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语文园地――滋养快乐的土壤]三年级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时间:2019-01-24 03:37: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下课时,班里的一群孩子正围在一起面红耳赤地争论些什么。我好奇地上前问个究竟。小男孩周屹博得意地告诉我:“老师,我们在打赌,今天的‘语文园地’你会讲些什么?”接着,他有模有样地学着我的样子上起了语文课,随着他的“表演”,我的脸却越来越红了,没错,孩子竟然把我的教学环节说得头头是道。连一个二年级的孩子都早已滚瓜烂熟的教学内容,我的课堂还会对他们有吸引力吗?
      课后,我把这件尴尬事告诉了办公室的同事,她们无奈地说:“每课‘语文园地’都是这么几块内容构成的,还能上出什么新花样?”
      同事的话令我陷入了沉思,是的,每课“语文园地”都是由“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部分组成。编者的意图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但如果,每课“语文园地”都按照以上内容有顺序地进行训练,那么,时间长了,再有趣味的题目也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了。“语文园地”又怎么会成为孩子语文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乐园呢?
      反思自己多年来在“语文园地”的教学,不也早就陷入了这种按部就班的怪圈吗?不仅如此,为“语文园地”的教学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以吸引孩子的目光,也就是在公开课上才会亮出来的活儿,平时的课堂上,能扎扎实实地让孩子读读写写背背,再拓展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已经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问心无愧了。要是碰到“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口语交际这些教学环节,更是点到为止,一笔带过,心中总有千万个理由:这么多课文要讲解,这么多练习要落实,哪还舍得为这些在我眼里“可有可无”的环节专门腾出一节课来?自己对待“语文园地”的态度都是如此敷衍甚至漠视,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才怪呢!至此,我不仅感到了深深的自责,更萌发了及时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迫切希望和动力!
      基于此,对如何赋予“语文园地”教学新的内涵和活力,就成了我探索的方向:
      一个园地 一个故事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在低年级孩子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苹果,在他们看来,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能说会道的精灵,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愿望寄托于童话故事,而那些孩子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也就正好成了我的教学载体。
      我在执教人教版语文第一册《语文园地一》时,就是通过“和托马斯去探险”这个故事完成教学任务的(托马斯是动画片中一辆小火车的名字)。托马斯和小朋友们要到怪穴里拯救字母宝宝,先要通过一条生字桥(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将生字认读后搭成铁轨桥),用反义词钥匙打开怪穴的大门(进行反义词练习),拯救出字母宝宝;然后把它们分别送到声母医院和韵母医院(区分声母和韵母)。学生在结束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圆满完成了“语文园地”的学习。整个课堂充满了孩子的笑声和悦耳的朗读声,洋溢着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根据不同的“语文园地”,我还设计了“灰姑娘寻找水晶鞋”“神奇宝贝大比拼”等活动,让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人物带领大家一起快乐地学习,孩子们都感觉其乐无穷,上完课后总是感觉意犹未尽,希望再“玩”!
      对此,有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创设情境是否花哨了些?是否累了些?简简单单的一道题,何必处理得这么复杂?拿起笔和尺连一连,再读一读,不就得了吗?但是,我想,教师在备课时,多花一些心思、多付出一些创造性劳动,在课堂上呈现出比传统教学更有情趣、更有活力的教学场景,它的意义远远不止在于让学生会读会认,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对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在于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而不至于让学生刚入学不久就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和热情,影响他们今后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对语文的认识和态度。
      一个园地 一次实践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
      ――陶行知
      “语文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以“我会”的形式出现,这就强调了孩子们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在第二册《语文园地三》,我为孩子们设计了这样一份实践单:观赏秋天的美景,寻找秋天的气息;去野外放飞多姿多彩的风筝;到森林里嬉戏玩耍;到草地上翻几个跟头,亲亲那飘零的落叶……把你感受到的秋景秋趣秋情秋乐或写成秋文,或作成诗歌,或绘成秋画,或谱成秋歌……
      反馈作业的时候,学生兴趣高涨,纷纷展示了他们活动的成果,有展示图画的,有写几句小诗的:秋姑娘穿着金黄的衣裳,悄悄地,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她手中拿着画笔,把田野涂黄了,把高粱抹红了,把落叶悄悄地送进大地妈妈的怀抱。竟还有学生将《春天在哪里》的歌词给创改了:秋天在哪里啊,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玉米,这里有高粱,还有那南飞的大雁。多么让人惊喜啊,孩子的创造力竟是如此之大!就这样,他们在实践中增长了“秋”的知识,丰富了“秋”的语言,熏陶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还培养了欣赏、想象等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而这恰恰源于这份实践单。
      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一个园地 多种选择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苏霍姆林斯基
      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兼顾孩子的差异,呵护他们在认知过程中的生命需要呢?为此,我尝试着为“语文园地”量身定做了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练习:
      1.套餐型
      在教学第三册《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时,我设计了这组练习:
      ①读一读:把故事读给父母听,让家长评一评你读得怎样?
