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民族地区高中教育发展的思考 民族地区中学历史学科教育的思考

    时间:2019-01-23 03:23: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今天对历史的理解大致分为两类。即:广义历史和狭义历史。所谓广义历史就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狭义历史则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从狭义历史的角度出发,它的脚步揣测着整个人类社会呼吸节奏。那么可以看出历史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中学的基础式知识教育中更不能忽略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学;历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120-01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历史可以让我们大致看清人类发展的轨迹,也是基本教育建构中的一个成分,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的哲理,说明历史知识在人生修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则认为“史学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工作。
      笔者多年以来从事民族地区的中学历史学科教育,因为自身也是少数民族教育者大家庭的一员,在教学进程当中感受到了中学历史教育的前进与困难。当代中国中学历史教育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大致有以下一些问题:历史课程教学不受重视,对历史课定位不准确,历史课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影响教师教学热情,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将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人格培养联系起来,而是以传授历史知识,特别是以政治教育为主。这种历史教育既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历史教育应该将强化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文化的共鸣认同感放到首位,而不是单一的只为升学、应试做学科式的铺垫。
      “民族”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概念,马克思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因此民族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学科教师,现就以民族地区的中学历史学科教育特殊性背后的思考做如下分析。
      首先,民族地区交通较为闭塞,因而社会、经济、文化与发达地区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交通较为闭塞,就会导致文化传播滞后,或是一些深厚的外界的历史文化无法渗透。比如“六朝古都”――南京就远离一些民族地区,倘使交通发达,那么学生可以亲自去感受历史古迹的文化气息。这样在空间上直面历史,人类无法左右时间,时间都是一种从“新生”流向“死亡”的存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民族地区的条件在客观上受到制约。当然,交通闭塞的同时,作为民族地区的中学历史学科教育者可以通过影像、或是图片的形式给学生罗列出栩栩如生的历史画面。知识并不是完全用于书本或是应试,更加重要的是自身人格的构建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与统一。
      其次,民族地区的历史教育更应该在尊重民族历史文化的前提下行进。少数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本民族的民族认同的集中体现。那么,在民族地区的历史教育中,更应该让学生看到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是与中国这个大家庭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是历史的产物,他们的信仰、宗教都与绝大多数民族大相径庭。但是我们可以再一系列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将学生的自身的民族历史感与书本上的历史知识之间找寻一个相交的精神契机。例如,藏族是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回族、维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那么文本结构中有关信仰佛教、伊斯兰教的国度或者历史事件,就可以因人而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少数民族地区受外来气息渲染比较浅淡,因而更加强烈的盼望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但是沟通与交流需要坚实的客观条件。民族地区的部分思想体系没有过多的重视教育。就中学历史教育来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改革的力度都不够。这当中引起我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课本上的知识近乎于理论式的结论、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感觉枯燥,而双语教学的学生更加倾向于本民族语言所描绘的文化,不能深刻的感受与理解来源于书本上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叙事的方法来支撑教材上苍白枯燥的历史事件的结论式的叙述。因为人类社会的叙事结构没有完全真实的叙事,适当的添加一些对该历史事件的叙述虽然看似冗长,但是更能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身临其境。比如讲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可以参照一些文学作品当中的虚构叙事――“桃园结义”、“关羽刮骨祛毒”等。
      最后,现在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中学生十分需要且完全能够进行历史感的培养。“青年人不管他准备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具有历史感。为青年一代唤回历史感,无疑会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把青年中学生的历史感的培养上升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是因为历史感包含了对民族、对祖国的历史认同感,而且历史感与现实感和未来感一脉相承。历史感会强化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素质。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感,有助于他们了解国情,形成对现实的正确认识,而且有助于人类把握未来。才能有助于把握民族的未来,把握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
      
      作者单位:四川阿坝州阿坝县县中学
      作者简介:蔡寅飞(1981― ),籍贯:四川阿坝州小金县,现就职于四川阿坝州阿坝县县中学。

    推荐访问:学科 民族地区 思考 中学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