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阶段 [从“爱听课”到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时间:2019-02-03 03:31: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从教十多年来,我常参加的教研活动是听课,校级的、区级的、市级的;一般老师的、专家名师的……想想真是“百听不厌”、收获颇丰。近日,从上海的王丽琴老师的讲座中我了解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第一爱好竟然就是听课。这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我们为什么爱听课?我们爱听课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在听评课中,很多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目前的听评课现象主要有以下误区:第一,简单处理。第二,任务取向。第三,不合而作。这种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听评课应有的专业性的丧失,使听评课失去了它本真的专业价值。因此,我们急需重建健康的听评课文化。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曾说:“我们要倡导、建立一种新的评课文化。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评课文化来哺育、滋养我们的教师,使我们的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成长起来。”
      重建健康的听评课文化,使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成长起来,我认为需要实现几个转变。
      一、评课思维方式要由对立思维变为理解思维
      教学的本质是艺术,它是无序的、非线性的,我们必须正视教学的复杂性,以复杂的思维去看待教学活动。我认为我们在听评课时必须实现由对立思维到理解思维的转变,也就是要基于“现场”,充分考虑时间、空间、资源等多种因素,就此课论此课,不要做过多的类推和假设;要充分考虑教师本人的独特性,挖掘上课老师好的东西,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正视问题、善待问题,把老师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看做是他为我们提供的一个专业话题,从而获得一个独特的合作学习的机会。
      评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真实的课总是有缺憾的,课中存在问题与不足是正常现象,“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发展空间”,如果我们能够从理解的角度审视一节节课,就必然能够获得共同的发展。
      二、评课者要由指导者、鉴定者变为教师成长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听评课教研活动中,开课者为了能够上好一节课,常常用集体备课的方式集中大家的智慧一起备课,甚至请教研员(往往就是评课者)亲自参与指导。尽管这样的课较少暴露问题,但长此以往却导致教师课堂流程共性化和普遍化,课堂教学缺少个性化,甚至于一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依赖心理,丧失了“造血功能”。
      真实的课往往是有缺陷有遗憾的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了发展空间”。但有时一堂课听下来,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如果根据我们手中的这张评价表去评这堂课,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可以列出很多优点,整堂课几乎无可挑剔。这是因为,这一节课是很多人甚至是制定标准的人共同打造的一节课,它的许多环节是为了迎合评课人的口味而设计的,它失去了个性的光芒。
      三、评课机制要由“单一体”变为“共同体”
      传统的评课,基本上是教研员说了算,在这种机制下,教研员成为评课的“单一体”,教师只是研究或实验的辅助者、配合者,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在潜意识里,我们会有一种“你是来评课的,我是来接受你的评价的”的意识,于是,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评课的本质应该是平等互动、经验分享,在这个评课的过程中,应该允许提出质疑和追问,允许有所保留和改变,允许失误和跟进,尊重但不盲从,倾听但不沉默。因此,评课者应该是一个由教研员、教师甚至学生共同参与的“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中,教研部门应该成为各年级段之间的纽带,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从而在教研室与中小学、教研员与教师、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开展互动的校际交流。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还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新的沟通手段。比如创建博客、QQ群等,这样更有利于广纳各地专家、名师、骨干教师等组成备课、说课、评课“共同体”。
      四、评课视角要从传统的以教评教变为以学论教
      传统的评课对教师的角色比较看重,认为只要教师展示得好,讲得头头是道、引导得当,就是一个好教师,就是一堂好课。而新课程标准完全转换了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是组织课堂教学,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深入理解,教师只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评课的最终目的是要看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评课应从传统的以教评教转向以学评教。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发挥得怎样,更要看学生,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处于中心地位,看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七看”:
      一看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热情是否高涨、对知识的渴求是否保持着较高的热情。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二看学生活动的广度。大多数学生能否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观察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三看学生的活动时间,即看一堂课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有多少。传统的教学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很难有自己发挥的时间,而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课堂则鼓励学生拥有较多的自主学习,以更好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四看学生的参与方式。看学生参与方式是否多样,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五看学生的参与品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品质是价值观的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善为目标中,这一块往往是较难把握的。
      六看学生的活动认知水平。看学生的认知是接受式、再现式的,还是发现式、探索式的。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
      七看学生的参与效果。学生通过学习,是否形成了能力发展趋向。评价一堂课,最终要看学生通过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培养了哪些有助于发展的能力。
      当我们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的时候,课堂上很多事情都是教师无法预料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树立一种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看一堂课好不好,应该看是否促进或者适应了学生的发展。
      也许,我们要改变的还有很多,当我们把评课看做是自己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时,当我们把评课看做是自己的迫切需要时,我相信教师们一定可以爱听课、会听课、善评课,最终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推荐访问:听课 成长 教师 专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