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初探

    时间:2019-02-12 03:30: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文章就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围绕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体系及其配套环节的改革提出一些思路。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一、当前的形势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蓬勃开展,年培训规模达到6957万人次。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毕业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一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年来,职业院校实施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一系列工程和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上综合因素的直接影响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形势。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力争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100万,达到650万。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总体上要把握发展节奏、控制发展规模,把工作重心放到提高质量上。
      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思路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即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实现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推进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努力把每年未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500至600万农村初中毕业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吸收到中等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按照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分解并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年度任务目标。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围绕职业教育目标开发课程、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体系配套的质量评价方法,更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教育目标,建立充分体现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职业学校教育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研究、开发、建立一个适应教育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全面的、灵活的,能够获得较大效益的课程方案。确定这一方案,必须根据教育目标所界定的规格、层次及其职业岗位职责任务,科学合理地组合课程结构、内容及其教学目标,必须坚持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1.超前性原则
      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必须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未来人才市场需求做出准确分析和预测,为超前开发课程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学校应有专门负责市场调研的机构及人员,为科学制定这方面的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
      2.多元性原则
      现代职业劳动界限的超越和对劳动者知识结构的需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具有跨岗位、跨职业的能力,使之在未来求职、创业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竞争力。而要满足这种需求,就要开发多元化课程,如开设必修课、必选课、选修课等。
      3.基础性原则
      市场经济以盈利为主要特征,势必不断引进新设备、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学校教育则很难跟踪这种变化,容易产生“教育滞后”现象。因而加强基础能力教育,增强学生潜在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4.实践性原则
      实现能力教育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实践教学,因此,设置课程既要充分体现岗位资格所需要实践的环节、内容,又要体现交叉复合岗位和职业的实践内容、形式,还要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
      5.灵活性原则
      课程设置在注重基础知识、实际操作、理论研究结构组合的同时,更要突出客观实际需要。在纵向上,要能组合出不同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如机制专业课程可组合出机械制造、模具制造和数控技术应用;在横向上,要能够兼顾专业之间的配合,如机电专业都需要的机械基础和电工基础知识等。
      
      (二)开发完善、有利于自身发展课程体系
      1.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应具备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1)以能力教学为核心。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确保各项能力目标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
      (2)以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为框架。亦即所设置的课程是教育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课程体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教育目标框架。
      (3)以满足共性与个性同步发展为主体。课程设置既要与教育目标、层次相适应,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以便于评价管理为标准。课程设置既要便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也要有利于学校微观管理的实施;既要体现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又能呈现较强的灵活性。
      2.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具备三个功能
      (1)“弹性适应”功能。课程设置要改革过时、陈旧的课程内容,大量吸收与现实社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新知识、新科技;要改革过于呆板,不能灵活跟踪社会就业要求和学生求学需求的课程结构,形成动态的具有“弹性适应”功能的课程体系。
      (2)“有效利用”功能。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以学科为中心,形成不必要的交叉、重复甚至多余,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课程综合化加以解决。课程综合化要力求摆脱片面追求专业知识广博和片面强调单一技能精深的现象。
      (3)“能动实施”功能。这一能动性应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能动性。②课程目标的能动性。③课程体系的能动性。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可变的组合,不同职业岗位需要设置不同课程并有机组合;同一职业岗位需要设置多种课程并有机组合;某一课程也需要形成理论、知识、能力有机组合。
      
      (三)课程开发要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质量是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综合体现,是对教师业务水平、组织能力、教学技巧、责任心及教学效果的全方位考核。因此,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价,就必须从完善质量评价入手。
      1.构建完善的质量指标体系
      完善质量指标体系应做到以下三点:
      ①规范与灵活兼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一套规范化的程序和要求,包括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授课计划、编写教案、实施课堂教学、布置批改作业、成绩考核与分析等。其规范化程度是衡量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代教育观又揭示了这些规范化要求所带来的程式化、呆板的弊端。因此,质量指标的确定,必须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既要体现规范化的要求,又要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动性的发挥。如是否及时充实新的教学内容,是否积极参与课程开发,是否实施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
      ②静态与动态结合。教师从事教学工作,首先必须达到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如教材处理、课堂调控和教学设计要合理,语言表达要规范、准确、流畅,教态要自然、端正,板书要工整、清晰、系统、完整,等等。这些均表现为静态的要求,是评价工作质量不变的内容。在现代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应该形成一些递进的动态指标,如学历职称要不断提高,教育观念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要不断改进,教学经验要不断总结等,这些均应作为动态的标准列入工作质量的评价范畴。
      ③过程与结果并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评价教师工作质量往往以一张试卷定论,只看得分结果。现在评价工作质量,特别要注重教学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交给学生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方法,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是否充分发挥;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结果,当然这种结果绝不仅仅是考分,还应该包括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具备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
      2.构建完善的质量评价机制
      ①评价要量化。必须探讨和实践量化考核的操作方式,尽可能使模糊的、弹性的项目转化为量化的指标。
      ②评价要交叉。反映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很宽,层次很多,要防止用某一方面、某一环节、某一时间的结论去代替或推断结果,应按统计规律的原则,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对每一个教师进行交叉评价,形成综合的结论。
      ③评价要透明。评价标准、程序、方法、结果均应予以公开,教师有随时查对的权利,这样教师才能自觉地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和反思。
      ④评价要自我完善。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就教师而言,通过评价可以看出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就教学工作面言,通过评价可以看出管理工作是否到位,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就评价工作而言,通过评价反思可以了解哪些环节、项目的评价是合理的、准确的,哪些环节、哪些工作还需要改进,以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结论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挑战与机遇,只有通过改革,使自身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才有希望。而在这过程中,教学改革则是突破口,成功与否,直接关系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则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同时也是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周济.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总结“十五”教育工作推进“十一五”教育发展.2006.
      [2]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

    推荐访问:初探 新形势下 中等职业 教育课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