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陶艺师资格证怎么考_陶艺课堂如何使学生的作品充满灵性

    时间:2019-01-24 03:36: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陶艺属于艺术的范畴,陶艺课堂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泥土的芳香,体验创造的快感。同时给学生一个了解自然、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在陶艺活动中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关键词:陶艺 课堂 学生作品 灵性
      对儿童来说,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天生具有探索倾向的儿童,好奇且爱玩,常为新鲜事物所吸引。玩泥巴,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让他们把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更加本质的看法,或者那些无法用文字、语言和潜意识思维通过游戏的方式予以物化。其实儿童对陶艺的制作懂得很少很少,甚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只是在捏泥巴,但他们那种对原始材料的处理能力和得天独厚弥盖心灵的想象,以及贴近自然、贴近泥性游戏似的创作方式的确令人惊讶。不难发现,大量儿童陶艺作品只要被我们仔细品味、琢磨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它仅仅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作品,总会少了一点什么。我认为是缺少一些想象方面的延伸,即一种灵性的展现!
      那么如何使少儿陶艺作品在那种本能的“涂鸦”基础上,展现灵性的火花呢?在陶艺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找“突破口”。
      一、融艺于陶,佳作引路,诱发灵感
      新课标明确指出:“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作为“陶瓷古国”的中国,陶艺课有着继承民族工艺美术文化的教育特征,以培养学生民族的价值观和自豪感。陶艺课中“壶”“罐”“人物”“动物”等的创作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可以让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生活,发现自然之美,发现生活之美,培养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的表现与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查阅了很多有关书籍和资料,找到了许多陶艺作品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让他们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其中神奇的故事,让他们懂得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优秀的陶艺作品,还可以打动人的情感,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使人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使学生建立审美倾向和习惯,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也是学生制作优秀作品的前提。例如:在欣赏西汉《虎耳骑士四牛贮贝器》作品时,我先让学生猜这件作品在所处历史背景下的作用,孩子们有的说是用来盛水的,有的说用来放粮食的,当他们知道古人起初用贝壳作为交换物品的钱币时,他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储存古代钱币的。而作品中生动活泼的牛又让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和我国古代浓郁的地方特色。通过对一件件作品的仔细的观察和大胆的感受,让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欣赏过后,孩子们跃跃欲试,想把他们心中的感受用泥表现出来。陶艺欣赏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学生欣赏一些古今中外大师的陶艺作品,可使他们站在人类陶艺审美情趣的制高点上更好地创造美。
      二、注重体验,联想造型,引发灵感
      陶艺是人们用眼、脑、手、脚等各种器官综合调动所产生的可感可触的艺术,所以小学陶艺课应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陶土及其创造对象的体验之中,让学生感其质、掂其量、悟其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出蕴有他们内心情感生命的陶艺作品来。让学生抱一抱看陶土有多重,打一拳体验陶土有多柔,使之形成对陶土的量感和质感,再让学生亲近陶土,感受泥土的芳香、大自然的亲切,然后让学生把陶土打平或垒高、滚圆或拉长,体验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臆造的快感。因此,体验能给学生带来对泥土的浓厚的情感。陶艺课上,当学生分到一块陶泥时,大家总会问同一个问题:“老师,我们做什么呀?”其实,这时候学生进入创作的初始阶段――构思,他们正在从泥土中寻找感觉,这时老师要给他们一个适当的引导:“同学们,捏捏看,自己的泥像什么呢?你感觉到或想到了什么?”大家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开了,讨论中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他们用陶土创造出各种造型,恰好把这种体验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能够满足个人欲望的游戏性、趣味性的探索过程,就是完整的创作过程,学生在这样的启发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老师简单地教一些揉泥、搓泥条、粘接、手捏、打泥板等做泥技法,学生无拘无束的创作就会非常活跃,作品的个性也会非常强,每个人都能创作出单纯、自然、原始的陶艺作品,而且大家的作品形态各异、生动有趣、富有灵性。
      三、巧用工具,追求装饰,引导创新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虽是用陶艺表现同一事物,但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在陶艺课教学中,如果只局限于某种技艺的学习或对某种创作对象的单一模仿,不利于扩大孩子的视野,会限制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及动手创造能力的发展,抹杀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个性化的表现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应协调,使技法引导、思维点拨成为他们自主创新、个性化塑造的激励“棒”,并采用单独创作、个别组合与多人集体创作等形式进行教学。陶艺教学不仅仅是一个动手过程,它同样是一个动脑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只强调某种技法的演示,或者单一模仿,这样往往会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平日里很多同学在作品“完成”后,迫不及待地想表现自己,展示成果,“老师,我做完了!”一看作品形式不错,但表现贫乏,有的无修饰或装饰潦草致使作品内容空洞,实在可惜!所以我很看重这似乎无关紧要的一步,要求学生课余收集一些小物品,利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废品做出很多漂亮而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将陶艺制作工具和自备装饰材料混合起来使用,参考以往捏制法、压印法、粘贴法、刻坯法、综合法等装饰方法,根据陶艺作品自身特点进行有个性的加工处理,会增色不少,而且比较耐人寻味,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意大利陶艺家波尼索拉说:“我献身于陶艺,因它开创了各种可能性,那是绘画所没有的,当工作进行的时候,新的方法、新的范畴和新的经验永远是开放的。”因此,在陶艺课堂中,学生可以研究文学,可以进入动物世界,可以与古人对话,可以奇思妙想,可以用陶泥捏成自己任意想捏的东西……创作的灵感也在一次次捏塑中迸发。
      

    推荐访问:陶艺 灵性 课堂 充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