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要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的名人例子

    时间:2019-02-10 03:26: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人类的思维具有方向性,存在着正向与逆向之差异,由此产生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两种形式。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只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认为,正向思维是指沿着人们的习惯性思考路线去思考,而逆向思维则是指背逆人们的习惯路线去思维。正逆向思维起源于事物的方向性,客观世界存在着互为逆向的事物,由于事物的正逆向,因此,产生思维的正逆向,两者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解决问题时,习惯于按照熟悉的常规的思维路径去思考,即采用正向思维,有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然而,实践中也有很多事例,对其中某些问题我们利用正向思维不易找到正确答案,而运用逆向思维却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说明逆向思维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实践证明,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然而,在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运用逆向思维来处理的内容很少。因此,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的机会不多,导致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很差。受教材内容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长期处于正向思维活动之中。但是,有很多化学问题利用正向思维很难解决。如果改变一下思维方式,采用逆向思维方法去思考,就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甚至可以得出一些创新的解法,获得一些创新的成果。
      1.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是指为实现某一创新或解决某一因常规思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采取逆向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法有以下4种常见类型:
      1.1功能逆转
      它是指从已知事物功能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例如,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七种元素,这在元素发现史上是罕见的。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就在于他运用了逆向思维。1890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了伏特电池,第一次将化学能变成了电能。化学家戴维逆而行之,进行了电化学研究,用电解法制取物质。1907年,他选用电解熔融的苏打和苛性钠制得了钠。同年他用电解硼酸制出硼。1908年他用电解法制备的汞齐加热制得钙、锶、钡、镁等碱土金属。这是利用逆向思维对事物功能进行逆转型思考的典型例子。
      1.2结构逆转
      它是指从已有事物的相反结构形式上来设想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例如,在演示完用碳棒(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我引导学生弄清电解原理后,将原实验中阴阳两根电极(此时阴极碳棒上已附着红色的铜)调换再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改作为阳极的碳棒上附着的铜消失。显然将阴阳两极调换后,可以为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原理的学习设置情境。
      1.3因果逆转
      它是指从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出发,变因为果,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寻找新的实验设计。例如,很多教师在铁的钝化的教学中的做法是:先告知学生铁在浓硝酸中可以被钝化,再用实验来验证(由因及果的验证)。我的做法是:将预先放入浓硝酸中的铁取出洗净,用它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却置换不出铜,以此来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由果及因的探究)。
      1.4状态逆转
      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一种属性变化,如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优点,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方法。例如,金属腐蚀一般人们都要尽力避免,但利用金属腐蚀原理进行金属的保护,或进行电镀等其它用途,无疑是状态逆转思维法的一种应用。
      2.教学中正向与逆向思维转换
      人的思维活动一般是按照一定方向进行的。教师要积极地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按需要自由地离开一种思路而转移到另一种思路上去,从而形成思维方向的多面化。
      2.1新授课增添逆向思维的教学程序
      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学习方法恰恰也是在新授课时随着教师的教学程序开始形成的。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只注重了学生正向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逆向思维的培养,势必造成学生思维活动的单向型,也就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逆向思维思考问题能力。例如,在讲化学键时,我要求学生思考以下是非判断题:
      (1)极性分子一定具有极性键,那么具有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是极性分子。
      (2)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一定是非极性分子,那么非极性分子一定具有非极性键。
      (3)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都只有离子键等。
      2.2注意逆向练习题的影响
      练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消化吸收,也是学生用自我意识去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的手段。所以练习题的形式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需要用逆向思维的题目类型有两种:一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问题;二是复分解逆反应类型的强酸制弱酸反应。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例1:已知有如下反应:Fe+I■=FeI■,判断I■与Fe■的氧化性强弱,Fe■与I■能否共存?
      思考:通过方程式可知I■氧化性强于Fe■。但方程式给的这个条件通过正向思考后并不能揭示Fe■与I■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逆向思维:Fe+I■=FeI■这个方程式告诉我们,I■可将Fe氧化到Fe■,但是不能氧化到Fe■,由此可知Fe■的氧化性大于I■,所以Fe■与I■不能共存,会发生反应:Fe■+2I■=I■+2Fe■。
      类似的还有从Fe+S=FeS,同样思考可知Fe■可将S■氧化成S单质。
      例2:已知有如下反应:
      HB■+H■C■=B■+H■C;H■C■+A■=HC■+HA。
      则下列哪那些反应正确:( )。
      A.HA+C■=HC■+A■ B.HC■+HB■=H■B+C■ C.H■B+C■=HC■+HB■
      思考:方程式是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正向思考后不能得出HC■与HA的酸性大小关系。逆向思维:第二个方程式中H■C■酸性>HA,H■C■反应后变成HC■,而不是C■,说明HA的酸性>HC■,再根据第一个方程式得酸性的相对大小:H■B>HB■>H■C>H■C■>HA>HC■,所以A可以发生,B不能发生,而C不应只停留在HC■上,HB■还可与HC■反应生成H■C。类似的还有通过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可知酸性。逆向思考:生成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可知苯酚与碳酸钠不能共存,苯酚酸性大于碳酸氢钠,故苯酚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苯酚钠。
      这两组题的出发点,都是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由正向思维转换为逆向思维的机会。学生在解答正向题的同时,还要考虑逆向题的思路,使得双向思维平衡发展。通过这样长期的有意识的熏陶,学生对逆向题也就熟悉了,思维也就畅通了。
      3.学生由“逆”向“正”的思维障碍
      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给学生讲完了一道例题时,然后出几道与例题相似的题时,学生很快就会求出正确的答案来,正确率是比较高的。但如果我们将例题的已知和未知颠倒一下,出几道“逆过来”的题时,很多学生就束手无策了,正确率很低。由此可以看出,从一个正向题到一个逆向题的转换中所发生的思维,不是畅通无阻的,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这些障碍的存在正是思维逆向的特有属性在起作用。一般来说,正向思维的途径是唯一的,逆向思维的途径则是多向的。这一特征的存在,造成了学生对逆向题中的思维障碍,使得学生对逆命题感到困难。教学中,我们如果注意到这点,在适当的情境中向学生阐明这个问题,就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的双基越扎实,前面知识对后面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就越小,逆向思维也就越容易建立。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双基为前提,否则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我们只有在夯实学生双基的前提下,顾及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逆向 思维能力 注重 培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