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_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时间:2019-01-16 03:30: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是职业院校加强实践性教学,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客观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制约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影响着职业教育目标和职能的实现。高职院校准确把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和要求,建立一套“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政策措施以及多元化的培训途径,才能真正使“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027―03
      
      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建设一支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尽快组织制定加强高职教育师资建设的有关文件,推动和指导各地区、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力争用5-10年时间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总目标。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与各项制度,以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正常运行;二是优化师资结构,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的原则,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领衔,“双师”素质和骨干教师为核心,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理论水平高、专业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以提高教学团队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及社会服务水平,推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
      
      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
      
      政策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依据的准则和指南,也是师资队伍建设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教师地位不高,职业声望较差,影响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稳定,以及优秀人才的引进,导致众多教育不公现象的产生,比如继续教育、激励政策、兼职教师的聘用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由于缺少政策支持,常常引起一些矛盾,影响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和进程,因此,政府出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院校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至关重要。教育部主管应该会同政府有关部门研究规范“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和法规,通过国家对高职教育事业和师资队伍建设给予积极的支持性干预、宏观调节、政策支持等,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完善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
      制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是做好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建设要立足于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坚持培养和使用、经济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相结合,把规划、培训、考核、奖惩等环节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选人、用人、育人一体化机制,切实把继续教育转变为高职院校和教师个人的内在需求。政策和制度建设要明确继续教育工作的目标、对象、措施、责任、条件、经费保障、违法惩处以及继续教育对象的权利、义务、接受教育的期限、费用分担及参加培训人员比例等;要依法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评估、考核、监督、登记、统计等。对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要提出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低要求。同时,建立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反馈制度,为了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教师专门培训机构要定期进行有关培训工作方面的研讨,建立培训信息反馈制度,以便随时了解市场、企业对政府、培训机构和高职院校的要求,及时调整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计划。同时,还要了解教师对培训的要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要,使培训工作收到实效。
      
      (二)建立健全高职教师激励制度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各种奖酬资源,教师所期望的努力方向、行为方式和应遵循的价值观念,应建立一个以全体教师认可的、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内容、以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激励制度来实现。激励制度首先应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是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说做到工作细化,学校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教师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政策;最后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为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就能营造一种人际关系融洽、精神风貌进取向上的人文环境,学校就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出台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新政策
      职称评聘工作是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方式之一,也是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教师复杂脑力劳动的肯定,它关系到学校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高职院校的教师,应以教学为主,科研应为生产和教学服务,但目前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评聘方法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在高职院校职称评聘条件中,把论文数量及发表的刊物档次、课题数量、级别及经费作为硬指标要求的状况十分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职称评审中,应侧重对其教学能力的考核,同时兼顾考核其科研能力,即在坚持必要的科研水平要求的情况下,应主要看教学的水平与效果,在科研成果上,可增加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方面论文的要求;对科研能力的考核,着重考察科研成果的引用率、转载率和获奖情况,而不能仅看文章发表刊物、课题级别和所获得的科研经费数目。因为级别高低并不代表课题意义大小、成果质量高低,何况课题的获得、论文的发表在目前往往还离不开各种复杂的背景与关系。因此,政府和院校要加强教学团队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的研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课程开发,在职称晋升、培养与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四)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摆上了非常迫切的位置,它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院校要办出自 己的特色和质量,必须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前,许多院校都极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但在教师培养实施后,却没有依据“双师”教师的特点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监控和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应该建立在本校教师考核的基础上,依据其培养目标,针对“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首先,“双师型”教师考核要按其职务和岗位职责进行考核的原则,依据其培养结果和所作贡献来实施评价,并将教师考核作为教师受聘、晋升、实施奖惩以及进行拔高培养的依据,规范考核程序,提高考核结果反馈的时效性;其次,“双师型”教师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突破“德、勤、能、绩”的模糊概念,要包含政治思想品德(师德修养、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等)、业务水平(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研究能力、知识结构等)、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指导学生情况等)、科研和成果工作(科研项目、获奖或鉴定情况、产学合作开发、成果转化及效益等)、社会服务工作(社会兼职、行政兼职、科技服务、科技咨询、学生就业等),从而形成可以操作和持续变更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次,高职院校应制定相应的师资管理制度,将“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和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做到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的有机结合,实现评价的公开、公正、客观、公平的原则,合理评价教师的劳动,以达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二、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
      
      (一)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是发展高职教育的立足之本
      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则是核心和关键,只有发展壮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才能建立校园的学术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迅速发展。首先,根据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遴选、培养、聘用、考核管理办法》、《骨干教师培养、考核管理办法》引进或遴选德才兼备、教学科研及实践能力强、学术造诣深厚,能够把握专业发展方向,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并对引进或遴选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具体途径如下:
      第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教之道,德为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诲人不倦之前,教师本身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正确的方法论。因此要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育人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二,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分期安排他们到国内外相关大学或企业进修;去国内知名旅游企业调研考察、挂职锻炼、担任企业顾问;参加学术交流,牵头协调校企合作,主持教学改革研究与横向合作的科研项目等,使其具有较高高职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创新性学术思想和技术研发能力;能够带领教学团队深化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承担专业规划建设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标准建设任务。第三,建立特聘教授制度。从国内外特聘一批能够带领本专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以达到对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传、帮、带的目的,加快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步伐。
      
      (二)“双师”素质教师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具有“双能”素质,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胜任教学的能力,又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能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训。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总体上要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个体上,每位教师都应该具有“双师型”素质。具体培养措施包括:第一,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把理论知识扎实、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安排在实训环节,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以提高实践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使他们在教学岗位上锻炼成长。还可以安排部分教师参加有关专业技术等级考试,使他们获得专业技术岗位证书。第二,安排有培养发展前途的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完成如下任务:一是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现状的新理念、新工艺、新技术等;二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向有丰富经验的业内专家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实践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加强学院行业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为“产学研”建立纽带,学校要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门,面向企业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并转化为科研成果,使教师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第三,积极引进生产、建设、管理等第一线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三)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优化教师结构的迫切需要
      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有计划地从企业和社会聘请一些行业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数量合理、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第一,要严格外聘教师的管理制度,严把关,重考核。第二,要建立外聘教师信息网,扩大外聘教师的选择范围,择优聘用。第三,外聘教师一旦上岗任教,应保持相对稳定性,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磨合期,以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应聘请教育教学专家对其进行理论教育、教学设计方法、教学技术运用和教学工作规范化培训,使其尽快了解和熟悉高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掌握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工作技能及方法,组织他们聆听名师的公开课,鼓励他们参与教学研究,提高其理论和执教水平,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另外,还可以鼓励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开设讲座或专题报告,把政府及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传递到学校和课堂;全面参与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践课程指导、合作开发课程等,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俊,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2]傅琼,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3]陶红,高素质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硬件构成及存在问题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8):10―13.
      [4]朱新生,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教通讯,1999,(8).
      [5]张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3):90―91.
      [6]张宝歌,高职“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升:培养与评价一体化[J],江苏高教,2007,(6):135―137.

    推荐访问:队伍建设 师资 高职院校 双师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