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把生活请进语文课堂_传统文化进语文课堂

    时间:2019-02-06 03:23: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中所讲的“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即提倡生活化教学,就是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下,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可以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生活能力,陶冶生活情操。
      关键词:生活理念;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52-02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就是要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而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正如《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中所讲的“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一、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
      (一)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认知学习理论在运用与课堂教学实践时,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即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凭借生活创设情境的策略更多的考虑了学生的原有生活基础,并努力在儿童生活与文章生活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研究的动力。
      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哪些呢?
      首先,揭示矛盾。文中生活与现实生活往往会有一些矛盾,这样的矛盾,往往可以成为学生深刻理解的铺路石。如,教学《我盼春天的荠菜》时,我让学生尝了尝荠菜,学生不难产生这样的“矛盾”:荠菜一点也不好吃,作者怎么会说:“别提有多好吃了”?在强烈的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大家深入研究了作者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自然就深刻理解了作者饱受饥饿和欺凌,他是多么渴望幸福生活啊。
      其次,利用相关。创设问题情境能力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本信息建立联系,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过年的喜气和小女孩的悲惨作对比,学生会问“同样是孩子,同样是过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这一矛盾,促使学生积极研读,从而体会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
      (二)联系生活进行充分感悟
      尽管现在的教材编写时已经注意了贴近儿童的生活,但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性,生活积累的相对贫乏,一册教材中,真正描写儿童已曾经历的生活的文章是不多的,所以需要我们联系生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感悟。
      比如,我们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生活的相似性体验。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了体验邱少云的痛苦和意志顽强,引导学生利用平时经历的疼痛和反应进行对比,有的学生说自己伤了一个小拇指疼的直哭,有的说被踩了一脚就叫起来。感悟不一定借助实景实物,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迁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共鸣。联系生活,借助想象,学生可以体验未曾经历过的事。学生在这样的感悟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获得了一次感悟英雄钢铁般意志的情绪性体验,达到了“寓情于教”,以教育情的目的。
      (三)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无形中谈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从而能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
      首先,表现为再现文中的生活情境。如对话较集中的片断可以创设情境,根据课文描写的生活进行模拟性的对话,将枯燥的朗读、背诵演绎成情趣盎然的生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或者,根据课文的生活背景,创造性地进行某一细节的补白,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教完后,我设计了获救后的唐僧三人向悟空感谢检讨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妙语如珠,即进一步深化了中心,又培养了学生想象力,语言组织力等多种能力。
      其次,表现为创设文外生活情境,所谓文外生活情境,是指创设的情境并非文章中所描写的,而往往是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生活场景,是语言实践的一种凭借。如教学《桂林山水》一类的文章,可让当学生小导游向游客介绍桂林的山水,或当广告设计师为旅游公司设计一句精彩的广告词。教学《赤壁之战》这样故事性较强的历史文章,可以运用模仿说书的形式,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运用语言,自主探讨。又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童话,则可以将课文当作剧本,以编排童话剧的形式完成阅读过程,并在创造性的表演中发展多种智能。总之,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很好地淡化学生的训练意识,消泯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这样的教学,立意更加深远,不光学语文,也学生活,更学做人。
      二、以作业为桥梁实现教学生活化的再延伸
      作业除了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应发挥它的桥梁功能。即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从智能理论来看,智力应强调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因此,作业要社会化、生活化,而不只是机械的操练。这更有利于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生活的才干。
      能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的作业可以在这几种形式中作些尝试:①探究性的。学了《爸爸的咳嗽》,让学生学习小作者的探究勇气和方法,寻找生活中的一种奇特现象深入研究,并把研究过程写成观察日记,如《种植水仙花》等等。②创作性的。学了《南辕北辙》,让学生自由想象,进行续写。③查考性的。如在学《私塾先生》以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陈毅的生平业绩、生活逸事的资料,为深刻地理解课文作准备,并培养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④交流性的。如跟父母谈谈“我和父母比童年”的话题,然后把谈话的过程写下来。这可以引导孩子关心社会、关心生活,而且也让老师了解学生思想,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⑤应用性的。课堂中学写书信后,教师节给已退休的老师写封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送上自己的节日问候。 ⑥专题性的。即围绕某专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完成一系列的作业,最终还可形成一份综合报告。如安全教育周,围绕“安全”这一主题,组织“交通安全知多少”“关注身边的不安全隐患”“自救自护小能手”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找资料、看实况、写日记、开班会、出手抄报等形式反映出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生活的主人。
      三、以活动为凭借全面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是紧密联系的,对学生的教育是相互促进的,三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当前优化校外育人的环境的基本途径就是开展社区教育,我们可以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社区教育模式为主,逐步向以社区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发展。
      (一)教育的资源
      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很丰富的。一类是民间的传统文化。如我们温州的南戏、鼓词等,有着近千年的文化沉积,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二类是现代公益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可让学生紧扣时代的脉搏,了解现代社会的生活气息。三类是现实社会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如帮居委会出黑板报、设计环保倡议书就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拓展的形式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春游,其次是假日小队发动的分散活动,如参观访问;此外社会实践活动,如“清除红领巾卫生街”“慰问老红军”等活动,
      总之,以生活理念构建的语文教学大课堂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而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为宗旨,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兼.孙晓天.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J].小学语文教师,2002,
      [3]贺乐凡.现代教育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请进 语文课堂 生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