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谈历史课中如何优化讨论提高效率]提高效率的两个方法

    时间:2019-02-13 03:23: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新课程实施后,历史课堂讨论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因为新课程强调教师应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课堂讨论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对深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能使学生获得在个体学习中收获不到的东西,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给课堂注入活力。但是,我们在听课、教学交流中也发现,讨论取得真正良好效果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有的教师“干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有的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常常也只是听到学生“哎哟,又是讨论”、“讨论真没意思”等议论。学生厌倦了讨论,课堂讨论被形式化了,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第一,课堂无效讨论过多。教师为了展示课堂的热烈气氛,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重复化。有人认为学生反应积极,就是主动参与,就是面向全体。表面上看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你说,我说,大家说,热热闹闹一节课,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思维的深度不够,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这样的讨论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导致讨论没劲。
      第二,讨论的问题太浅或太深。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设置的问题太浅显,学生可以在教材中很快找到答案,这样组织讨论,表面上看学生很活跃,其实学生的思维是僵化的,课堂的繁荣是虚假的,这样的讨论根本没有价值。有的老师设置的讨论问题太大太泛太深,让学生无从下手,致使讨论陷入尴尬的局面。
      第三,新版历史教材较直观,可读性强,但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只是关注图片、事例,并不能深入去思考,这样也容易导致学生对教材产生厌倦。如果教师对学生自学没有引导好,处理好,课堂上再让学生参与讨论效果自然就差了。
      第四,学生知识面的狭隘。尽管21世纪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与渠道多了,但是接触的东西是表面的、肤浅的,也不懂得筛选,尤其是一般校的初中生,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求知的习惯没有养成,个性偏激,语言贫乏,缺乏逻辑性,合作学习的技能偏弱。所以在课堂讨论时会因知识的狭隘造成讨论不能深入。如果加上讨论时间不充裕,更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那么怎样去使课堂讨论更有效、更优化呢?优化课堂讨论的方式有哪些呢?为此必须知道什么样的内容可以纳入讨论范围,因为肤浅的内容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而艰深的内容则使课堂讨论失去生气。可以进行课堂讨论的内容大致有两类:一是知识障碍点,包括每课的重点、难点等。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把握历史内涵的主要障碍。二是思维的障碍点,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一般是由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难度的不适应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思维定式受某种旧知识或某些传统的影响所致。这两个障碍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拦路虎”,将其作为讨论内容,能够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及效率。
      那么优化的高效的课堂讨论又有哪些可操作的常用模式呢?
      有效地课堂讨论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提示引导”式,即在老师的提示指导下逐步展开讨论,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及时调控讨论进程,最后加以总结,这种讨论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富于逻辑性,能保证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和讨论质量。例如,在初三复习分析李鸿章时我提出“李鸿章是卖国贼吗?”让学生讨论,学生反映非常强烈,纷纷从自己熟知的李鸿章影视剧中找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莫衷一是。于是我提示大家结合 “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中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给李鸿章一全面认识。于是学生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通过讨论而丰富起来。二是“群体互补”式,即教师首先出示讨论内容,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归纳小结后由组内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意见,未尽之处,本组成员进行补充。这种方式有利于智力互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是“自由讨论”式,即让学生围绕讨论内容各抒己见,自由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因势利导,把握方向,最后由老师或让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小结讨论结果,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讨论的质量很有帮助。例如在学习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时我提出“经济全球化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 我要求学生依据手里的和书本的资料进行自由发言,结果学生七嘴八舌地从不同层面提出观点并阐述理由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四是“角色置换”式,即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在教师的安排下分别扮演某些历史人物或社会组织,让他们“身临其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而且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燃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
      当然以上介绍的方法只是大家比较常见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只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使自己具有创造力,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在教学中让师生都充分享受教和学的魅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优势和对学生的有效促进作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1、《历史教学新视野》
      2、《历史教育学新编》

    推荐访问:浅谈 提高效率 课中 优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