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促进孩子对多元智能有什么新的认识_注重发展多元智能 促进学生人人成功

    时间:2019-02-12 03:25: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走向校本”,日益重视学校层面的变革和改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学校教育决策的科学与否关系到学校的生存,而多元智能理论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和环境资源,激发学生潜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多元智能 潜能 全面发展 人本思想 校本开发
      
      一、理论与背景
      
      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经过多年对心理学、生物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的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通过大量心理学的实验数据和实例的观察分析,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思维方式,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七种以上智力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三星级高级中学,由于种种原因,生源有一定的局限。为了教学成绩,为了对广大的学生家长负责,更为了对学生一生的前途负责,学校始终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教师教学业务的培训、督促、检查和评比,力求优异的教学效益。然而,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论多大,也只是外部条件,是外因,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也许没有意识到,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过分强调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而否定了其它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致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智能多元化理论告诉我们,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学生智力的高低,考察学校教育的效果,甚至预言他们未来的成就和贡献,是片面的。
      如何面对现实,促进每个学生德、智、音、体、美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引导学生走向成功?赣马高级中学的人们面临着考验,我们在思考、在探索、在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全新的发展空间。
      经过周密的调查、深入的思考、激烈的讨论,我们终于搞清了校本实际。学生中考成绩较低,自控能力和学习习惯比较差,但他们的智力水平没有明显的差距。学生发展潜力较大,但过于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束缚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其智能特色的目标,使学生信心饱满地投入学习状态,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各自潜能,以负责任的、个性化的方式走向成功之路,这应该是赣马高级中学的突破口。为此,我们认真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学习要求,文化学习与艺体教育齐头并进,学生成绩不断提高。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我校连续四年高考成绩斐然。尤其是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总数559人,高考指标完成率96.2%,居全县第一,我校荣获“市教学管理质量奖”、“市教学管理进步奖”、“市教学管理特色奖”三项表彰,是全市唯一一所获全部获项的学校。
      在成绩面前我们并不满足现状,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的压力更大,思路越来越清晰: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我校决定开设以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为特色,以“音体美”为具体载体的多样化校本课程。这些作为新本科增长点的多样化校本课程真正体现了我校“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全面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思想,以此为契机,促进了学生人人成功,提高了我校的办学水平。
      
      二、价值与特色
      
      1. 更好体现人本思想的需要
      我们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建立新的学生竞争格局,有利于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学生真正实现了全面发展。在学生的成功路上,我们坚定不移地以人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可能性,根据生本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课程菜单(超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发展方向,能文则文、能理则理、能体则体、能艺则艺、能飞则飞,让每一个学生的强势智能――个性特长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关怀和发展。
      2. 评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3. 评估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自2001年以来,―直努力构建“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办学模式,力争做到“全面发展、人人成功”。这是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我校的殷切期待。
      
      三、实施与评价
      
      1. 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副校长李大松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小组长由各类课程的负责人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赣马高级中学各门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专任教师根据此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及学生的实际与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学校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2. 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与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我们建立了赣马高级中学专职教师(尤其是艺术学科教师)业务考核制度。如钢琴教师必须在两年内达到全国钢琴考级十级,还要擅长另一种乐器的演奏,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通过调查问卷、谈话等形式每学期评选出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艺术老师”。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袋”。
      (3)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学生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放到记录袋中,陪伴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
      
      四、保障措施
      
      1. 构建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建立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校本课程”在学校中主体地位的确定和完善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初步建立了校本课程的管理网络,即校级领导管理、教导处管理、教科室协管、教研组管理。
      2. 校园文化的营造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高雅的,不仅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而且还会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脚落里,因此,首先是学校文化底蕴丰厚。我校人文景观靓丽,建筑气势宏伟,学校选址极尽地利,曾是宋、元、明、清、民国五朝县衙所在地的校园,有教学楼、科技楼、艺术楼、教师办公楼、教师学生公寓楼、餐厅;有标准体育场和全市中学唯一可容纳1400人的看台、400平方米的指挥台;有环校路、文化墙、假山喷泉、花坛草坪、植物园和共青林;有“天然”的教科书――距今4200至45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有建于光绪二十八年的文峰塔,蕴含振兴文气之意,与当今学校精神暗合;有明人吴敬梓、今人朱智贤曾在赣马生活、求学,学校因筑亭以勉励后学;有学生追忆怀念革命先辈的难得去处――赣榆战役纪念地、国防园;还有那缓缓流经校园的玉带河,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给校园平添灵秀之气。这与错落有致的现代化楼群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的校园,从而享有“中学校园,大学气派”、“江苏北大门教育园地一颗璀璨的明珠”之赞誉。
      其次是显性文化的建设。“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说一个人在幽雅芬芳的环境中浸濡已久,全身不自觉地会沾染香气,因此,显性文化建设对艺术课程教学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诚然,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才刚刚起步,我们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还仅仅处于浅表层面,特别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我们坚信赣马高级中学的师生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做好“音体美”校本课程开发这篇文章,加大它的含金量,做强赣马高级中学,努力为赣榆人民奉献一道优质的高中教育大餐,为把学校建成一所规模较大、基础扎实、让人民满意的高级中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
      [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铁军,周在人.给校长的建议101.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王铁军.学校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促进学生 注重 多元智能 成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