源地苏格兰,气温严寒。为了御寒和有力气干活,古时苏格兰的男子无不是全身肌肉与脂肪混合的壮健身材。他们在闲暇时手捧着威士忌,寓取乐于取暖,早已为威士忌奠定了“男人饮料”这一形象。苏格兰酒厂们日夜蒸馏出酒液,再用橡木桶陈化,大部分被尊尼获加、芝华士这些调和威士忌厂商收购去,调和成口味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调和威士忌,也有像麦卡伦、格兰杰等酒厂,生产带有强烈个性、不一定受大众喜欢的单一麦芽威士忌。
      几大调和威士忌品牌在中国社交场合的销量和受欢迎程度让人咋舌,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只是多种烈酒中的一种,直到在蔡澜、沈宏非、蔡昊等美食家的大力推荐下,单一麦芽威士忌才被人广泛认识,有很多对调和威士忌不屑一顾的饮家,才从纷繁复杂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品牌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瓶。

    推荐访问:王室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