      ②说一说:爷爷执意要付钱,小明该怎么办?
      ③编一编: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呢?
      以上这些作业由易到难,题型灵活多样,有基本功训练,也有能力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其中第①题的要求是针对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每个学生只要经过一定的准备都能够完成。而第②③两题的要求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的,不强求一致,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来主动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到不同要求中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
      2.多味型
      如在教学第四册《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时,我又为孩子们设计了这样一份练习:
      (1)自我整理题:
       ①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新词。
       ②尝试着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2)自我拓展题:
       ①《草》一诗描写了小草生长的过程,课后可以摘录一些描写草的词句或诗歌。
       ②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后,尝试根据诗意画一幅画,并取个名字。
      设计意图:在这个作业设计中,自我整理题要求全班的小朋友通过自我整理掌握。在自我拓展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其中之一完成作业,积累词句,拓展诗歌,使“语文园地”学习充满挑战和语文味。
      3.自助型
      如第四册《语文园地二》的教学中,孩子们更多地愿意自己设计练习:
      生1:我想把描写天气变化的词语多写几次,还要选几个词学着用一用。
      生2:我想把读读背背中的优美句子摘录下来,模仿着写写,希望今后我也能写出这样感人的句子。
      生3:我想写一篇读后感,因为在课堂上我还有很多话来不及说。
      生4:我想把《小路》读给爸爸妈妈听,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分享这份感动。
      生5:我想背下我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生6:我想了解更多的帮助弱小的故事
      ……
      我们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留给学生,放权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练习内容、形式乃至要求,处处显现了“生命教育”的本色,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享有个性化自由的发展空间,以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内涵为基点,通过作业的形式,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个园地 不同评价
      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
      “语文园地”的学习不仅仅是对一个单元课文的巩固、加深和延伸,更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美、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学习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一个园地 一次整合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罗
      在“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品尝着和孩子们互动的快乐,日子在一篇篇的课文中不经意地流过,直到一位家长的电话打破了我心底的平静,他婉转地询问我,是否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作业?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刚刚学习了课文《寻找春天》,在家庭作业中布置了仿写课文的作业,而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展示台”中,根据要求,又出现了“请小朋友到户外去寻找春天”的作业。这看似不同的作业要求,其本质都是引导孩子们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对于孩子们来讲,的确是重复的,甚至变成了累赘。家长的一席话,让我心底怦然一动,从而也引发了新的思考: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语文园地”的学习同本单元的课文紧密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呢?
      于是,我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就大胆地将《语文园地二》中的内容渗透了进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也将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些“读读背背”中原本孤立的、难以让学生理解的话语,有了课文的铺垫,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就理解了;“展示台”中讲一讲雷锋的故事,被我作为上课的前奏,雷锋故事成了孩子们课前故事的主人公;而爱画画的孩子则为课文配上了插图,在孩子们稚嫩但生动的笔触下,雷锋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还可以更好地利用教材,从而帮助孩子们理解教材,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老师们都非常熟悉的名言。以前,我总是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至理名言,而今天,我在“语文园地”的教学中也深深体会到教师对教学的兴趣与热情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行为,更会直接影响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为了实践这句话,我们不仅仅要做一支蜡烛,更应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语文教学中,不要让自己的课堂成为一潭“死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此,我们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而“语文园地”不正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块可以开垦的土地吗?我深切感到:我们任重而道远!
      

    推荐访问:滋养 土壤 园地 语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