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用语分析|传播学视野下网络剧的特点

    时间:2019-04-01 03:14: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网络用语是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身特性加之搭载着网络高速传播,现已成为互联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传播学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考查网络用语的发展情况,界定网络用语的概念,对其形成与发展、特征及价值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用语 传播 价值
      一、网络用语概述
      网络用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俞香顺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计算机编程语言,第二类是网络术语,第三类是网民在聊天室、讨论版中所采用的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第三类。①本文在此定义基础上,对狭义概念的网络用语进行探讨。
      网络用语是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形成和产生有其必然性。首先,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虚拟空间,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网民可以自由创新并相互传播,这就为网络用语产生并迅速传播提供了必要条件。其次,根据CNNIC历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青年受众是现代网民的主要群体。他们是在网络的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思维活跃,极具个性。网络对于他们而言,是堪比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然而现实中的交流方式并不能满足青年网民对于网络交流个性化、娱乐性的需求。网络用语应运而生,极大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求和愿望。
      近几年,网络用语一直处于加速发展时期。现如今,网络仍在不断发展,网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可以预见,作为网络交流时尚表达的语言符号,网络用语仍将大量出现,其形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化,这个大家庭一定会越来越繁荣。
      二、网络用语的传播学特征
      网络用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经历多年的发展,已显现出了明显的特征。以下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加以剖析。
      1、从传播内容来看,网络用语具有语意传达的丰富性和自身传播的高效性
      网络用语简洁生动,力求通过最少的言辞来表达丰富的含义;它还形象幽默,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娱乐或批判心理,受到了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年网民的喜爱。例如,“囧”因其酷似人脸表情在互联网上受到网民的喜爱,进而被赋予“郁闷、无奈、尴尬”等多重含义。21世纪,网络步入web2.0时代,各大社交网络、贴吧、微博等交互平台不断崛起,为网民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得益于此,网络用语在互联网上迅速扩散传播。以“打酱油”为例,一位被采访者的一句“我只是出来打酱油的”,被大量网民借用,广泛用于各个网络交流平台,导致“打酱油”一词迅速红遍网络,成为了2008年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其传播的高效性可见一斑。
      2、从传播受众来看,网络用语具有符号识别和语义认知的高度统一性
      由于网民们的约定俗成以及同类聚集的特性,使得他们在网络用语的使用上具有选择性。换句话说,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会使用特定的网络用语。例如,“BT”是一种P2P(点对点)共享软件Bit Torrent的缩写,又有“变态”和“扁他”等含义。但是在网络交流中,在谈论网络下载时提及的“BT下载”就只是指点对点下载,闲聊中的“他是个BT”的意思就是他是个变态,就如汉字中的多音字一样,并不会引起歧义,这也正是其能被广泛应用和传播的关键所在。
      3、从传播速度来看,网络用语具有数量增长和更新换代的快速性
      首先,庞大的网民数量和青年群体勇于创新、标新立异的个性为网络用语的增长提供了源头活水。其次,众多即时通讯软件、SNS社交网络、论坛、贴吧、博客以及微博的迅猛发展为网络用语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现今的网络用语大多依托社会事件,伴随新闻话题传播。②由于新闻具有时效性,大量事件也逐渐被人们遗忘,与之相应的网络用语也会逐渐隐退,导致更新换代。而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决定了网络用语的增长和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
      三、网络用语的传播学价值
      网络用语的发展,不仅丰富了语言文字符号,还活跃了网民间的交流,更有助于新闻事件的传播。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探讨其传播学价值:
      1、网络用语是传播者对传播内容的有效编码,它对复杂信息进行浓缩概括,提高了传播效率。③
      网络用语从内容形式上看基本都具有简化这一共同特性。不管是谐音、象形等形式的网络用语对原有词汇的替代,还是事件依托型网络用语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的概括,都体现出对源事物的简化。这就如同计算机上的文件打包一样,虽然传递的形式是经过简化的,但是自传播者到受众所表达的信息却丝毫无损。编码和解码过程分别在传播者和受众脑中完成,极大的提升了传播效率。
      2、网络用语不仅加速了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还延长了新闻事件的时效。④
      一个复杂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或被浓缩概括、或被简化抽离成一句简短的语句甚至词语,使其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大降低,从而有利于其快速而广泛的传播。若是事件本身,由于其包含信息量较大,能满足其容量的传播载体就有限(比如一条微博的内容限定在140字以内);根据对上海大学生上网目的的调查发现,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娱乐和交友,⑤所以对于复杂的事件,大部分人并无兴趣去详细了解。而事件依托型网络用语的出现,不仅突破了传播载体容量的限制,还能满足受众的探索心理,促使其对网络用语背后隐藏的事件进行深入了解。并且,网络用语具有延伸性,它可以将其表达的含义扩展成一种现象,使其传播经久不衰。“我反正信了”不仅代表了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这一事件,还是不负责任这一现象的代名词,它被网民大量使用,使得动车事故风波久久未能平息。
      3、网络用语的发展促进了新老媒体的交流融合
      传统媒体的新闻采集能力有限,报道制作流程复杂,并且传播权利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虽然网络媒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逊于传统媒体,但却是很多事件的新闻源,⑥很多传统媒体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也经常使用网络用语。两者优劣互补,共同促进传播事业的发展。
      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来看待,网络用语的正面价值值得肯定,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爆炸式增长的信息使得人们在接收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辨明真伪,因此难以认清事件的本质,从而导致人云亦云。随着传播人数的增多,影响力扩大,最终形成沉默的螺旋,极有可能导致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发生。这无疑会对网络的和谐发展甚至人民的生活安定造成严重破坏。为此,教育部专门设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分中心”,对网络语言进行监管和引导。⑦但最根本的,还是要网民注重提升自身素质,能够严谨负责的发表和传播言论。
      结语
      网络用语的兴起,并不完全只是因为人们的消遣娱乐,其影响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文化,它可以比日常用语和书面语言更灵活有效、更直接便捷的表达感情、传递情绪。无论哪一种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糟粕,但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人类的传承,留传下来的必定是其精华。笔者认为,应辩证地的看待网络用语,既顺应潮流,又因势利导,使其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10YJA790223),华东理工大学文科培育基金研究项目(批准号:wz1022002)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①俞香顺:《传媒·语言·社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7
      ②林筠涵,《从网民心理看网络用语的分类与认知心理机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③徐瑞,《文化传播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传播学硕士论文,2010
      ④⑥李卉,《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学价值》[J].《青年记者》,2009(24)
      ⑤杨明刚、陈韵超、顾明毅,《大学生网络流行语使用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以上海部分高校为例》[J].《中国广告》,2011(12)
      ⑦俞秋萍,《网络流行语及其广告传播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传播学硕士论文,2010
      (作者:冉飞,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研究生;杨明刚,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传媒系主任、华东理工大学广告与品牌文化研究所所长)
      责编:姚少宝

    推荐访问:传播学 用语 视野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