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初中历史中的渗透德育【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时间:2019-01-29 03:32: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是以趣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是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改革创新精神;三是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信念;四是以悟为主,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它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
      
      一、以趣激情,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历史课有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关键是寓教于史,寓教于乐,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课的内容多,涵盖了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推翻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历史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备课时,我将此课的教学安排了四个课时,后两课时我结合“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这一内容。根据表演班学生的特长。安排了毛泽东诗词朗诵、《长征组歌》演唱;讲长征故事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先烈克服困难、挑战人体极限的崇敬之情。然后,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什么是长征精神。最后得出结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其表现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在今天和平建设环境中,作为青少年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而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认真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将来能踏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同样也是爱国主义。
      
      二、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改革创新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一直致力于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过极为重要的贡献。秦汉文化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向世界展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的魅力。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形成了世界学者公认的“中华文化圈”,促进了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而这些文化之所以能够影响世界,是因为当时实行了开放的对外政策。
      与此相反,鸦片战争前夕,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向近代工业国家转变,科学革命席卷欧洲。然而中国清王朝却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而且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闭关锁国政策使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逆转,英国等西方国家以鸦片作为敲门砖,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逐步沦为任西方列强宰割的境地。
      历史中通过改革使社会向前发展的实例举不胜举。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提倡节俭、发展生产、改革军制。这些措施使齐国很快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的霸主。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围绕“富国强兵”,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变法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北宋王安石变法、清末戊戌变法等无一不表现出改革者所具有的锐意创新,而每一次改革都带来了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这样学生便认识到: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开放交流;文化要发展,就要善于兼容并蓄。弘扬历史上的开放交流和改革创新精神,正是未来的建设者必备的素质。
      
      三、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信念
      
      青少年正处于构思自己未来方向的阶段。此时最需要认同效法的对象,来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有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在历史课的素质教育中,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他们的典型道德形象引起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往往是产生道德行动的强大动力。
      张骞是西汉政府开辟西域道路的第一人。他勇敢坚毅的精神为后世敬仰。而且张骞两度出使西域。扩大了西汉的影响,西域各地和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畅通,在世界古代各文明地区基本处于隔绝发展的情况下,意义尤为重大,促成了欧亚几个文明的汇聚。
      我在教学“张骞通西域”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观察“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找出西域的大致地理范围、出发点、最远点、所经过主要国家、主要山脉,然后用红笔把点连成线。并且特别强调去时是沿天山南麓。回来则沿昆仑山北麓。在学生识图的过程中便想像出张骞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西行之路极其艰难,同时再补充一些西行路上的坎坷经历,从而学习张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辱使命的精神。
      此外还有好多历史名人的故事。如司马迁受迫害被处宫刑后发奋著成《史记》;王羲之练字洗笔成墨池;祖冲之历经万次演算得到圆周率数值小数点后第七位等。加强对这些人物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其所处时代、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进行了记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立志勤学是人材成长必须具有的精神,在情感上也使学生对他们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产生崇敬之心。
      但是,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自我。另一种是胸无大志,缺乏远大的理想。要教育他们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历史教学要通过大量的史实,引导学生从优秀历史人物身上吸取营养,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要使青少年逐步懂得: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受社会制约的。因此。个人的理想、抱负是以国家、社会的需要为基础的,个人只有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得到社会和国家的承认,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自我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四、以悟为主,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给学生征订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一选修教材。在这册教材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例如,在教学《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这一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从隋朝的短暂历史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隋朝的建设经济繁荣。为唐朝的强盛打下了坚实基础。隋朝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但它的灭亡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巨大作用。唐初的“贞观之治”的出现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唐太宗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通过对唐太宗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政绩来分析。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亲眼看到农民战争的威力,接受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因此出现了唐朝盛世的局面。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旦内外矛盾得到缓解,统治相对稳定后,专制统治者的各种劣根性便在唐太宗身上显现出来了,贞观后期的唐太宗求治之心锐减而骄逸之心渐萌,最后因服丹药毒性发作而死。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正确全面评价,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评价观。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渗透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推荐访问:德育 渗透 如何在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