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时间:2019-01-29 03:31: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活动是发展观察力和思维的有效方法。”开展有效的活动教学,让小学生动一动、玩一玩,做做小实验、小制作等,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探索情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得我们的品德课堂真正“活”起来。
      一、活动教学,老师先“活”起来
      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使品德课教学“活”起来,老师也要“活”起来。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新课改新形势下的品德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老师一改以往单一、古板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采用小品、辩论、故事、议一议、知识抢答等教学方法,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魅力,使语言“活”起来。教师平时应该做个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在品德课上运用一些名言、古诗词等,再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师优美生动的语言犹如魔法棒,一定会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牵引。
      以《我们的民风民俗》为例: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流传下很多和节日风俗有关的古诗。设计教学环节时,把这些古诗词有效地融入到课堂中,一定会使课堂增添不少文化底蕴。于是,在课的开头我打出了王安石的《元日》、苏轼的《水调歌头》、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让学生通过古诗猜节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为了使学生知道更多和节日有关的古诗,我还设计了“送古诗回家”的活动。
      中秋节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重阳节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清明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端午节
      国亡身陨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再加上丰富多样的活动设计使我们的品德课既富有文化内涵又不失生动活泼。
      二、活动教学,让学生“活”起来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要让品德课活起来,必须让学生“活”起来。兴趣是学生“活”起来的关键,有效的活动教学能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潜在的认知兴趣。
      1.活动导入,成功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活动来作为课的导入,能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让他们饶有兴味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这样的导入既和课题密切相关,又从生活出发,创设了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极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活动课堂,精彩纷呈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注意力只能持续十五分钟左右。要让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始终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维持学生的激情。
      以《我们的民风民俗》第一课时为例。这一课时,重点介绍春节和端午。我采用了录像、儿歌、贴春联倒福、古诗等活动方式。在上课前,我别出心裁地把教室装扮了一番:挂了几盏大红灯笼和中国结,在窗户上贴上窗花,播放《新春序曲》,一下子使过节的气氛重回到学生的身边,极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使学生对节日的习俗有更深刻的了解,我采用了视频《春节习俗》和儿歌《过年》等活动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在此基础上,又安排了“年”的神话故事,出示了“年”的古文字,这一活动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崇敬之情。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在介绍完春节习俗后,又请一个学生上来在黑板上张贴对联和倒福,又适时地补充春联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张贴的过程中既懂得了怎么区分上下联,又明白了贴春联的正确方法,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三、活动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丰富的活动教学使学生“活”起来了,教师“活”起来了,我们的课堂也因此“活”起来了。为避免活动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我认为活动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活动必须以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教学应该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活动必须以生为本。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明确一点:活动是学生的活动,应该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实际。
      当然,学生的“活”不是无限度的,这就要求老师起到很好的穿针引线的作用,把握好“活”的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摸索,设计的活动既让学生喜闻乐见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体验、思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提高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置、亲切的答疑解惑、适时地激励和引导而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2.活动必须贴近生活
      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程的主要特点。设计的活动一定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立足于生活,贴近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的生活实际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生活中鲜活的材料结合起来,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如苏教版品社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学》一共有五课,包括《自画像》《同学之间》《他为什么这样好》《同样是学习》《我不耍赖皮》。这一单元的内容,很容易让10岁左右的小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班级和学校生活是他们的主要内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和班级生活中形成,学校和班级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发生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以教学《自画像》为例,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环节:1.夸夸我的同学:利用卡片,将同学的优点和缺点写下来,通过学习和交流,使学生对自己有了较深的认识;2.自我反省,激励他人,其中包括同学在课前要求父母写的“父母的勉励”,再加上“同学寄语”使学生在活动中既收获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又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这样的活动,既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又很好地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
      活动教学必须要从小学生的世界出发,用他们的眼睛、心灵和方式去观察、感受,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教育,加上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这样品德课堂才能够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宋景堂.新理念 新形式 新教法.
      [3]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单位:南京市扬子第四小学

    推荐访问:如许 源头 为有 水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